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是小學時期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現階段勞動教育的內涵更加豐富,兒童生活環境變化較大,本文主要論述了新時期小學低年段勞動教育實施舉措,增加勞動實踐途徑,建立實踐基地,營造勞動教育氛圍,全方位落實勞動教育。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學;實施措施
引言:重視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優秀人才,若想讓小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是基礎,要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理念,建立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讓學生在勞動中養成獨立的個性品質,擁有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設置勞動教育課程
目前,小學教材中有不少關于勞動教育的內容,綜合實踐課程具有一定代表性,每次發放綜合活動教具過程中,學生都會迫不及待的將教具拆開,進行勞動。這種現象表明兒童是對勞動很感興趣的,部分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存在關于勞動的論述,都是貼合生活實際的。語文教材中有與勞動相關的內容,學校在講授課程過程中,要將課程落實到位,保證課程質量,避免課表與實際課程不想符的事情發生。由于教學質量先行的主導觀念,致使部分學校忽略了勞動教育。勞動教育需要真實的勞作,注重體驗的過程,并非紙上談兵,所以要重視課程主營地,學校要適當引導并落實勞動體驗。
不僅是國家課程,校本課程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有效方法,由于校本課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契合因材施教的觀念。例如,學校可以設置一個名為“小農夫體驗”的課題,學校在剩余的空地上種植蔬菜,作為小農夫體驗基地,學校特意請種植人員引導學生參觀蔬菜種植、施肥、采摘的各個環節,每個班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在平時可在田地里觀察植物來寫生,定期到責任田中勞作,利用這樣的校本課程,學生不但獲得了勞動體驗,還掌握了相應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樹立了勞動意識[1]。
二、與家庭教育相融合
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現階段大部分家長已經將學生的生活安排妥當,勞動將變得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學生有坐享其成的觀念是必然的。所以,若想讓孩子成長,關鍵一點是要放手讓其獨自去做一些事情,這樣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勞動生產性與創造性的根本,也可以獲得成就感。
學校要與家庭建立聯系,促使家長轉變傳統觀念,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在和家長溝通過程中,要按照家長的不同層次,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班級家長多數較為年輕,可以利用現代社交軟件,諸如微信打卡、微信簽到等方法,每天將勞動情況同學校對接,養成勞動習慣。
學校也可建立家長學校,讓家長對子女參加勞動更加認同。設計匿名問卷調查,內容包含:對于學生參加勞動有什么看法;你的孩子會做哪些家務勞動等問題,認真分析調查結果,根據實際情況,舉行一場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講座,讓家長明白勞動與讀書是相輔相成的,勞動過程是知識和技能的轉變與應用過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不能被取代的。可與傳統節日相融合,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勞動品質,例如:在春節時,家長和學生一同動手包餃子、制作春聯;在母親節時,為媽媽制作精美的賀卡并給她按摩。這種方式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增進感情。
三、創造豐富的校園生活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沉迷于勞動之中并且不斷探究各種關系與相互聯系的學生,思想一定是清晰的,因為其不只是在勞動,而是在思考,推理各種因果關系。勞動不僅是具體技能和技巧,屬于一種智力發展,學校能夠按照班級情況創立相適應的勞動生活,讓小學生真正融入其中,只有在這種情景下才可感受到樂趣,獲得更深層次的提升,活動的方式各種各樣。可按照低年齡段的特點組織勞動,例如:可以組織系鞋帶、整理書包等生活技能比賽,既豐富了生活,也讓學生更加享受生活。
學校可制定激勵制度,在成長激勵榜中設計勞動之星,勞動之星的評判標準是:為集體出力;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孝敬父母;主動做家務,對獲得勞動之星稱號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其光榮事跡會在升旗儀式、學校網站中予以表揚,形成積極爭當勞動之星的風氣,培養學生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形成勞動潛意識[2]。
四、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在擁有正確的勞動態度的前提下,小學勞動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小學時期是其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要改正陋習。要有固定的勞動時間,保持積極的心態完成勞動任務,將正確的勞動習慣傳遞給他人。若想讓學生將勞動習慣保持下來,在寒暑假時,學校為學生發一張時間規劃表,包括學習、運動、家務等內容,幫助學生科學安排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張表格由學生填寫,家長負責監督,待到新學期開學時上報給教師,然后召開班會對在假期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
結論:新時期的勞動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化,要將勞動與生活相融合,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循序漸進,以家校合作的方法讓勞動日常化,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勞動,發揚勞動光榮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黃志忠.新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以邵武市第二實驗小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12):4-7.
[2]楊建偉.浸潤、滾動、迭代:新時代農村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J].生活教育,2020(12):36-38.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西麗小學 廣東省廣州市?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