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李晉晉 郭子豪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一個突飛猛進的增長,有很多基于互聯網的金融行業,他們都開始對傳統的金融行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幾年來互聯網行業和傳統的金融行業相互結合。在網上銀行網絡貸款等等方面。都融入了金融和互聯網相互結合局面。早在14年,政府就提出要促進互聯網和金融的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的機制,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第一次被寫入政府的報告中,同時也標志著互聯網金融就已經進入到了決策層。他同時體現著我們中國政府開放的一個心態,以及實現包容性增長的理念和堅定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更標志著互聯網金融已經正式的成為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訓練。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
1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理論和實踐
1.1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現狀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非常的快,但是也有非常多的風險存在,所以我們要對他展開非常高標準的一個監管力度,而且在監管職能分布上來看的話,我們的監管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監管的主體也非常的多,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職能嗯,工信部門和公安部門,他們對信息技術都有非常重要的協助。我們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層面的監管,第一個就是網絡金融業務上網操作的監管,我們國家目前還沒。主要就是從傳統金融,嗯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所以傳統金融的業務一定要做到非常。完善的監管制度,才可以確保在后面的發展中減少風險的發生。第二點就是網絡支付的監管現狀,因為現在網絡支付已經滲透到了挨家挨戶,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要非常重視網絡支付這一體系,對他實施非常標準的監管制度,這樣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分享到網絡借貸的監管現狀,網絡借貸現在在我們國家涌現出了非常多類似的平臺,但是卻沒有一個與它相關的標準的法律法規。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非常標準的網絡借貸監管制度,才能夠避免在網絡借貸中翻身一系列的
問題。
1.2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存在問題
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雖然他的政策和法規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的風險存在,這風險主要有五大點,第一點是國內的法律法規涵蓋的面遠遠不能夠滿足互聯網金融所涵蓋的范圍,在這個發展非常迅速的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們國家還沒有一個摔傷明確的法律法規去做監管。有三種能夠讓互聯網金融更好地得到監管,所以我們就必須去填補法律法規上面的各項規定。第二點是監管體系歸屬很難去判斷現在我們國家的金融行業,它的監管體系有一些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監管體制去監管,但是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區分關于類別所以很難去明確的區分哪個體系到底是歸哪一邊去管理,而且他們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現象非常的不規范,能會影響到金融行業的創新對金融的秩序有著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第三點就是科技風險監管的手段比較落后,現在金融行業已經擁有了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等非常高科技的信息安全,但是隨著科技金融不斷發展很多相應的數據安全性也應該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們的監管手段明顯的已經非常落后了,必須要加強科技的監管,才能夠避免一系列的風險發生。第四點是監管政策和措施存在著漏洞因為現在政府的監管政策沒有非常合理的去對不同的金融行業做出正確的監管政策,而且政策還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太快了,政策還沒有規定好存在著很多的漏洞,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一定要在金融風險監管方面做一個非常嚴謹的監管策略。第五點是監管引導不到位,現在很多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們之前傳統的金融行業有了非常大的沖擊,我們國家的政府還沒有對監管部門起到非常重視的作用,所以必須要在監管的引導過程中在重視一些,才能夠讓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得到更好的發展。
2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策略
2.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們國家的互聯網金融還有著很多法律沒有觸及到的方面,所以法律很難去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實際的判斷。因此,政府和監管部門就應該去完善我們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針對我們國家。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針對性的法律去約束,約束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針對現階段的法律,包括網絡在內的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法律,去通過對他們的了解和認識,完成一個非常完善的網絡,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建立監管法規的細則,為加強我們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好制定一個有所提高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行政有。有用的措施和手段及方法。并且去修繕之前互聯網金融的一些其他法律。通過行政立法的方式,對我們現在存在一些不足的法律進行修改或者是完善,這樣就可以把完善以后的法律當做是我們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的重要依據。
