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
摘 要:教師在對高中語文古詩詞進行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為提升教學效率制定教學策略,并根據教學策略開展教學,以此才能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從而使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成為高效教學。本文從創設情境、吟詠教學、運用多媒體、合作小組、分層教學以及古詩詞文化六方面入手分析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可以先根據所教的古詩詞創設教學情境,并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以此可以提升教學氛圍,并使學生提升參與教學的興趣,接著,教師可以以吟詠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情感,還可以鍛煉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進入教學,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能力,從而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教師需要根據所教學的古詩詞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并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的思考并交流,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并達到提升學生參與教學興趣的目的,從而就可以為開展高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奠定基礎[1]。
例如;教師在對《采薇》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課文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的生字進行教學。接著,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天薇菜剛發芽、夏天薇菜生長旺盛、秋天薇菜葉莖變老的畫面。并向學生提問:“所展示的畫面分別對應哪一段?”,當學生回答:“前三段。”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前三段的段落內容是什么?所表達的是什么含義?”,并讓學生使用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在一定的時間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本課文的背景,并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回答。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進入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本課文的情感。在學生總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表演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并選取本詩的一個段落進行表演。在向學生講解表演活動的要求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進行準備。在學生進行準備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準備過程,并適當的給予學生幫助。在學生表演后,教師可以讓表演的學生對所表演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開展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并掌握教學知識,更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古詩詞教學的興趣,從而可以為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二、吟詠教學,幫助學生感悟情感
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吟詠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教師使用吟詠教學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情感[2]。從而可以達到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并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目的,最終可以為提升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能力提供幫助。
例如:教師在對《錦瑟》進行教學前,可以尋找適當的朗誦本詩的背景音樂,并在背景音樂中,錄制朗誦本詩的錄音。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先播放所錄制的錄音,在播放后,可以讓學生跟著錄音進行仿讀。接著,教師可以放置所選擇的背景音樂,并讓學生自由的對本詩進行吟詠。在學生能夠熟練地朗讀本詩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對本詩進行吟詠,在學生吟詠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點頭示意。之后,教師可以將本詩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標示出停頓的位置。在學生畫好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黑板上所標示的古詩進行吟詠。在吟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講述所理解的本詩的情感。在學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師不但不能批評學生,還需要適當的給予學生表揚,以此鼓勵學生對古詩進行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本詩中有哪些字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并讓學生獨自對古詩進行吟詠。在一定吟詠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問題,并帶領學生對學生所提出的字詞進行鑒賞。教師以此來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情感,更可以鍛煉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從而可以為提升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能力打下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積極性
多媒體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教學輔助工具之一。教師在對高中語文古詩詞進行教學時,同樣可以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此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從而可以達到提升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并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最終可以達到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本課的題目,并讓學生講解題目中“念奴嬌”與“懷古”的含義。在學生講述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課文。在學生熟讀課文,并對課文擁有一定了解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作者蘇軾寫下本詩的情景和背景,并使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相應片段,以此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作者將誰與自己相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并在學生回答是:“周瑜。”后,將多媒體分成兩邊,一邊展現的是年少有為的周瑜,一邊是懷才不遇的蘇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并在學生觀看多媒體后繼續進入教學。教師這樣運用多媒體進入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培養并鍛煉學生理解古詩詞和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從而可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能力的目的,最終可以為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并使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成為高效教學打下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水平,讓他們能夠透過多媒體教學,增強自己對知識點的認知能力,積累更多的詩詞詩句,從傳統文化出發,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四、合作小組模式,積累古詩詞素材
從現有的教學來看,如果教師想要更好的拓展古詩文的教學,就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開展課堂內容的探究。古詩詞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是古代詩人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創造出來的一篇篇優質的教學作品,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從詩人的背景出發,深度挖掘詩詞背后的基本內涵。合作小組模式是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教師想要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就需要通過小組模式,增強學生們的古詩詞素材積累。
例如,在《離騷》這篇文章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需要在班級里成立合作小組模式,并且從屈原的生平背景出發,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屈原的性格特點,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在年輕的時候有著滿腹經綸和無限的才華,本想著靠自己的力量壯大楚國,但卻遭到了他人的壓迫,受到貴族的排擠,被流放到了漢北地區,當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后,他投江,以身殉國。教師通過講述屈原的生平背景,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不斷的拓展學生們的知識層面。緊接著,教師在從這篇課文內容出發,這首詩經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描繪了詩人和當朝統治者的矛盾,也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對立,二是描述了詩人心靈的痛苦和糾結,也就是進取和退縮的矛盾。然后,教師讓學生們自主的閱讀課文內容,了解課下注釋,對文章進行大致翻譯,從以上兩個角度認真的解析詞語,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師在提出問題:離騷這篇文章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有哪些高尚的藝術成就?請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課文內容進行論述,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
五、通過分層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由于高中生所處的生活背景不同,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別,如果想要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就需要通過分層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們的學習特點,改善現有的教學情況,讓學生們更好地適應課堂講解。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符合現代化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主體,拓展知識層面,讓學生們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深度的反思,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開展課堂內容的學習,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古詩詞是從中國華夏文明萃取的優良文化,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知識點的講解,增強學生們的學習技巧。
例如,在《歸園田居》這首詩的講解當中,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1個層次,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現陶淵明的生平事跡,陶淵明從29歲開始出仕,任官13年,在最后一次出仕的時候,做了80多天的縣令,因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回家,厭惡官場,向往起了田園生活,這也使他的很多作品帶有田園色彩。通過講述陶淵明的生平事跡,學生們可以加深人物性格的想象,不斷的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第2個層次,教師再從課文內容出發,“少無世俗韻,性本愛秋山”表達了詩人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有著一種內在的共同之處,“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兩句描繪了詩人做官時的心情,運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和對仗的手法,進一步強化了作者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第3個層次,教師在從這篇文章的藝術特色出發,讓學生們認真地閱讀詩詞內容,進一步了解到陶淵明因為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辭官歸隱,這表達了他返回自然的喜悅之情,也體現了陶淵明高尚的情操和感受田間生活的艱苦。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好的體會課文的內容。
六、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古詩詞用它自身獨特的魅力,向后世傳達了一個個含有智慧的人生哲理,高中生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而且可以跨越時空與詩人進行對話,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更好地開展課堂內容的探究,增強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例如,在《短歌行》這首詩歌的講解當中,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們互相探討對曹操的了解,以此來檢測學生們的文學功底,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緊接著,教師對整篇詩詞進行賞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前8句重點強調了作者他非常地發愁,愁的原因是苦于沒有得到眾多賢才的認可,而為了能夠抓緊時間建功立業,他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可以認可自己的雄才壯志,與自己一同實現人生抱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而這后8句,又表達了曹操希望可以任用更多的賢才,渴望求才的急迫心情,也表現了即使有大風大浪,他也依然頑強向前的堅定決心。通過對上面16句進行分析,可以深刻地體會出了曹操主要的思想情感,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為自己所用,實現自己的雄才壯志。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結合曹操的個人性格,從積極和消極兩個因素出發,表達對曹操性格的看法,或者教師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們繼承中國的優良傳統,擁有勇于拼搏的意志和勇氣。
教師使用上述策略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感悟古詩詞情感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學生理解并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從而可以達到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并為學生后續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傳乾.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分析[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3(12).
[2]鄭銘鑫.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000(06X):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