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豐富的資源和信息化技術,使各行各業煥發新的生命力。編輯是從事文化活動的代表,編輯工作不僅僅是對文化內容的總結與整理,更是對文化的傳播與創造,也可以說,編輯對社會以及文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本文闡述編輯的內涵,對互聯網時代編輯在文化構建中的功能進行分析,以便推動行業的進步與發展,為編輯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經驗。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編輯;文化構建;功能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3-0207-02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更加便利。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如今各行各業順應時代的發展,將信息化技術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工作熱情。作為傳播優秀文化的出版單位,在提高公民素養、優化文化環境、提供優質文化資源等方面有著光榮的責任與使命。編輯作為從事文化活動的代表,在互聯網時代文化構建中的功能不容忽視[1]。編輯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對知識、信息加以整理的文化活動,可以說在整個社會文化的生產以及傳播過程中,編輯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發揮著文化樞紐的作用,編輯將優秀的文化傳播出去,創造新的社會文化,這就是“文化構建”。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化蓬勃發展,這為編輯的文化構建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只有正視問題,抓住機遇,才能在互聯網時代更好地發揮編輯功能,才能為文化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一、互聯網時代文化的特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今進入了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更帶來了網絡文化。在信息化、大數據、智能化的影響下,人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網絡文化是歷史進步的象征,也是現代社會文化進步的新趨勢。網絡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從某種角度而言,是人們公共空間的延伸與拓展。互聯網時代,文化具有便捷性、開放性、交互性特點,能夠為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帶來諸多便利,這對社會文化的繁榮有積極意義。
二、互聯網時代編輯在文化構建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真實性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以勢如破竹之勢迅速崛起。在信息大爆炸的環境中,部分媒體借助新聞炒作,進行虛假宣傳。這些媒體的編輯無論是在信息內容的篩選還是在傳播中,都喜歡夸大事實。真實是編輯必須遵循的職業道德,不能為了突出效果而盲目夸大事件[2]。要堅決抵制假話、空話的信息稿件,最大限度還原真實性。出版社所出版的文化產品具有思想教育功能與輿論引導功能,因此,編輯要牢記使命,牢牢把握信息的真實性。
(二)通俗但不惡俗
互聯網的開放性極強,網絡文化的迅速崛起既有利也有弊。其弊端體現在各種思想并存,在惡俗、虛假、拜金主義的引導下催生了許多低質量的內容。很多人,尤其是學生對這種惡俗的文化缺乏甄別的能力。在此種情況下,編輯更應該牢牢把握主旋律與核心價值觀,在對信息、文化內容進行篩選整理時,杜絕低俗、惡俗的內容,維護文化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將更多優秀文化傳播出去。
(三)注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相較于傳統編輯,互聯網時代的編輯更具靈活性。編輯不再局限于用文字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甚至是視頻進行更加多元的互動,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在這種多元、包容的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編輯開展工作更應該注重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發揮文化傳播的功能,將那些好的文化、有深度的內容傳遞給更多的受眾。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提升公眾文化素養有積極作用。
(四)對信息進行優化整合
互聯網時代,信息龐雜,在隱蔽的網絡環境中,很多信息的可信度相對較低。這些信息的真假就需要編輯來甄別。編輯的工作從來都不是單純地接收信息,而是要對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和優化整合。結合時代背景與受眾的需求,讓傳統觀點與現代觀點相碰撞,讓讀者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思想和觀點,給予受眾發散思維的空間。
三、互聯網時代編輯在文化構建中的功能
(一)引領文化創新,構建新型文化寶庫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文化發展與編輯工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編輯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文化活動,在文化建設與傳播的整個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說,編輯是聯系文化各個環節的紐帶[3]。編輯從存在之初就承擔著發掘文化、傳播文化的重要任務。現代社會具有的多元化的文化意識以及社會文化體系都是在文化傳播與累積的基礎上形成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生思想的碰撞,在這種文化傳播過程中,就會創造出新的文化,而這也是文化構建的主要過程。互聯網時代也為傳統出版行業帶來了諸多機遇。在開放、多元、包容的環境中,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不同類型的文化能在現代社會得到有效傳播,不同文化也能夠產生更多融合與碰撞。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但在眾多紛雜的信息中,很多人往往缺乏分辨能力,而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對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4]。這時就需要編輯引領文化創新,構建新型文化寶庫。編輯在其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用文化創新和意識引導,吸引更多相關從業人員、文化工作者進行文化再創造,以此促進文化的發展。
