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俊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革新,各類新型的教學方法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在教學理念不斷革新的前提下,高中語文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有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囿于教學任務而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重視給學生傳授應試考試中考查的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不足,積極性不夠高漲,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生成,關注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
當前科技的進步發展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教師青睞的教學輔助形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演示文稿、視頻、圖片的形式將語文課本中的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拓展語文知識,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認識。以《鴻門宴》閱讀課為例。學生在平時的閱讀積累中對《史記》有所耳聞,甚至有的愛好閱讀的學生曾粗略讀過。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整合各類閱讀資源進行拓展,從而讓學生對此經典名著有更立體的認識。本篇課文主要寫的是秦朝滅亡后(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內容的影視片段進行截取,給學生播放,給學生視覺層面的刺激。然后,借助影視經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劉邦整個宴會過程中的表現,讓學生結合圖像及文字共同揣摩拿捏人物心理,再以同樣方式關注項羽性格特點。這樣,學生對課文里的人物形象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二、關注問題提問,引領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能夠根據教材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合理把控教學節奏的前提下積極思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主學習效率。在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自主預習課文內容,通過自主預習閱讀課文讓學生思考問題:作者是怎么描繪故都的秋天的?你能從文章的哪個部分感受作者的“悲涼”?通過這樣的核心問題引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由此鍛煉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使學生從自身出發更好理解語文知識,在文章內容印象加深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積極掌握語文知識。
三、豐富語文活動,提升思維能力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提升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看待問題,也能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更加透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促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以發展,就要能夠關注學生語文思維力的提升。針對一些文學作品的分析,教師要能夠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分析探究過程中提升自我思維的邏輯性及條理性。以《雨巷》一課為例。這是戴望舒寫的一首現代詩歌。高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詩歌能夠讓他們樹立樂觀積極的態度。為了引領學生學習詩歌意象和詩歌蘊涵情感,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布置問題任務鼓勵學生積極探究丁香姑娘的意象,分析詩歌中美的意境,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思維鍛煉。
四、關注德育發展,滲透情感思想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基礎人文學科,語文學習是學生文學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要想使提升學生道德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格外注重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在德育滲透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教材文本,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瀏覽課文,初步了解文章中心內容,結合相應影視資源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創作背景,然后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愛國精神,在語言魅力感悟中引領學生達到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實現學生德育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重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要能夠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元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關注問題提問,引領自主學習;豐富語文活動,提升思維能力;關注德育發展,滲透情感思想等手段,在創新中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