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丹
小學籃球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六年級體育教學重要的教學內容。而三步上籃和其他投籃方式的本質區別在與,三步上籃技術動作是幾個技術動作組合完成的。掌握該動作能夠顯著得提升小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提高對籃球運動的熱愛程度,逐步提升各項身體素質,獲得良好的運動體驗。同時也要求教師掌握諸多三步上籃教學方法,學習籃球教學技巧克服在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教學難題。
我校長慶八中作為首批小學籃球特色學校,從2018年起小學3、4、5、6年級每班每周開展籃球課專項教學,同時小學訓練隊成果較為出色。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除了教材上所教學的內容已超前開始一些籃球教學內容,就包括籃球三步上籃的教學和研究探討。按照以往體育教材三步上籃教學以往都是在中學水平四才開始初步學習。但是近年來我國小籃球水平發展非常的迅速,在各種小籃球比賽中,小學生球員已經對三步上籃這種技術動作開始掌握并運用在比賽中。因此在小學高段的籃球教學和訓練中,接觸和掌握三步上籃這一技術動作已非常必要,筆者將從三步上籃的分解練習著手,針對三步上籃不同的問題來闡述教學心得。
1 提升運球的熟練性,加強對球的支配掌控能力
在運球的過程中要盡量達到眼睛不看籃球,從而更好得觀察場上的情況。強調在運球時,用手指運球掌心不觸碰籃球,通過基礎的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明確不同運球方式的重難點,加強對球的掌控能力,這樣在運球銜接三步上籃時更加穩定不容易失誤。
原地運球的練習(高運球/低運球)
動作方法:原地運球時,雙腳前后或者左右站立,雙膝委屈降低重心在雙腿間,上體稍前傾,五個手指頭略微彎曲自然分開,用手指和指根部門來觸球(掌心不觸球),以肩關節為軸帶動肘關節和手臂,通過手腕手指拍打球的中上部,當球反彈時接球手手腕放松彎曲。
高運球時球的反彈高度高于膝關節大約在髖關節附近,低運球時球的反彈高度低于膝關節盡可能的降低重心。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抬頭運球看老師手指報數,或者報出老師手中的色板顏色,來加強學生抬頭運球的能力。
行進間運球的練習(以右手為例)
向前運球時,眼睛目視前方,上體稍前傾,肘關節為軸,拍打球的后上方,將球想前下方往前推,同時后腳蹬地向前運球前進,球的落點在右腳的右前方,跑步與運球節奏保持一致,手臂動作與原地運球一致。
2 三步上籃的分解教學研究(以低手上籃為例)
三步上籃對運球與步伐的協調配合要求相對較高,初始練習時容易出現帶球走或者二次運球等違例現象出現,在教學時強調一大、二小、三高跳,強調重心向上。但是在筆者教學時發現如果直接拿球練習運球的三步上籃,會使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慢,有不協調的學生更不易掌握,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采用分解教學的方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各個技術動作,再結合起來做完整動作會掌握的快很多。
低手撥球:三步低手上籃最后的手上動作要求運動員出手時,手臂要伸直,掌心拖著籃球的底部用手指將球由前往后波動,使其產生向后旋轉的力,進而打板入筐。針對這個技術動作,可以讓學生就站在籃下45°左右一步距離,將球嘗試撥進籃圈,體會手指撥球,籃球后旋的動作,反復練習直至掌握。
步伐練習:加速行進間運球的同時,右手低手上籃的第一步邁右腳,邁大步。接著第二步邁左腳,邁小步適當屈腿發力,重心朝上。跳至最高點時右手低手撥球,將球投進籃圈。
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加強對腳步的掌握。
(1)在專項熱身環節中,可以讓學生排隊做行進間的無球上籃腳步練習,一大、二小、三高跳。強調用力向上跳,步伐協調,讓學生先熟悉步伐再開始用球練習三步低手上籃。
(2)在基本部分練習關節中,可以布置高物懸于籃圈下方,讓學生練習三步摸高物,加強學生對練習的積極性和重心向上的技術動作。也可以利用折疊小體操墊做教學輔助教具,根據三步上籃步伐距離讓學生跨過籃圈右側45°的兩個體操墊,第一個墊子展開跨過強化“一步大”這個技術動作,第二個墊子疊起讓學生跨過強化“二步小”這個技術動作。
在練習將球舉起撥球的動作時,發現有的同學上肢力量比較弱,在空中完成不了這個動作。在練習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鍛煉上肢力量的練習,或者拿小一號的籃球來代替完成上籃動作。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開始不一定要求步伐正確籃球上進為優秀,一開始訓練只要步伐基本正確就可以給學生以肯定,贊揚鼓勵學生反復練習,同時糾錯。在反復練習中熟練掌握三步上籃的動作以后,再要求把球投進籃筐,達到循序漸進的教育目的。
經過三年來反復的籃球課教學中發現,在教學三步上籃技術動作時,要注意循序漸進的教學,先掌握運球,在開始掌握步伐,最后在完整的動作練習。要注意分解教學,把每一個技術動作先分開練習好再重新整合學生會掌握的更快,教師做完示范直接讓學生拿球分組練習,學生練習的效果一般。要注意鼓勵式教學,一開始學習難免學生掌握起來動作不標準,命中率不高等問題,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或者籃球中的成就感,學生也會有更多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也更加容易。
3 練習中主要出現的問題、原因以及糾正方法
3.1 錯誤動作:帶球走
原因分析:動作不熟練,不敢做動作導致做動作容易變形。行進間運球技術動作掌握不牢固,對規則了解不清楚。
糾正方法:反復練習行進間運球,鼓勵做動作,利用室內理論課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規則教學。
3.2 錯誤動作:步點踩不對,導致發力不暢。
原因分析:動作不熟練,在跑動中無法合理的選擇起腳點,或者是在練習過程中過于注意力集中在跳起撥球了,導致顧此失彼,甚至出現上籃時球被籃圈阻擋反彈回來。
糾正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標志盤,標志桶或者噴漆打點,使學生時刻可以注意到每一步的距離,強化距離感的練習。同時要強調根據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表現和身高的不同,不能固定住某幾個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標記點。
3.3 錯誤動作:在滯空中無法完成托球,撥球的動作,出現扔球的現象。
原因分析:核心素質差,無法完成稍滯空狀態。起跳時來自行進間運球的制動力不夠,起跳后重心向前沒有向上,動作不熟練手臂沒有充分展開。
糾正辦法:上籃第二步時,重心下沉產生動力,強調第三步用力朝上跳??梢栽谠鼐毩暱v跳,體會重心向上的動作,兩人面對面互相將球由手指手腕用力撥給對方。加強核心的身體素質練習。
(作者單位:長慶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