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靜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的黃金階段,也是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其民族精神是非常關鍵的。而傳統文化凝結著歷代人民的智慧,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蘊含了較多的德育思想,對于小學生有較大的教育意義。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利用傳統文化進行德育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德育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3.015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大多是以教材為基礎,刻板的教授學生知識,對傳統文化的融入較少。盡管學生可以從一些渠道了解到傳統文化知識,但是始終無法進行深入的理解。而以學科特點為基礎,通過合適的方式融合傳統文化,不僅對于學生的德育有較大的意義,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有較大的意義。
一、利用數形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材中蘊含較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需要進行挖掘和利用,強化學生的認知。在數學教材中有較多的數形知識,這些知識的背后有較多的傳統文化故事,對于實施德育有較大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數形知識,為學生講述具有趣味性的文化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領會故事中體現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感知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思想品德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在《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宋代的瓷器、民間的剪紙、年畫等傳統吉祥圖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講解圖案的來源和背景,以及蘊含的數學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將傳統文化融入了數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培養核心素養。
二、利用名人事跡滲透傳統文化,提高核心素養
在數學課堂進行德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名人事跡來向學生講述數學的發展史,還可以向學生講述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在數學研究上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熱衷,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經常向學生講述名人經歷,既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呈現德育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
例如,在《圓的周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祖沖之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還可以講述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領域獲取的震驚中外的優秀成果,讓學生感受到他的聰明才智。講述數學家的經歷可以讓學生以他們為榜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三、開展研究活動體驗傳統文化,實踐數學知識
教師可以經常開展數學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實踐中鞏固數學知識,并且在設計研究活動時要注意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起到德育的效果。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難度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太過困難,最好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助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例如,在教授《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應的傳統圖案,并動手設計對稱圖形;教授《簡易方程》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交流我國的方程發展史;教授《年月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民基于天象制定的計算時間的方法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可以在研究活動中實踐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且體會知識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既在我國的歷史中留下了數不盡的瑰寶,也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小學數學德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蘊含的意義,逐步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艷《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年第1期。
[2] 張如意《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好家長》2019年第31期。
[3] 周小顏《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兒童大世界》2019年第2期。
[4] 駱晶云《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探究》,《考試周刊》2019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