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要:學校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是教育學生的重要場所,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物理學科是高中學科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內容的邏輯性嚴謹、實踐性特征明顯等特點是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資源。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各方面的不斷進步。本文探究德育工作的滲透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一些教學方向。
關鍵詞:高中物理;德育教育;滲透
前言:
物理課的設置不僅僅為了應付考試,作為教育實施主體的物理教師,可以探究物理課的學科特點,發掘物理內容的邏輯嚴謹和應用性強等性質,設置合適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目標,將其與德育教育適時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從而在課程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以及思想觀念。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德育教育意識
教師一直是處于課堂施教的主導位置,教師行為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德育觀念塑造。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德育教育不只是德育教師的專職,每一位不同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因為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學科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科特色結合德育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科特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如此,教師應該有一個智育的觀念,拋棄過程德育與物理沒有聯系性的觀念,要把德育和物理可以共同發展的觀念充分在體育課堂上落實。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維度、教學方法維度、教學形式維度等多個維度地看待德育教育與物理教育之間的關系,然后將聯系具體化,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讓物理教學和德育教學齊驅并進。
二、融合教材,發掘體育中德育教育
教材一直是教學的基礎,里面的內容編排是作者認真考量過的結果,其中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安排,還是處處滲透著需要教師和學生細嚼慢咽才能感受出來的德育思想。對此教師應該積極研究教材內容,充分地分析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內容,并在實際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共點力的平衡”這一課中,這一課主要是探索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根據知識點教師可以帶領同學探究平衡態下的物理運動類型,比如平衡態不僅僅是物體靜止不動的狀態,勻速直線運動下的物體因為加速度為零,所以也是處于一個平衡態。通過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學生可以感受到有些事情不是單純表面去觀察,要明白其中的辨別標準在哪里,從而以這個標準去衡量分析。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悟出其中的做事待人的原則,從而吸收消化為自己的思想。
再例如在“質點 參考系”這一課當中,物理學研究問題一般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然后對這個簡單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這就是質點的精髓。生活中就是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出來其核心,然后對核心問題進行分析解決。教師可以將這個知識點延展開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然后讓學生感受物理教材中體現著德育思想,然后吸收消化。
三、實驗教學中及時融入德育內容
物理課內容多需要用實驗來驗證和展現,部分實驗內容需要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然而實驗過程中總有各種的情況發生,教師需要在各種情況下正確引導學生處理問題,塑造學生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在實驗課堂上“特殊情況”具有極大的教學價值,教師需要即時抓住其中與德育相關的連接點,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教育,鼓勵學生對這種情況發出個人意見,然后做出評價以及指導,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
比如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教學中,整個實驗需要同學至今相互合作來完成。比如安裝實驗器材,捆綁小車固定滑輪,進行實驗時觀察現象和記錄數據等等。這一些過程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和配合。這時候教師在可以一邊演示實驗過程一邊給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告訴學生實驗操作需要合作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實驗得到預期結果,鼓勵同學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工作分配、循環漸進、溝通配合等。
四、掌握學生心理,物理教學與德育教育教學并行
高中生正是處于一個叛逆時期 ,個人意識強烈以及沉重的學業任務容易讓學生的心理情緒產生波動,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即時應對各種特殊情況,并運用合適的德育內容進行指導。在這個年齡階段,有些同學會比較心理脆弱,因為不擅長物理過強的邏輯思考導致物理成績遠不如同學,然后心理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教師需要重點關注這種現象然后即時給予鼓勵,從德育思想角度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應該是一個漸進過程,最大的對手應該是自己,學生應該正確面對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然后調整心態做出正確的表現。
五、結合組織教法進行德育教育
物理課不缺集體性的活動,這種集體活動不僅僅體現在物理實驗課上,還體現在課堂上以及日常學習生活中。每一個知識板塊都有一個難點和突破點,一般教學模式下,都是教師引領學生來學習并突破知識難關。對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合作討論教學活動,教師把難點的知識拋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來討論,共同協作來突破難關。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向學生灌輸團隊合作以及迎難而上的德育思想,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來感悟其中的思想奧秘,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骨干作用,引導成績好的學生和能力稍弱的學生相互幫助,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增強組織性、紀律性,從而培養團結友愛和互相協作的優良品質。將組織活動的教學方法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大程度地提高的德育教育的質量。
例如“楞次定律”中,如何分別磁場方向、通過電流方向和感應電流方向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直是這一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其是否掌握直接決定后續學習的進行。教師可以授課之后,安排一個小組合作,布置一些辨別磁場方向、通過電流方向和感應電流的練習題以及他們關系的題目,讓學生之間合作來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時候,學生可以學會互幫互助精神和面對難題沉著冷靜解決等德育思想。
總結:
總之,物理教師應該針對高中生的心理特點,物理學科內容的獨有特點來采取有效手段不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兩者的有機滲透,使學生的物理學習與德育相互促進,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宏增.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180-181.
[2]李明全.淺談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推進[J].新一代,2020,25(13):55.
新疆阿克蘇市高級中學 8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