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姣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于產婦產后出血控制中應用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分娩后出現產后出血癥狀的46例產婦展開對照研究,選用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負面情緒對比結果為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數值對比差異為P<0.05。結論:在產后出血降低護理期間應用心理護理對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具有積極意義,可控制出血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產后出血;護理效果
分娩是每個女性群體都必須經歷的生理過程,但是因對于分娩的認知不足,伴有緊張、焦慮、抑郁等相關負面情緒,對于正常分娩會產生不良影響。產婦自身伴有的不良心理對于產程進展影響嚴重,會增加產后出血以及難產的發生概率,由此可見落實心理護理對于產婦而言具有重要意義[1]。為此本文展開對照研究,分析探究于產后出血護理中落實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內容匯總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分娩后存在產后出血癥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2020年3月-2020年9月,納選對象共計4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將納選對象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評估其一般資料:對照組所選對象年齡跨度20~42歲,平均年齡為(31.52±3.11)歲;觀察組患者年齡跨度為20~43歲,平均年齡為(31.65±3.28)歲,基線資料對比結果P>0.05,可研究可比。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含在分娩期進行常規產檢,落實飲食指導以及體征監測等。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展開心理護理,根據患者不同心理反應、需求展開護理,以期減少產后出血量。(1)焦慮、抑郁:焦慮和抑郁屬于產婦產后出血中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對分娩過程認知不夠,為此護理人員需要給予產婦細心照顧,詳細講解分娩過程、并發癥以及具體治療措施,勸解患者盡早接受治療,緩解患者緊張以及焦慮情緒。(2)情緒激動、急躁:因分娩以后存在的產后出血以及其他并發癥會對患者產生疼痛癥狀,對于生理以及心理產生雙重折磨,增加了情緒波動,針對此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加以開導。(3)擔心、恐懼:產婦因疾病未知,對于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效果過度擔心,還有部分產婦對于產后出血產生恐懼,但是不善于進行內心表達,對于因不善表達所引起的心理問題需要加以重視,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產婦的交談,幫助產婦進行注意力分散,給予語言鼓勵,還可以用肢體語言以及表情語言給予安慰,促使產婦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盡量滿足患者需求,轉移產婦存在的心理負擔[2]。
1.3觀察指標
借助于SAS、SDS量表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量表分界值為50和53分,分值越高即負面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借助于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頻數、百分比(n、%),借助于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護理后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如下:產后出血是分娩后比較常見并發癥,產婦自身的精神以及心理狀態對于產后出血具有重要影響,心理護理可以給予患者人性化關懷,屬于在現代護理模式生物-心理-社會指導下的全方位護理措施,通過充分地溝通和了解能夠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展開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具有積極意義,對減少產后出血的內部因素具有積極意義[3]。此外通過及時、持續、有效的心理護理指導,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能夠促使患者心理應激能力提升,可以進一步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性,有利于促進產婦盡早康復。
綜上,在產后出血護理期間應用心理護理模式對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具有積極意義,可以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文玉.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婦產后出血及泌乳情況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4):75.
[2]余洪.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產后心理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03):185-188.
[3]王麗麗.系統化整體護理干預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07):150.
(湖北省仙桃市婦幼保健院 湖北仙桃 4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