郭麗
【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創造的著名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生動地描繪了爵士時代下人們浮華的生活以及空虛的心靈。本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運用女性主義批評文學手法,對小說中梅朵的悲劇進行分析,她在當時以父權為主的時代背景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劇,并且難以抗衡命運最終走向死亡。
【關鍵詞】 女性主義;爵士時代;父權社會;美國夢
【中圖分類號】I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1-0015-02
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作者創造出了三個出身不同、個性迥異卻都依靠男人來實現自己價值的女性形象。有很多的文獻對女主人公黛西來進行分析,但是對于梅朵,這個湯姆的情婦,最終被黛西撞死的可憐女人的分析卻少之又少。梅朵無疑是這三個女性中結局最悲劇的一位。她出身下層階級,夢想就是通過嫁個有錢人來改善生活。然而她的丈夫欺騙了她,連他結婚時穿的西裝都是借的。婚后的梅朵發現了丈夫的貧窮,她對她的丈夫充滿了抱怨,認為他連舔她的鞋都不配[1]。威爾遜開著一個小修車行,他掙得錢并不能滿足梅朵對物質的追求。于是梅朵開始想辦法擠入上層階級,在一次旅行中,梅朵邂逅了湯姆,僅僅因為湯姆衣著考究,她就“愛”上了他,并且與他調情愿意做他的情婦。湯姆也并不愛梅朵,他僅僅把她當成一個消遣,當梅朵喊黛西的名字時,湯姆動手打了她,因為在父權制的社會下,湯姆不允許梅朵這樣低賤的女人呼喊他夫人的名字。當丈夫威爾遜發現梅朵出軌的事情后,男性的尊嚴讓他不允許這種背叛的發生,他將梅朵關了起來。梅朵在看見黛西開著湯姆的車后沖出門外被黛西撞死,她的死并沒有讓黛西、湯姆這樣的上等人感到遺憾或者內疚。她的死亡沒有任何價值,反而證明了她的悲劇的人生。
一、女性主義以及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
女性主義批判傳統的父權社會,認為那是男權對女性的壓迫。1791年法國大革命時就有婦女領袖發表《女性宣言》,從而掀起了一股女性主義運動的風潮。女性主義在20世紀初期被廣泛提及,女性主義者希望消除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女性都能獲得和男性同等的權利。女性文學批評主義就是隨著歐洲國家女性主義的興起而出現的一種文學批評流派,在男性作家創作的小說中,女性總是被污名化,通常都是以負面形象出現的。她們的行為和性格特征代表的是男性作家對女性的想法,并沒有真正地為女性思考,書中的女性形象更像是缺乏思想與靈魂的工具。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家認為,應當以女性的角度來重新解讀這些負面的女性形象,要認識到女性在男性文學中面臨的各種壓迫。通過這種分析來為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沖破男性阻礙提供新的思路。
二、 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分析造成梅朵悲劇的原因
(一)父權社會下的壓迫
男女關系的不平等由來已久了,在父權社會中,女性由于自身的弱小,只能依附于男性。這種不平等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的傳播下來。女性在這種長期處于壓迫的環境中形成了依賴男性的慣性思維。德伏波瓦在《第二性》中提道:“女人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造成的, 是傳統的習俗和男權社會的需要造就了女人。”[2]父權社會不僅限制了女性的思想,還限制了她們獲得成功的途徑。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描寫的女性,不管是處于上層社會的黛西、還是處于下層社會的梅朵,都必須通過男性來獲得財富與地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男性在各方面都具備絕對的優勢地位,女性的命運由男性來操控,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是由男性來決定的。小說的創作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時代依舊屬于父系社會,男性擁有財富和地位。因此梅朵對有權有勢的男性有著強烈的好感,她通過自己的身體向他們靠近來試圖獲得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出身于下等階級的梅朵也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不同于蓋茨比可以通過走私貿易獲得財富,當時的女性是無法拋頭露面從事商業活動的。在當時的父權社會下,梅朵沒辦法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財富,她能依靠的只有男性,所以她才把通過婚姻改善生活看的如此重要,但是丈夫的欺騙令她只能繼續尋找另一個男人。湯姆正是父權社會中權力的典型代表,出身于上層社會,舉止優雅,家財萬貫,梅朵第一次看見湯姆就知道他是個有錢人,在梅朵看來,只有湯姆能夠帶她跨越階級,湯姆幫她租了公寓帶她出入高檔餐廳,所以梅朵依賴湯姆并且憎恨他的夫人黛西妄想取而代之。但是湯姆只是將她看作可以隨意丟棄的玩物,這也體現了父權社會下女性的地位低下。梅朵最后被黛西開車撞死時眼神中流露出的不甘正是對這父權社會的不滿,女性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只能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但男人卻越發的不珍惜她們。
(二)“美國夢”下金錢至上的時代背景
