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越
摘 ?要:旅游外宣文本是外國游客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亦在我國對外宣傳中起著獨特作用,準確恰當的旅游外宣文本翻譯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經濟文化傳播。然而,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譯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語言錯誤、語用失誤和文化缺失三大方面,這些翻譯錯誤會影響源語和目的語的功能對等,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影響我國對外形象。本研究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的指導下,基于相關文獻建立了外宣文本翻譯錯誤的語料庫,并以曲阜為例,對其翻譯不當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為外宣文本的翻譯提供可行建議。
關鍵詞:外宣文本;功能對等理論;翻譯不當
中圖分類號:H31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9-0036-02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日漸密切,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譯逐漸受到關注。作為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歷史古城,曲阜在我國對外文化傳播方面起著重要的窗口作用。為了更好地幫助外國友人獲取信息,旅游勝地往往會在酒店和景點等處所設立雙語公示語等外宣文本。但調查發現曲阜多處旅游場所的外宣文本都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翻譯不當現象,主要體現在語言錯誤、語用失誤、文化缺失三個方面,這與文獻中外宣文本翻譯不當問題的語料庫基本吻合。
一、旅游外宣文本翻譯的原則:功能對等
由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A·奈達于1964年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是受到學界普遍認可的翻譯理論之一,對外宣文本的翻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該理論的核心是“功能對等”,強調翻譯時準確再現原語言的文化內涵,而不是一味追求文字的一一對應 [1]。1986年,奈達進一步闡釋了該理論,提出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實現功能對等:(1)語義信息對等;(2)文體風格信息對等;(3)文化信息對等;(4)讀者反應對等 [2]。其中,意義的對等最重要,形式的對等次之 [3]。
功能對等理論對外宣文本的翻譯有重要指導意義。該理論主張在文化與語言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強調理解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重視目標讀者的反應,從而實現中西方之間有效、順暢的溝通。將該理論具體應用于旅游外宣文本翻譯時,應注重把握原文和譯文在語義信息、文體風格、文化信息和讀者反應上的對等,以減少不當翻譯帶來的文化誤解,使目的語讀者閱讀到貼切且自然的譯文。
二、相關文獻分析
本研究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對相關文獻中所提到的翻譯不當問題進行了初步分類并建立了語料庫。基于對近年正式發表的20篇文獻進行研讀,收集到199例典型外宣文本錯譯案例,涉及的翻譯問題有拼寫錯誤、語法錯誤、詞匯錯誤、表達不通順、曲解原意、中式英語、漏譯、標點錯誤、大小寫使用錯誤共9個方面,具體歸納為三大類,包括語言錯誤(28.141%)、語用失誤(27.629%)和文化缺失(45.738%)。此外,漏譯(6.03%)也是常見的外宣翻譯問題之一。
2016年以后該領域文獻數量驟增,外宣文本的翻譯愈發受到關注,但我國典型文化窗口古城曲阜外宣文本的翻譯相關文獻數量較少,實際案例亦不夠充分。
三、旅游外宣文本語料分析
對曲阜具有外宣文本的典型場所進行實地考察,并基于功能對等理論對翻譯不當原因進行分析和分類,可發現曲阜外宣文本的翻譯不當問題與研究前期文獻分析所歸納的錯誤類型基本吻合。下文將基于功能對等理論列舉典型錯誤并加以改正。
(一)語言錯誤
英漢語言體系的差異是外宣文本翻譯錯誤的根源。語言錯誤會影響源語和目的語語義的對等,主要體現為單詞拼寫錯誤、語法錯誤及詞匯錯誤。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缺少現成對應的詞語是導致語言錯誤的原因之一 [4]。同時,受限于譯員在翻譯外宣文本時的工作態度、敬業程度及其自身的專業能力,外宣文本翻譯中常能發現單詞拼寫錯誤等低級錯誤,而這些不符合規范或錯誤的譯文極易導致誤解。
1. 拼寫錯誤
外宣文本拼寫錯誤的常見形式包括寫錯字母、增加字母、拼寫時漏掉字母和弄亂正確的字母拼寫順序。例如,在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酒廊運營時間”被譯為 “lobby lounge operration time”, 其中“運營”一詞的英譯“operration”為因重復字母而導致的拼寫錯誤,其正確形式是“operation”。譯者在進行外宣文本翻譯工作時,應當細心翻譯和檢查譯文。
2. 語法錯誤
在外宣文本翻譯中,語法錯誤也是典型的語言錯誤之一。例如,在曲阜闕里賓舍,“有朋自遠方來”被誤譯為“Is it happy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該翻譯中誤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將陳述句語序誤譯為疑問句形式,正確的翻譯應為“It is happy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3. 詞匯錯誤