2.2構建多層次的監管體系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主要的目標就是形成一個非常有效的金融監管和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個良性互動,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安全健康地使用金融互聯網。在開拓新的產品和業務時,應該對互聯網金融有一個新的態度。必須要嚴格的執行監管政策才能夠保和金融的安全。因此我們要構建一個多層次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一個風險預警系統,這樣才能夠確保互聯網金融機構在運行時能夠做到不泄露商業機密和維護經營者的權益,還要建立一個監管的評估體系,這是我們國家維護互聯網金融的當務之急,最主要的一個內容。它體現在監管評估系統的一個全面性和層次性,要確保我們互聯網金融的可控核運行的安全。第三點是加強我們現場監管的檢查,現階段我們對傳統的金融行業的監管已經非常的成熟了,但是對于新起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還沒有特別的完善。我們要以提高監管執法為基礎,去規定內部監管部門的檢查活動,你最大限度的去發揮現場監管的一個重要作用。第四點是要強化行業的自律和監管協調。現在興起的金融行業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對互聯網金融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法律常識,為了能夠讓他們強化自己的行業自律性,必須要更犯大范圍的去宣傳和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讓大家更了解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制度。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協商,也是監管協調的一個重要內容。
2.3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保護消費者權益是我們對于金融行業風險監管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我們國家在互聯網金融工作的時候,存在著很多關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不相符的情況。為了能夠減少存在的分享,我們必須要對消費者有一個非常全面的關于金融互聯網的介紹,讓他們可以減少他們的收益受損的風險。要要加強我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首先就應該去引導和教育那些消費者們,讓他們能夠更加去了解。互聯網金融的手段以及他們的業務,正確的去對待互聯網金融的業務。
2.4推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第二個經濟大國,很多經濟復雜程度都超過了一般的國家,而且我們的復雜程度,甚至是政府和監管部門都沒有想到的,我們的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他在創新能力也很強,很多產品就是涌現的量特別大,這樣都為我們的監管增加了很多的男。而且我們國家有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產品。都是由傳統的金融行業衍生而來的。占國內出線的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我們的監管力度卻沒有達標。為了能夠及時掌握我們國際上出現的那些金融產品少走監管政策的彎路,就要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過程中,培養一個非常具有引導作用的金融創新。而且要以推進互聯網金融與國際間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為主要目的首先我們就要在互聯網金融的執行者。和監管行為,采取一定探討和開展交流,在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制定模式進行一致統一。研究如何完善我們的法律法規向其他國家互相借鑒。各國之間都存在著很多的跨境服務和國際結算等等任務,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其他國家相互協調,經常的進行一些聯系和不定期的去協商,才可以讓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共同進步。而且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快速,也和各國監管參與者有關,只有綜合別國的優勢,向他們學習,才可以更好的開展國際間的一些交流,達到最優化的監管模式,進一步的去解決我們互聯網發展出現的問題。
結論
隨著世界的發展,各行各業也都不斷發展,不斷的去推陳出新,而互聯網金融主要就是一個融合了金融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兩者相互結合的一個新興行業,它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以至于他的監管機構已經對這個行業沒有跟上他的步伐,所以啊,法律法規要去不斷地完善,才能過去制約風險的發生。本文主要是從很多個角度去研究和設計。分析我們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得出的結論和對策,但是由于我本人的知識水平還不夠充足,而且能夠查到的資料也不是非常的,多時間也很少,所以我的研究如果想要真的落實到實際情況中,可能還會有一些遺憾和不足在里面,不過在準備過程中,我還是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我們國家現在還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階段,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對它的監管不可能做到一下就完,成就會減少一些,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只要我們有探索的信心在里面,并付出實際的行動,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非常好的道路去發展我們的互聯網金融,讓我們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力度。得到完善和加強我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為互聯網行業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希望之后如果有人能夠運用到我的畢業設計可以幫我更加去完善我的監管策略。
(作者單位:1河北師范大學 ?2、3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吳蓉.當政府審計站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上[J].商業經濟,2020(12):143-145.
[2]王聃.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20(35):12-14.
[3]王軼瑋.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第三方支付的風險監管研究[J].河北企業,2020(12):56-58.
[4]尹振濤,侯姝琦,李蘊霏.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效果評估及改革取向——基于P2P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問卷調查數據[J].經濟縱橫,2020(11):111-118.
[5]劉洋.淺析互聯網金融風險[J].新理財(政府理財),2020(11):33-35.
[6]李婕妤.緊急突發事件背景下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11):54-57.
[7]侯德.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及創新監管探究[J].時代金融,2020(2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