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暉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嶺南非遺的當代價值和現狀,淺談一條“非遺+文創”的新道路,為嶺南非遺的現狀提供了另一種新思路,也為其他非遺的傳承保護帶來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 嶺南非遺;文創;創新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1-0081-02
一、嶺南非遺的當代價值
嶺南地區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孕育了底蘊深厚的嶺南文化。這些優秀的非遺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變遷,使嶺南歷史文脈不斷延續,薪火相傳。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講,嶺南非遺有利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嶺南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嶺南非遺資源可以通過有效轉化,與其他產業互相交融推動,從而帶動廣東地區經濟的發展;從社會精神的角度講,凝聚了嶺南人的集體智慧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從藝術設計的角度講,嶺南非遺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了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二、嶺南非遺的現狀與困境
新時代為歷史悠久的嶺南非遺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新時代嚴峻的挑戰。嶺南非遺在農業文明的土壤中誕生,而如今逐步增快的全球發展和現代經濟建設使得新時代已不復當初的生活習慣與社會模式,以嶺南醒獅為例,作為嶺南非遺中的典型之一,把民間藝術與運動力量的統一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但卻因為開業開市時間的限制、資金的捉襟見肘、舞獅人才的流失和斷層等諸多原因,漸漸淡出大眾生活。除此之外,還有嶺南武術、龍舟、粵劇、廣彩……它們皆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影響力逐漸減弱,文化認同感式微。冰冷冷的事實提醒人們,如何打破嶺南非遺的困境,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挑戰。
三、轉型時代下的傳承發展新思路
面對轉型新時代,在處理和解決嶺南非遺的傳承創新課題時,理清“變與不變”的問題尤其重要。只有明確要傳承什么,保留什么,創新什么,深入挖掘嶺南非遺中“不變”的文化精髓,同時根據時代特點“變”其新思路和新空間,才能打破嶺南非遺的現狀。“嶺南非遺+文創”,深入挖掘嶺南文化資源和文化基因,用現代設計思維和藝術手法,開發打造一系列嶺南文化創意“潮品”。同時搭建創意創業平臺,開創市場,良好互動。非遺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創意的土壤,文化創意產業能為非遺帶來一個融入現代社會和現代市場的廣闊平臺。兩者的統一發展,既可以大大提升文創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又可以為非遺帶來新的生命力。
風靡全國的北京故宮文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把故宮里的皇帝畫像,做成水壺和卡通擺件,古老的非遺在文創的助力下就鮮活地走進生活,走近老百姓。從2013年的朝珠耳機,到近期上新的故宮星辰時光旅行行李箱、故宮瑞獸筆袋等一系列產品的火熱,可以感受到非遺與文創結合的巨大魅力。
同理,對嶺南醒獅、武術、龍舟、粵劇、廣彩的文化進行創意性的創造,對實用性進行再次開發,使之適應現代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思路。品質、創意與內涵兼備的文化產品需要卓越的設計策劃與營銷,那么,如何讓嶺南非遺與當下的現代生活發生緊密聯系,讓嶺南非遺得到認同和可持續發展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合理融入現代視覺元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可能性。嶺南非遺的傳承發展,不僅要對其歷史價值、傳統技藝予以堅守,同時也要通過設計創新,把傳統技藝和當下時尚結合起來,才能融入現代生活,被大眾所接受與喜愛。
(二)將文創產品生活化,增加其實用性和使用頻率。唯有做到實用性與審美性并存,把非遺符號和生活中的使用結合起來,才能拉近非遺和公眾的距離,讓傳承千百年的非遺逐漸“活”起來、“火”起來,讓非遺走進生活,走近百姓。
(三)借勢互聯網和新媒體,進行多渠道傳播。迎合時代的發展,運用互聯網下的微信、微博、視頻APP、論壇等平臺,進行新時代背景下的多渠道轉播。
(四)進行產品專利注冊,建立自我品牌。產品專利注冊并建立品牌的做法在商業實戰中,進行產品專利注冊,建立自我品牌,意味著擁有了一道非常堅固的保障屏障。既保護了企業的安全,又防止了產品同質化,同時還能激發企業開發創意產品的積極性。
