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政治命題體現“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尤其要主動關注時政熱點問題,如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2021年是黨的100周年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第一年、全國“兩會”等重大時政都值得高度重視。將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力度,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強化對思維品質的考查,促使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將對價值觀的認知內化;增加反映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科學技術等領域發展進步的內容,增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促使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高考二輪政治復習必須體驗、感受、領悟高考命題規律,緊扣時政熱點,特別要對高考主觀題進行歸類整理,找命題重點和解題規律,對高三學生平時主觀題訓練及應試的得失進行分析、總結和矯正。
一、高考政治試題學生的失分情況及對策:
(一)因審題不到位而失分
1.因“急躁冒進”而失分:即學生在閱讀試題時因粗心和匆忙,而忽視了其中的有效信息或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如有的學生在審題時只注意閱讀試題的材料部分,而對試題的設問只是匆匆忙忙瀏覽一下,或者只重視試題的設問而粗略快速地閱讀試題的材料部分。
2.因“一意孤行”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因平時經過了大量的試題訓練,對某些試題留下很深的印象,包括一些組成試題材料的典型詞語、句子,特別是與試題緊緊相隨的答案要點,而直接導致他們在遇到相似或相近的試題材料時,僅僅依據自己大腦中已有的印象來分析和解答試題。
審題對策:
第一步:審設問
(1)明確知識范圍:
知識類別:經濟學、哲學、政治學、文化生活
知識形態:微觀、中觀、宏觀
(2)明確問題指向:
單一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復合型:談認識、作分析
(3)明確設問主體:
經濟學:政府、企業、個人等
政治學:國家、政黨、公民等
第二步:審材料
(1)讀材料時既要把握材料中的顯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隱性信息。
(2)回歸教材,試題雖然千變萬化,但都離不開用教材的內容來解答。讀題時,必須判明答題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幾課、哪幾節、哪幾框的內容。這樣就縮小了思考的范圍。
(3)根據題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組織某方面的知識,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因調用不到位而失分
1.因“張冠李戴”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由于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徹,不能明確區分和辨別相似或者相近的知識點而導致他們運用了錯誤的學科知識來解答試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2.因“天女散花”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由于沒有對學科知識的真正理解,不能準確地將學科知識與試題材料中的具體事實、試題設問等一一對應起來,而導致他們只是簡單地用天女散花的方式,即一一羅列了教材中與考查問題所有有關的知識點來組織答案。
學生通過審題,明確回答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后,應立即回顧和調動知識。
答題對策一:
(1)依據關鍵詞,直接調用(關鍵詞本身是學科基本概念,則直接調用);
(2)把握知識聯系,聯系調用(依據關鍵詞,通過演繹、推導,找到可用知識);
(3)概括具體信息,歸納調用(關鍵詞比較具體,與學科理論不能直接對應則先歸納再調用);
(4)依據設問,有效調用(知識調用要根據設問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調用,反對盲目堆砌和過度引申)。
(三)因組織答案不到位而失分
1.因“重復建設”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在表述答案時圍繞一個得分點做重復式繞圈答題,用不同的詞語反反復復地表述同一層意思,正如幾何學中畫無數個同心圓。
2.因“詞不達意”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在答題時,習慣于用自己的生活化語言來組織文字、表述試題答案要點,而沒有用規范性的學科術語,特別是學科專業術語和句子,結果往往因文字表達的含義不到位而未能采到得分點。
3.因“涇渭分明”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因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解答“結合材料運用某一相關知識解決某一現實問題”類試題時,其組織的答案要點往往是“材料、理論兩張皮”:理論沒有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或者干脆先將所有理論觀點寫出來,然后另起一段將試題需要解決問題的措施一一擺列開來。
4.因“東拉西扯、不知所云”而失分:即表現為學生由于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或對試題材料不理解,因而圍繞試題設問所組織的答案要點雖然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述,但因其各答案要點明顯缺乏針對性且根本沒有層次性和邏輯性,有時還出現前言不搭后語,前后矛盾的要點。這是一種典型的盲目亂撞式答題法。
