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絲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如果將15克鹽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已經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人湯中,才能被吸收,學習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地講解語法知識,然后通過大量的專題練習,讓學生認識,熟悉,并掌握此語法。這種模式的語法教學,會造成學生重視語法規則的死記硬背,而忽略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語言脫離了語境,就難以準確的表述其意義,語言需要情景,語法教學就需要教師創設真實,自然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使用學習到的語言材料。
一.情景創設的原則
情景的創設要真實,貼近學生的生活。生活需要語言,語言交流離不開生活,因此,情景的創設要源于生活,并回歸生活,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生活中的現實情境。
情景的創設有有趣味性,挑戰性。“人的有意義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學習動機是指引發、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并指引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的心理傾向。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興趣,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創設情境進行交際時,需要考慮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愛玩,喜歡游戲和挑戰,如果教師在創設情景中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景的創設要有可操作性。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上,課堂中情景的創設,切勿過難過繁,要具有可操作性。課堂活動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難易適中,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其中來,從而激發課堂的活力。
二.情景創設的方法
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好奇心,教師在情景設置中設計一些懸念來激發學生的解疑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比如,在講現在進行時時,教師準備一張正在跑步的人像,先展示四分之一,問學生:“Whatishedoing?”讓學生猜一猜,然后慢慢逐一解開剩下的四分之三,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取得很好的效果。以筆者執教過的牛津英語上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8的語法過去進行時為例,在新課導入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Hello guys, do you know which tense does the policeman likes to use most?”(同學們,你們知道警察叔叔最喜歡用哪個時態呢?),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學生們的好奇心就被老師激發起來了,開始各種猜測,有些孩子猜是一般過去時,有些孩子猜的是一般現在是......。接著,教師揭開謎底:“It’s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Surprised, right? Let me tell you, when the police question the suspect, they often ask “What were you doing at eight last night?”接著教師引出過去進行時的結構,進行簡單操練后,教師繼續把開篇的情景延續:昨晚,某某小區發生了盜竊案,布朗先生家丟了一塊名貴的手表,警察叔叔接到報案后,對相關可疑人員進行了審問,下面請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查出真兇。此情景創設激發了學生的解疑的欲望,使其在課堂學習中高度集中精神。
模擬生活,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設置模擬生活場景,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語言的交流和運用變得更真實,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把已學的知識內化。以牛津英語上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5的語法一般將來時為例,在講授此課時,學校剛好準備要舉辦校運會,教師抓住此契機,這樣設計了一個情景:下周就要舉辦校運會了,同學們準備報名參加各項競賽,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談一談你準備報哪個項目,然后由小組長來做匯報,體育委員做好登記,最后完成班級報名表。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讓所有的交流都變得自然,也讓所學的知識更加的鮮活。
運用多媒體,創造直觀情景。當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運用已經非常普遍了,運用多媒體進行情景的設置可以從視覺上,聽覺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刺激,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在進行英語的復合句復習的時候,教師提前找來一名學生錄制了三段視頻,第一段是學生描述自己和好朋友因為某些原因互不理睬,他不知道怎么辦,向大家發出求助。第二段內容該生說同學們剛才所提的建議他都嘗試過,但似乎沒效果。第三段視頻的內容是該學生感謝同學們的幫忙,他相信他跟好朋友一定能言歸于好。課堂上先播放第一段視頻,然后讓學生給出建議,引導學生用“Ithinkthat...”“Isuggestthat...”等含從句的句型來回答。接著播放第二段視頻,引導學生用“Ifyou...,youwill..”“Whenyou...youwill...”等句型來回答。最后播放第三段視頻,整節課用一個情景縱向貫穿,流暢,自然,學生在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巧用肢體語言,創設情景。肢體語言能夠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教師使用恰當的表情,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既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形象具體,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在講形容詞與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展示,也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參與模仿。
總而言之,情景的設計是多樣性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立足教材,面向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精心設計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課堂的活力,從而做到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石芽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