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梅
摘要:英語科目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的重點之一,目前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學生能夠順利地用英語進行基礎、日常、簡單的對話。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對話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對話,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對話式教學;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前言:
英語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師應當重視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探索英語知識并轉化應用。在英語課堂中展開對話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轉變傳統填鴨式教學帶來的沉悶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學習知識;在對話中進行交流和探討,學生能夠具有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知識的意識和興趣,有效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提升教學效果。
一、構建平等友好的對話關系
要想有效地展開對話式教學,學生必須要敢于對話、學會對話、樂于對話,其前提就是要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友好地對話關系。小學四年級學生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對于教師保持一種敬畏的心態,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形成了上課“不講小話”的課堂行為習慣,不敢與教師展開對話。如果不能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平等關系進行對話,在課堂中學生就不敢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對話;如果學生之間關系不和諧,在課堂中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時就會存在芥蒂,無法針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探討。因此,在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要端正態度,不擺架子,努力與學生做朋友;在班級學生關系上,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團結友愛,積極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
二、多重對話視角,多種呈現形式
(一)師生對話
教師首先要明確“對話”的目的。對話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投入課堂,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師生對話和互動,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隔閡,讓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基于教材中出現的知識點,創設教學情境。小學英語教材內容大多貼近學生生活,非常容易在生活中找到事例經驗。教師通過考慮小學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生活經驗,盡可能選取一些內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素材作為對話主題,同時在對話中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最終掌握所學知識點,讓對話真正起到作用和效果。在老師和學生的對話中,不僅可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在學習中出現困惑和質疑時,及時勇敢地舉手提出。
例如,在學習“There is a house in this photo.”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一張照片,在課堂中隨機挑選一名學生的照片并給另一名學生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hoto?”,由學生根據照片內容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有被選中的期待和欣喜,又能夠因為看到其他學生的照片感到開心,整體對話內容相對簡單基礎,不會給學生過大的壓力,構成了一次有效的師生對話教學,讓學生能夠擁有學習的樂趣,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展開師生對話的次數和頻率要得到良好的控制。如果在一節課中展開提問和對話的次數過多,教學進度就相對減慢,教學節奏也容易拖沓,讓學生逐漸失去集中力和注意力;同時,如果展開一對一師生對話,教師要注意其它學生的參與情況,保證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仍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發現展開對話式教學時學生反應不積極,就要及時結束對話,調整教學模式,讓學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到課堂中。
(二)生生對話
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生生對話,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一些問題,學生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組的方式也較隨意,通常是根據座位安排隨機成組展開對話。而這樣的對話極有可能是無效對話。例如,有的學生思維活躍、極易發散,在討論過程中容易偏離討論話題,使整組的討論核心轉移,進行沒有意義的對話交流;有的小組組員性格很內向、不善言辭,在小組對話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融入和參與,也沒有進行思考和探討,沒有實現生生對話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創新小組對話學習方式。在分組階段,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對學生合理分組,保證學生在對話中,彼此交流溝通、傳授經驗,互相幫助;在小組對話過程中,教師要走進學生,對每一個小組都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詢問,對學生們的討論情況并有大致的了解,由此把握討論的時間和教學節奏。必要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小組成員,以達到最優的對話效果。
例如,針對“On Monday I'll go swimming.”展開練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在即將到來的周末打算做什么。在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討論的情況實時關注,避免學生將話題轉移到周末要做的某件事本身,談論與知識點無關的問題。教師要求每個組成員都記下本組學生的周末計劃,在討論結束后,隨機挑選學生作為小組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本組成員本周末的計劃,以此實現一次學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對話環節結束后,教師再次對知識點再次進行重復,當學生牢固掌握一般將來時語法及其它知識點。
(三)自我對話
自我對話主要是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和復盤的能力。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學習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階段性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整理。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每天用英語寫一篇簡短的日記,總結今天的天氣、心情和發生的趣事,對寫日記過程中出現的生詞及時查資料,既強化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又能夠讓學生周期性地對自己的日記進行復盤,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生學會自我對話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四年級英語課堂中展開對話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自我對話,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和交流,在課后及時對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復盤,是實現高效課堂、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靈活地選用對話形式,讓學生在對話和互動中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苗玉艷.如何提高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新通信,2020,22(7):184.
[2]劉君華.淺析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有效方法與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1092.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觀音鎮小學校,64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