四、嶺南非遺文創的開發設計實踐——以“肥呦貓”文創為例
非遺那抹耀眼的美讓人心動,非遺的日漸式微也讓人心痛。這些處于生存邊緣的非遺,一不小心就會消失于歷史的風中。回望身邊,旅游景點的某些非遺文化產品,大多千篇一律、老套落伍、土氣而沒有新意。因此,在經過了系統的理論研究和無數次的設計實踐之后,嶺南非遺文創品牌的設計成果“肥呦貓”品牌文創應運而生。
(一)前期調研
在開展設計之前,做好充足的前期調研是十分必要的。為了了解消費群體的潛在心理需求、購買行為以及消費的影響因素,給后續的一系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團隊在文創產品開發前期對200名消費群體通過結構性問卷的方式進行了市場調查。問卷主要圍繞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同類產品的情況、產品實現生產的可行性三方面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調查結果顯示,51.7%的人有購買文創產品的經歷;74.2%是35歲以下年輕人;其中女性購買意愿更高;70.1%的人傾向于購買生活用品類的文創產品,91%的人對非遺文創商業模式非常認同……
同時,團隊還通過田野調查法實地考察了廣州市十余個旅游景點及周邊的紀念品商店,并通過歸納分析法對目前的非遺文創產品進行了分析。根據調研結果顯示,非遺文創產品主要有以下這些痛點:傳播理念方式落后、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應用場景少、功能性不足、品牌意識薄弱。而大多數景點隨處可見的非遺文創產品如紙扇、綢傘、鏡子等,大多粗制濫造、美感和時尚度不足,在年輕受眾人群中根本沒有市場。
(二)文創品牌的誕生
為給古老的非遺注入時尚的活力,團隊基于嶺南非遺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動漫IP形象,選擇了現代人很喜歡的寵物來作為文創品牌的“代言人”——一只叫“肥呦”的肥貓。肥呦有著呆萌、善良、愛生活的個性,呆萌可愛的動漫形象也為嶺南非遺注入了年輕的活力、親和力,使得傳統非遺不再枯燥沉悶,增加了審美體驗。
在肥呦貓這個動漫形象的基礎上,團隊創造了以肥呦貓為主人公的一系列漫畫故事,并且在《中國動漫周刊》上進行了漫畫專欄連載,擴大此動漫IP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團隊的努力下,一年有1000萬的展示頻率。誠然,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更不應該忽視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多渠道傳播。鑒于此,團隊同時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增大肥呦貓動漫IP形象的影響力,擴大其粉絲群。
(三)文創圖形設計
在小網紅”肥呦貓具有了一定的粉絲群和影響力的基礎上,團隊開始將肥呦貓動漫形象與嶺南非遺關聯起來,在動漫IP形象上置入、添加非遺元素,開發創作一系列的文創圖形和文創產品。在嶺南舞獅新式文創圖形開發中,團隊以傳統獅頭為載體,精簡提煉成線稿,再利用卡通畫可愛易接受的特點,用卡通形式設計出獅頭與現代潮流結合的全新圖形,將該非遺文化符號與肥呦貓形象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嶺南武術的新式文創圖形開發中,團隊以詠春拳與李小龍形象為原型,提煉出兩者的動作與形象進行融合,再利用卡通Q版繪畫形式設計出嶺南非遺與動漫IP結合的全新圖形,與年輕人重新對話。
(四)文創產品開發
在非遺文創產品開發上,筆者嘗試進行了一些創新,利用新的潮流圖形語言,重新定義傳統文化的形象,讓文創給非遺一副“青春面孔”。
筆者以“嶺南非遺”為主題進行文創產品箱包系列和雨傘系列的設計。箱包和雨傘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該方案使用了現代技術手法將嶺南非遺的代表性圖形及文化內涵與動漫IP肥呦貓相結合,并以實用箱包為載體,讓嶺南非遺穿越歷史走進現代生活。箱包系列以嶺南醒獅、粵劇、嶺南武術等為造型題材,添加傳統經典元素作為視覺輔助圖形,在設計中采用了對稱與均衡的形式法則及漫畫夸張變形的手法,將嶺南地區獨特的地域視覺元素進行再設計,符合當代人的視覺審美,傳遞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引發消費者的喜愛之情,同時具備了實用價值,為大眾生活中的便利品,讓嶺南非遺的傳統圖形陪伴出行的人們享受美好生活。
五、結語
毋庸置疑,在實踐道路上證明了“非遺+文創”的道路是值得探索的。在面對嶺南非遺的當下困境時,應該用一種現代的、未來的、發展的眼光去積極看待。發掘非遺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是對傳統做簡單的復制粘貼。探尋歷史,深思當下,構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對接的橋梁,讓非遺得到更多的認同。
參考文獻:
[1]金蕾,張磊.非遺文創在生活語境中的可持續發展思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3):84-85.
[2]姚婷.基于非遺文化的動漫形象衍生品開發研究[J].藝術科技,2019,(13):31-32.
[3]陳曾.從故宮文創談我國文創產業的創新之路[J].設計,2017,(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