詞匯錯誤主要體現為用詞不當和詞匯的翻譯冗雜問題。曲阜國際青年旅舍將“標間”翻譯為“twinroom”, 這是典型的用詞不當案例,為譯者翻譯時根據字面意思造出的自創詞,“標間”作為外宣文本在酒店中適當的翻譯應為“standard room”。翻譯冗余亦是常見的旅游景點外宣文本的詞匯翻譯錯誤。一個單詞的誤譯很可能造成源語和目的語在語義信息上的不對等,即使不會影響整體理解,但也會影響外國友人的旅游體驗,甚至對旅游地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二)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時由于表達習慣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際時產生誤解從而影響交際效果的現象,譯文表達不通順和曲解原意都是較為明顯的語用失誤現象。語用失誤常會導致語義信息的不對等和旅游外宣文本功效的不對等。在語義對等方面,旅游外宣文本需要達到正確傳達語義的功能,為外國友人提供正確指示;在功效對等方面,為旅客帶來良好的旅游感受是外宣文本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譯者應當避免語用失誤,爭取做到原文和譯文“最通順、最貼切”的對等。
1. 表達不通順
外宣文本的目的讀者在閱讀時,不僅要接受其表面信息,更要領會翻譯時應當保留的源語文化。而一些譯者在翻譯時,忽視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因此導致了譯文表達不通順的問題。根據語法和用語習慣, “禁止游泳嬉戲”應譯為“No water sports are allowed”,但曲阜某地生硬地將其逐字翻譯為“Forbid Swimming Play”,這種翻譯的表達既不通順又不貼切,非常容易引發誤解。
2. 曲解原意
曲解原意是指譯者在翻譯外宣文本時,沒有正確理解本文中原本想要表達的真正意義,從而導致了錯譯的現象。例如,曲阜國際青年旅舍將位于安全通道的“出口”一詞翻譯為“export”, 這是因為譯者誤將其理解為進出口商品中的出口,但“出口”一詞在表示某些東西通過它可出去的地方時,恰當的翻譯應為 “exit”。此類曲解原意的現象會導致源語和目的語語義信息的不對等,影響翻譯的功能對等。
(三)文化缺失
文化缺失是旅游景點外宣文本翻譯時常見的錯誤類型,忽視目的語受眾的文化因素往往導致原文和譯文的文化信息不對等,從而產生歧義、造成誤解。牛新生從文化角度入手,提出外宣文本的翻譯既應注重保留其文化價值和文化識別功能,又需重視傳遞必要的信息,保持文化異質性與信息之間的相對平衡 [5]。
1. 中式英語
在外宣文本翻譯中,中式英語是最典型的翻譯不當問題之一,主要是由文化缺失導致的。中式英語是受到漢語思維、文化、母語遷移影響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 [6]。譯者在翻譯旅游外宣文本時應盡量避免自創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中式英語。
外宣文本的中式英語現象主要體現為生硬的逐字直譯等錯誤。例如,音控室一詞在曲阜闕里賓舍中被譯成了“The sound controls the room”, 這是典型的一對一直譯下的中式英語,在英語文化中,該詞有符合英語的語言規范的專用翻譯“Audio control room”。中式英語忽略了功能對等理論中所提到的翻譯需要注重二元文化原則(biculturalism),將原文字對字機械地轉換成譯文,譯文中往往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忽略了以英語為母語者所接受的文化,從而導致詞不達意。
2. 語氣不當
在外宣翻譯中,對原文語氣與口吻把握的失衡,則很可能導致譯文效果較差。實地調查發現,外宣文本中的警示性公示語常使用一種命令的語氣。這些公示語常被翻譯為以 “Don’t”開頭的祈使句,雖然沒有明顯的翻譯錯誤,語義也基本對等,但是這種強烈的命令語氣或許會讓目的語讀者感到不適。
四、結語
旅游外宣文本不僅能為外國友人提供旅游信息,也是我國對外宣傳的窗口,肩負文化傳遞的責任。為對外宣文本的不當翻譯進行更正,代之以合理、易懂、規范的譯文,譯者要具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翻譯時不應拘泥于文本的表層含義,要避免逐字逐句地字面翻譯,準確把握源語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翻譯時應基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爭取在翻譯時實現語義信息、文體風格信息、文化信息、讀者反應等功能的對等,以期實現最佳傳播效應。
參考文獻:
[1] NidaE. A..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 余炫樸. 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考量[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5):140 -144.
[3] 郭建中. 簡評《西方翻譯理論精選》[J]. 中國翻譯,2000(05):66-67.
[4] 王志東,王立第. 口譯的質量與控制[J]. 中國翻譯,2007(04):54-57.
[5] 牛新生. 關于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文化反思[J]. 中國翻譯,2013(03):99-104.
[6] 萬鵬杰. 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之比較[J]. 上海翻譯,2005(02):41-44.
〈薦稿人:石國卿,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校團委副書記,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