5.因書寫不規范而失分:一是字跡潦草,讓改卷老師如看天書。這種卷子,改卷老師因為看不懂,常常就不給分,或者給很少的分數。二是卷面臟亂、改動不統一。有的地方畫橫線,有的地方畫個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塊,讓老師視覺無比疲勞。還有的考生是寫一段畫一段,改卷老師得到處找答案。這種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萬一老師找不到關鍵點,不給分也是常有的事。
答題對策二:
(1)層次分明,要點序號化,反對不分段落層次的“一塊板”。一般情況下2~3分一個要點,一個設問3~4個要點為宜;
(2)表述準確,語言學科化,反對使用文學化、生活化語言;
(3)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化,反對語句冗長、畫蛇添足;
(4)字跡工整,卷面美觀化,反對字跡潦草、錯字連篇。
總之,要想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答案必須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潔、層次分明、格式規范、美觀大方;“內在美”就是政治術語表述準確、完整、嚴謹、思路清晰、符合邏輯,做到知識性與邏輯性、思想性的統一。
(四)考場心態不好而失分
高考應試像體育競技一樣,硬件講實力,軟件講心態。考生能否在考場上正常發揮或超常發揮,關鍵取決于考生的應試心態是否平穩。考生心態不好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第一種,對考題抱有幻想。持這種心態的考生心存僥幸,希望試卷中能有自己熟悉的題型,甚至能有自己平時練習過的試題。因此,一旦發現題目和自己平時訓練有些不符,遇到了沒有見過的說法,自信心受到打擊,一下子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答起。
第二種,試題似曾相識導致盲目樂觀。很多考生在考試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試題看起來好像非常熟悉,甚至平時做過類似的試題。于是漸漸放松了警惕,審題不細致,往往落入了試題中的一些陷阱。
第三種,受他人影響導致慌亂異常。這種現象在考場也很常見。周邊的考生答卷看似非常順利,答題的速度很快,刷刷地翻卷子。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個別考生就會異常慌亂,不停地翻閱自己的試卷,恨不能一氣答完,而大腦卻不聽使喚,有的考生甚至出現手抖的現象。
第四種,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手忙腳亂。答題過程中由于在個別題目上耗時太多,導致時間分配不合理,醒悟后慌了手腳,影響后面做題得分。或是總擔心題目答不完,只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導致得分不高。
從評卷情況看,開放性設問分值增加,相當一部分考生顯得不適應,考生準確提取信息、審題和專業表述的能力仍有欠缺。建議考生在學習和復習應考時多從學科素養角度理解政治科的學科特點,建立學科知識點的結構圖,提升綜合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會用學科術語邏輯地表達觀點,立論有據。
二、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高考提分的重要法寶
良好的考試心態對考生的成績很重要,怎樣才能在考場上保持良好的心態呢?
(一)充滿自信進考場
“考生入考場應該如同大將入沙場,如入無人之地。”考生應該以一種非常積極的心態進入考場,經過高中階段系統的學習和緊張的復習,考生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各個科目的主要知識。針對具體問題,考生在邏輯判斷和解題方法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對自己應該有充分的信心。不要以一種被動的心態進入考場。每一位考生都應該這樣積極暗示自己:“高考臨場與平時考試一樣,沒什么可擔憂的”、“只要把平時學會的都答出來就是成功”、“別人都不緊張,我若緊張不就太可笑了嗎”、“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二)開考前學會給自己預熱
面對開考前的怯場情緒,考生應有意識地去想想該學科的主要知識與重要原理,致使思緒專注在該學科之中,這樣不僅能避免“雜念”在發卷前侵入大腦,而且會幫你及時進入狀態。并且,以往的臨場經驗會提醒你:雖說開考時總會心慌那么一陣子,一旦做出幾道題之后,情緒便會立馬平穩下來。
(三)遭遇難題,要作冷靜思考
考場上遇到難題,你可暗示自己:“要難都難,大家一塊難,慌什么!”每當這個時候,誰能穩住自己誰就會以好的狀態繼續前行,誰心慌誰就會發揮失常。
(四)前科失誤,要有大將風度
高考期間,出現某一科考試失誤的現象,是常有的事情。考生一要冷靜地看待前科考試的失誤:既然“失誤”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若內疚不已、自責不休,對于贏得后幾科考試的正常發揮是十分不利的;二要以平常心態看待前科考試的失誤:偶爾失誤不要放在心上,多學科應試不以“一城一池”得失論輸贏,如果后幾科發揮得好,前科丟分的損失一定會補回來的;三要明白:當一科考完后,不再過問其答案的正確與否,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下一科考試中去,才是明智之舉。
總之,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要體現在高考升學上,由簡單的上大學并為就業做好準備提升為上好大學并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高考的核心功能確立為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為此高考二輪復習首先要引導學生看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調整思路和心態,體驗、感受、領悟高考命題規律,掌握科學的審題和答題方法,穩扎穩打,才能考出理想的高考成績!
作者簡介:丘銀生.正高級教師,福建省政治學科教學帶頭人,龍巖市名師,單位:福建省上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