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是貫穿其中的主題,影片中的幾個主人公都經歷了對“美國夢”追求以及夢想的破滅。[3]20世紀初的美國正處于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享樂主義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菲茨杰拉德將這個時代命名為“爵士時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促成了國家的繁榮,人們開始追求金錢,很多美國人在財富中迷失了自己,墜入了享樂的深淵。在“爵士時代”,財富和名譽是人們追求的首要之物,獲得它們才算獲得成功,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美國夢”。在這種背景下,道德標準逐漸降低,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成為主流。物質文明的高度繁榮帶給人們心靈的荒蕪和扭曲,狂歡享樂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精神空虛和迷茫。[4]梅朵的一系列所作所為也正是追求她的“美國夢”的表現,她渴望得到財富躋身上層階級,擺脫被人看不起的命運。當時的婦女不工作,沒有收入,因此只能依附于男性來獲得財富。處于下層階級的梅朵也只能依賴她貧窮的丈夫,但是很顯然,她丈夫開的修車行不能滿足梅朵的物質需求。梅朵所走的路, 是“爵士時代”下層社會女性想要進入上流社會的悲劇性選擇;她們自輕自賤, 被人當作玩物還自鳴得意。[5]梅朵對湯姆的感情本質上是對物質的崇拜,這種扭曲的金錢觀導致了梅朵人生的悲劇,她無法獨立生存,只能依靠成為別的男人的情婦來獲取物質財富,畸形的價值觀最終讓梅朵走向死亡。
(三)菲茨杰拉德的厭女情節
作為深受父權主義影響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刻畫了三個形象各異,可是都有著道德瑕疵的女性形象。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他刻畫的女人都輕浮、愛慕虛榮、依賴男人。在他的作品里,女性總是處于一種被嘲笑的地位。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經歷影響著他對他書中女性人物的描寫,他因為妻子的原因不得不一直辛苦寫作來維持家庭支出,在他看來,女人的虛榮讓他陷入痛苦,所以在他的作品里面很少有非常正面的女性形象的出現。一戰以后的二十年代,社會開始有了變化,新女性們也開始崛起,她們逐步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她們的形象有別于傳統家庭中的女性形象,這種變化也引起了一些傳統人士的批評。像菲茨杰拉德這種深受父權文化影響的作家就開始在他的作品中丑化女性,這體現了作者對于新時代女性形象的惶恐。作者描繪的梅朵虛偽,不甘于平凡的生活,經常辱罵自己老實的老公。她打破了傳統婚姻對丈夫極度忠誠的形象,積極尋找自己的新的出路,這無疑是對傳統男人的極大挑釁。所以菲茨杰拉德把她描繪成小說中最糟糕的人物,“文學的厭女癥總是把女人的反抗描繪成可怕的悲劇,把反抗的女性都丑化成母夜叉”,背叛家庭又背叛丈夫的梅朵注定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菲茨杰拉德在批判“美國夢”的同時,也暴露了他的父權主義思想,流露了他對 “新女性”的恐懼不安,表現了較強的厭女癥情緒。[6]
三、結論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立足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爵士時代”,向人們展現了一幅精美繁榮的上層社會的精美畫卷。但是掩藏其中的是像梅朵這樣悲哀的底層人物的悲劇人生。作者向人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普通女性生存的艱難,在父權社會下,她們無法取得個人的獨立,只能依附于一個又一個的男人,她們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身體變成獲得利益的工具。長期以來,父權社會下的男性占據主導權,導致女性缺乏經濟生產力,更進一步導致社會地位的地下。她們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依賴和討好男性。金錢至上的社會追求讓她們難以獨立,而部分保守男性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又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糟,她們只能成為美麗的花瓶,庸俗卻又缺乏思想。當時的時代正是女性主義崛起的時代,人們開始不滿足于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枷鎖,一些新女性開始打破桎梏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在菲茨杰拉德的筆下,只看到她們難以對抗命運。梅朵與湯姆的邂逅讓她短暫地體驗了有錢人的生活,但她其實只是湯姆出于性欲望的消遣品,她失去了尊嚴和獨立。在被丈夫發現偷情后,她違反了當時父權社會下女人最重要的道德規范,她的命運只有死亡。梅朵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的女性在父權社會下是如何卑微生存的,女性必須要爭取自己的權益,擺脫父權的桎梏。
參考文獻:
[1]F.S.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52.
[2]Simone Beauvoir.The Second Sex[M].New York:Vintage Books,1989.
[3]王志浩.論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象征手法[D].山東師范大學,2016.
[4]金瑛昊,李英華.美國夢的幻滅——談《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悲劇性[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03):102-103.
[5]朱海迎.父權文化籠罩下的女性群像——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了不起的蓋茨比》[J].懷化學院學報,2012,31(03):65-67.
[6]胡天賦.菲茨杰拉德的厭女癥——菲茨杰拉德小說的女性主義解讀[J].名作欣賞,2006,(1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