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勇
摘要: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互聯網對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高職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準確把握“互聯網+”優勢;推動體育教學內容與模式的豐富與升級;文章分析了“互聯網+”的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結合對高校“互聯網+體育教育”現狀的梳理;提出了幾點“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策略
引言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不少學校都積極響應教育改革與創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是指充分引進現代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如多媒體設備、互聯網等教學工具,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同時也能推動教育改革進程。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
“互聯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體育教學環境由單一性向立體生動性的升級。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授為主。而基于“互聯網+”環境,可利用互聯網便捷性、多樣性等特征,將教學內容用更豐富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構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學校可以結合互聯網搜集學生信息,掌握學生體育需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選課與學習。例如,將體育類APP引入教學管理,既能夠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可提升教學針對性。以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其次,“互聯網+”帶來了多層次、多元化教學模式,“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體育教育既能夠面向個體進行專項指導,也能夠面向全體實施統一教學,通過各類教學軟件、即時通訊軟件等的應用,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諸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應用,也都突破了高校體育教學傳統模式,更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也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場地不足等諸多問題。
二、“互聯網+”高職院校體育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打破教學分離的教學局面
高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場所、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學生只能按照體育課程安排和教師計劃開展體育學習工作,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以高職羽毛球教學為例,教師在學期開始之前就已經制定了教學計劃提交給學校,學校審核通過后為學生提供選修課,學生選擇了羽毛球的課程后開展學習工作,學習的場所主要是羽毛球運動館,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按照教師安排進行的,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內容只能在課堂上完成,而在課下學生很少會應用這些知識,由此造成了“教與學”無法分離的情況。依托“互聯網+”的教學優勢,高職體育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教學分離,學生可以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學習到體育課程的內容,在課下也可以進行學習,教師只需要將整體的教學資料上傳,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在線學習,目前高職教學中大部分校園教學軟件中,教師上傳資料后可以通過后臺了解教學資料的瀏覽情況和下載情況,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由此拓展了教與學的空間。
2.有利于樹立以學生為主的高職體育課堂結構
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示范教學,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評價,而且受限于高職教學的開放性,教師對學生的管教比較松,由此造成了學生在體育課堂積極性不高,學生主動性差等情況。依托“互聯網+”的教學優勢,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中脫離出來,更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實現教師的轉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可以交給網絡實現,而且依托近些年高職推進智慧校園的發展,校園網、校園教學系統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料上傳后,讓學生自主觀看校園網中的教學資料,或者直接采用投影方式讓學生一邊觀看投影,教師一邊進行講解,效果更加理想,而且還可以實現全程播放,學生在自主訓練時不需要詢問教師就可以得到規范動作的示范,可以重復觀看投影內容,從中掌握體育技巧。
三、“互聯網+”的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和趣味性,以及具有一定自由性的學科,通常是受到學生的喜愛。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沒有形成一個適合學生特點和興趣點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往往隨意,通常是對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然后由教師示范、學生跟著模仿,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課堂氣氛沉悶,難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難以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無法達到體育教學的效果。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化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能直觀的、真實的體育運動資料,通過視頻、圖片、聲音等綜合資源能夠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和觀念上的改變,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另外,通過視頻中的慢放、回訪、分解等行為能夠將傳統上理論的教學和教師的示范更加細致也更加形象。通過更為細致但又準確的動作示范能夠降低運動實踐的難度,要比教師的示范更加直觀和準確。也通過多樣的視頻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到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中。
2.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補充教學內容
通過互聯網信息資源,教師能夠輕松的在網絡中獲取到對教學有輔助作用的資源,通過優化和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任務和教學重點,以及學生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將分散的教學輔助資源例如影像、圖片、動畫等進行集中整合,在利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程任意控制暫停、播放或者慢放等操作,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也方便于學生的觀察與模仿例如在進行健美操的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眾多,教師的示范難以覆蓋每-一個學生,并且教師的動作也未必標準,因此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將網絡資源的健美操示范進行剪輯,使動作分解、動作要點以及不同方向的動作狀態都能夠一目了然,這就使學生更加想象直觀地深入了解健美操的動作規范,以此來提高健美操的學習與練習水平。
3.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豐富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背景的信息化時代中,“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逐漸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并且受到學生的歡迎。高中院校的體育教學中也可以利用無可或者翻轉課堂的教學優點,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重量。“微課”就是以簡短精煉的視頻為基本形式,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影像錄制并發布,學生可以下載到移動終端上進行反復觀看,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暫停、回放、慢放等操作,使學生更加精準地獲取所需要的教學內容,對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和修正。并且微課也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打破,將體育教學由課堂中延伸到課外,幕布了有限時間內的教學不足,也滿足了學生對體育教學更多的需求。例如在健美操教學中利用“微課”,教師就可以將健美操整套動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集中整合,將難點動作用更加細致的分解動作進行要點講解,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夠跟著教師的教學進行健美操的學習與練習,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培養了學生日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促進了學生良好身體素質的養成。
四、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推動著教學手段的更新和當代教育事業的進步。如今互聯網信息化已經普及到各個學校之中,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教學輔助作用,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化資源,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湯志超.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校體育教學與互聯網+的模式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6):125-126。
[2]朱海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應用研究[J].運動,2014(1):121-122。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交通工程學院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