(二)優化文化選擇,重塑文化精神內核
編輯從業人員的工作非常繁雜,并且肩負著許多重任。互聯網時代,文化種類多樣,傳播速度較快。編輯人員需要在眾多復雜的信息中挖掘、篩選、整合優秀文化。這項工作就猶如在信息的海洋中抽絲剝繭,一層一層篩選出重要的、有效的信息,最終將它們整合起來,進行組合優化,再納入社會文化傳播體系中,將其從零散的語言文字整合成充滿創造力的文化作品。可以說,這個過程就是創造和積累的過程,不僅是對文化的篩選,更是將文化精神凝聚起來,從而形成更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體系。互聯網時代,僅具備扎實的文字功底、過硬的語言加工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編輯更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從大量的信息中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加工,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文化作品。編輯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能夠及時發現優秀內容,將其編輯后傳播給受眾[5]。編輯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在審核信息時,必須保證其真實性與準確性,避免給大眾帶來不良影響。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人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信息。尤其是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今天,信息的準確性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些無良媒體為了增加閱讀量,不惜傳播虛假信息。編輯人員必須具有辨別信息的能力與意識,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當好信息的把關人,肩負起自身的責任與使命,發揮自身的職能,將不同的文化進行重新組合與創造,構建新的精神文化內核。
(三)推動文化傳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社會文化活動中,編輯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存在,編輯與文化的傳播密切相關。從本質上分析,無論是在文化的生產、創造還是傳播環節,都有編輯的身影存在。編輯不但是文化發掘、篩選的過程,更是構建文化體系的推手,編輯在文化構建中的功能是不容忽視的。許多優秀文化作品的廣泛傳播產生深遠影響都離不開編輯的發掘。當編輯把這些優秀作品整合后,才能讓其發揮最大價值,用巨大的文化創造力去影響更多的人。如果編輯將優秀文化拒之門外,那么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也必定會受到影響[6]。歷史上不缺乏被編輯拒絕的優秀作品,1865年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被編輯拒絕,編輯在退稿信中毫不留情地說“您把小說埋藏在一堆雜亂的細節之中,細節雖然描寫得不錯,但純屬多余”。后來這篇小說幾經輾轉,最終成為世界名著。通過這件事不難發現,編輯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編輯需要具備專業的眼光和較高的品位,需要依靠自身的見解和認識,在眾多文化成果中慧眼識金,發掘出具有文化價值的作品進行傳播和推廣,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更多人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
四、結語
編輯不僅代表一份職業,更是對知識、信息加以整理的文化活動,可以說在整個社會文化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編輯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發揮著文化樞紐的作用,編輯將優秀的文化傳播出去,創造新的社會文化。編輯在文化構建中的功能不容忽視,編輯引領文化創新,構建新型文化寶庫;選擇優化文化,重塑文化精神內核;推動文化傳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互聯網時代,編輯必須發揮自身功能,為文化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馮小妹.編輯在文化建構中的功能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12):32-33.
[2] 趙同卷.編輯在文化建構中的作用[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20(4):122-124.
[3] 陳婷.編輯在文化構建中的功能分析[J].科技傳播,2018(12):184-185.
[4] 李雪.探析編輯的活動在文化建構中的價值[J].傳媒論壇,2019,36(12):155-157.
[5] 何春雅.論編輯活動的文化建構功能[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42-43.
[6] 張文浩.淺談新聞編輯在構建社會文化中的四個角色[J].采寫編,2017(02):94-95.
作者簡介:郝永麗(1982—),女,山西晉中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出版社發展、圖書質檢、建工類圖書編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