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李艷
摘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建設教育強國中國教育事業必須走自己的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扎根中國大地,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成熟和完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1]。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和方向,扎根中國大地,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提升教育質量。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價值取向
1、堅持教育“四為”服務
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這不僅關乎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教育是一個更古不變的話題,各國因其政體、國情的不同,在教育實踐的具體方式上也各不相同,但各國均堅持教育要符合其政體、國情進行辦學,這一共同的認知也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規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朝著什么樣的方向辦學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述,同時明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了“四為服務”的重要論斷,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的重要論述,為中國教育事業指明了道路。“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才能廣泛地將教育規律與人民群眾的智慧凝聚到一起,不僅獲得人民的廣泛支持,同時使人民開創教育發展新局面。“堅持教育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在教育領域中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增強人民對祖國與文化的認同,團結廣大群眾為偉大夢想釋放自己的才華和能量。“堅持教育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通過教育使人民正確認識國家,增強我國制度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和進一步成熟。
2、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自信
每一種教育都有其生根的文化土壤,想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必須深深扎根中國大地,把握中國的實際國情,尊重并運用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增強中國教育的力量源頭,既要盡力而為,也要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也取得了許多偉大成就,這些成就就是我們能夠堅定不移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自信和底氣。
立足中國民情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發揮最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握人的思想發展規律,若只根據理論進行思想教育,極大程度易導致逆反心理。中國民情極具特色,地大物博,廣泛分布的各民族和各階級人士具有豐富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地制宜,結合不同的人民群眾文化背景,體現中國特色,探索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經歷無數艱難曲折的探索最終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中,結合我國實際形成的具有內在邏輯和規律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始終堅持從實際國情出發,繼承優秀的傳統但不守舊,借鑒各國優秀的教育經驗但不生搬硬套,追趕時代腳步但不盲目追隨。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新時代發展的實踐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從而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我國自古以來具有許多傳統風俗習慣和豐富的風土人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現代文化認知與歷史傳統思想的相結合,繼承并發揚傳統歷史積淀,滿足時代訴求,將中國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思想領域不僅存在歷史與當前的發展階段,也具有國外與本土的發展區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導人民群眾正確認識歷史,正確對待不同歷史階段、不同背景下的文化發展。這才可能保證人民群眾不盲目追隨而丟失本真文化,保證本國文化不罔顧自身而忘記初心,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深植中國大地,培養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成熟和完善
1、傳承文化底蘊,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活力源泉
扎根中國大地,傳承文化底蘊,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活力源泉。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中注重家庭、家風的良好習慣,傳承講仁愛,守誠信,尚和合的時代價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國家觀,增強本領建設祖國,培育良好的道德修養,塑造中國魂,成為能擔大任現代君子和時代新人。實現文化育人,堅定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國大地,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豐厚滋養。
2、體現以人為本價值追求,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曾發表重要表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如今我國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教育的美好需求也更進一步。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理念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把人民對教育的需要作為發展的起點與歸宿,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為了誰的核心問題。從重民輕天到民貴君輕,中國的民本思想有悠久的歷史,立德樹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領域中體現民本思想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中國大地,結合歷史經驗,重視以人為本,“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通過立德樹人培育全面發展的人,在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
3、順應時代價值選擇,加快奠基教育現代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新時代的新征程,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等教育發揮的作用也越發重要。教育現代化是支撐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就是要將各類學校辦成現代化學校,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質,具體世界水平的教育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固本強基。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保障,我國一直以來都重視人才的培養,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教育戰略地位。教育現代化不僅是教育思想的現代化,也是人的現代化。如今我國教育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但也有需要加強的短板。我們培養大批優秀人才,但對人才但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仍任重而道遠。
總之,教育是要結合本國國情,自身傳統和發展方向進行發展豐富的,作為發揮方向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在吸收世界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要立足于中國國情,繼承中國的優秀傳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服務,堅定不移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作用,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8.
[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
[3]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講義,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劉曉云系沈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艷系沈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本文系沈陽理工大學思政專項課題:“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項目編號:SLSZ2020-B-002)的部分成果】
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