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志平
摘 ?要:新課標推動著高中歷史課堂的變革,使其更加的多元化。這就要歷史教師以及學生都應當重新組合編排原有的歷史知識體系,積極地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多元教學模式
歷史是學生認知自我和周圍世界有效的途徑,因此歷史教師應當采取科學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入到歷史學習活動中來,其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歷史教學單一、乏味的氛圍,進一步地提升歷史教師教學成效。
一、圍繞歷史教材,促使課堂模式的轉變
新課標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實踐和綜合能力,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對歷史課程的主動性,為此歷史教師應當圍繞歷史教材,根據歷史文物、遺跡等現有的資源,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高中歷史的魅力,吸引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投身地投身到歷史教學的改革的工作中。首先,歷史教師需要在保證高中學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歷史教學內容和當地的文物古跡,組織高中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參觀相關的文物古跡,使學生感受到歷史人物身上高尚的品格,體會重要歷史事件背后的波瀾壯闊,歷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的過程中,為學生梳理歷史,以此強化學生歷史學習成效。其次,歷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周圍的“活歷史”,引導學生自主地搜集歷史素材,逐步地樹立學生對歷史課程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歷史責任感與敏感度。
例如,歷史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明清方面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紫禁城,紫禁城先后是明清24個皇帝的皇宮,因此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紫金宮的同時,可以為幫助學生樹立和明確明清的歷史,以此強化學生對該部分歷史知識學習的效果。再如,歷史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文革或是農村合作社相關的歷史內容時,歷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詢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是對這些事項了解的知情人,以此加深學生對這部分歷史事件的認知,擴展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渠道,促使高中歷史課堂由課堂到生活的重大轉變。
二、構建評價體系,豐富教學改革的形式
學生評價和管理機在本質上是激發學生積極地社會風向與潛能的重要獎勵機制,激勵措施是否得當以及獎勵的大小,會促使著歷史教師結合自身具體的訴求以及管理方式去采取不同形式的歷史教學方法與方式,也會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學習能力和教師的評價機制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歷史教師在課上的管理機制和運營方式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態度,研究表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等評價方式開展教學評價,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歷史教師的工作效率和熱情,使歷史教師以更加飽滿的教學狀態以及豐富的歷史知識儲備,選取恰當的歷史教學方式,投身到教學工作中,以此實現歷史課堂的多元化。
例如,在《當代中國的外交》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將時空觀念作為教學指導,引導學生分析在新中國成立后不同階段外交事業所取得的成就。為了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出時間圖標,并在課堂中建立起恰當的教學評價,以此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加入到理清歷史事件的學習活動中,激發高中學生學習潛能和發展訴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應當及時的做出客觀地評價,使學生可以正確的學習和認識自我,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確定學生的歷史學習目標與學習態度,以此增強學生學習自信,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歷史課堂提供了無窮的發展動力,這使得很多的學校也開始意識到科技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中豐富、健全的高科技教學設備,為歷史教師改革教學形式、豐富教學環節打下基礎。并且,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較為枯燥,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傳統單一的歷史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易產生疲憊的學習情緒,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學習注意力,教師為了保證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歷史成績,需要巧妙的技術高科技的教學技術,轉換和調節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民主自由的歷史課堂中獲取必要的知識內容。
例如,歷史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時,歷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秦兵馬俑的圖片以及秦滅六國的視頻或是影視資料,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快速地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當然,歷史教師就也可以以小組競爭的課堂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的預習教材內容,并且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讓學生自主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自主地選擇教學資源,之后待學生做好教學課件后,選取學生到課堂中講解秦統一六國的內容,而歷史教師則只需要做好學生的副手即可,指導學生制作完善教學課件,并且在學生講課中以及適當的幫助與支持,將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作為其最終學習成績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培養學生在該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切實提升學生實踐和對歷史知識探索的能力[3]。為了檢驗其他學生在該過程中的聽課效果,歷史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解完相關的歷史知識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像是:“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是什么?”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他學生的授課活動中。
結束語:綜上所述,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地研究教材內容,圍繞學情,創新歷史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用多元化的歷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建立歷史知識框架,促使學生的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書婕.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2):54-55.
[2]劉菲.如何構建高中歷史“教學案一體化”教學模式[J].讀寫算,2020(34):104-105.
[3]李風蓮.新課程背景下歷史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