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志
在教學中改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展特性,設計構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本文也將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旨在為體育教師提供教學新思路。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運動水平和身體素質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法,將教學目標轉變為提升學生的體育思維與核心素養。體育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偏差,忽略學生之間身體素質與思想理念的差異性。高中體育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磨煉學生堅定的意志力。同時,在體育技能鍛煉的進程中,不同的學生身體狀況與對體育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也都大不相同。而分層教學法在體育課程中屬于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教學方式,因此,將分層教學法與體育課程合理結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 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1.1 教師
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程序化嚴重,不能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阻礙了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如開始上課就讓學生集合,然后熱身運動,再統一檢查驗收。這種長久不變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缺少自主能動性,也阻礙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1.2 學生
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但不喜歡體育技能訓練,這與教師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喜歡體育,是以一種小團體的形式進行,如學生與自己的好朋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練習自己所擅長的體育技能。教學內容不變,學生無法感受到樂趣,學不到有用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運動效能差,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也無法提升,體育思維與學科素養也不會有效形成。
2 分層教學的運用策略
2.1 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與運動水平,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身體素質較好且具備一定體育技能為第一小組、身體素質稍差為第二小組、身體狀況最差且基礎薄弱的氛圍為第三小組。在教學中安排每個小組不同的學習任務,清晰各小組的差異。以耐久跑為例,第一小組的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終點,還能保存體力進行接下來學習;第二組的學生只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終點即可;第三組的學生則可以適當延長時間,在到達終點以后,可以在旁邊適當休息調整。這樣一來,就全面照顧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狀況,尊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有利于學生加強對體育運動的熱情。
2.2 教學分層
體育教師在依據身體素質將學生分為三個組別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礎之上執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練習中受益。例如,在進行籃球的交叉步突破教學中,身體素質較好,對體育練習具有一定基礎的第一小組學生,就可以進行籃球對抗性教學比賽,開展運動能力比拼活動,讓第一小組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育技能的提高;對與身體素質一般,體育技能的掌握較差的第二小組學生來說,可以讓其進行籃球的交叉步突破等技能教學,加強學生體育技能基礎的掌握,在與其他同學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體會體育運動的樂趣;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第三小組學生來說,可以為其布置簡單易懂的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練習,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打造一個活潑愉悅的體育學習環境,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振奮學生的精神。通過這樣一種基礎性的體育技能練習,適當降低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反感心理與排斥心理,讓學生最大程度加入到體育練習中。
2.3 評價分層
在體育練習活動完畢后,教師應該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練習狀況進行評價與激勵,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練習動力與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對于第一小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一步鍛煉提升身體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取得更好成績;對于第二小組學生,教師應該多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保證其具備積極的體育運動活力,使其在身體狀況與體育技能方面都有相應的提升;對于第三小組的學生,體育教師要大力鼓勵和引導,消除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面臨考試的壓力,合理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還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成長。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從過去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中突破出來,最大程度發揮出體育運動的作用。體育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身體素質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并在授課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從而促進學生體育思維的形成,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寶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