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晨
1 乒乓球基本動作要領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要求擊球者全身協調、放松、力量集中的完成。力量的來源是從腳帶動腿、腿帶動腰、腰帶動手的順序由下向上齊力完成的。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基本主要可以領分為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作為有一定基礎的同學需要將技術動作更加完善的一個常規的要求;第二個標準是對于零基礎的同學來說可以基本達到擊球合理的基礎要求。以下內容均以右手持拍為準。
乒乓球準備姿勢要求學生位于球桌后40——70公分左右、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如是男生或身高較高的同學可略寬于肩寬)、兩個腳尖朝前(永遠保持兩個腳尖朝向一致),左腳略前、雙腿屈膝,保持能夠有一定的彈性、含胸收腹、雙手位于胸前兩側,幾乎呈直角狀,高度高于球桌。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準備姿勢是建立在準備姿勢之上的。常規的要求是引拍時將整個身體向右后方轉動,同時將右手位于腰間,前臂成直角狀,拍面向前傾斜45度;揮拍時體會力量由下而上、由后向前蹬地轉腰帶動手臂,將球拍揮至左眼睛前。基礎的同學則不需要太具體的要求,否則容易產生身體僵硬的現象。正手攻球基礎要求與常規要求的差別在于擊球時的體會不同,準備姿勢、引拍位置和揮拍的結束位置同常規要求,但在零基礎時期的學生更加需要注重球感的找尋,體會如何將球控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后期身體的協調配合是為了增加擊球的質量,提高需要循序漸進。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擊球感覺可以分為兩步來完成,就揮拍過程是重中之重。零基礎的同學引拍時拍型需要調整為豎立于球桌之后,可將球拍的側面立于球桌之上找到合適的角度后再將球拍引拍到球桌的后上方;當來球落于本方球桌再彈起與引拍位置齊高時,球拍先向前去找推到球,同時將手臂向左前上方帶起,止于左眼前。因此,基礎的動作要領關鍵的兩個步驟是“推”和“帶”,在完成揮拍動作的同時,需要身體自然放松的配合轉體,不需要體會用力與用力方向。
2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常見問題及糾正方式
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幅度的影響。普遍來講,正手攻球動作男同學較容易過大、女同學較容易過小,兩者都是不可取的。動作幅度較大對于來球的落點、力度都是難控制的;動作幅度較小會造成回擊無力,無法保證回球的長度與高度。因此,牢記引拍位置和揮拍結束位置至關重要。乒乓球正手攻球方向的控制也離不開動作幅度的控制,動作適中,距離身體越近就會越得以控制,就像反手的特點在于穩定性、控制力強,而正手相對來說擊球質量高,較有殺傷力。因此在零基礎階段我們要控制動作幅度,體會擊球感覺,保證球在身體前方被擊出的節奏。
乒乓球正手動作的完整性與協調性。無論動作的大或小我們都應保持身體的放松、自如、協調。在擊球過程中應注重擊球時控制球的感覺,如擊打球的部位、及打球時觸碰球拍的部位、打在球拍上就像抓在手心里的感覺,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的領悟打球的精髓。一味的擺動作會使身體緊張、死板,不能應對各種不同的來球,技術動作要活學活用,保證命中率的同時提高擊球質量才是真理。“推”與“帶”的擊球要領基本張悟就能保證回球的穩定性,隨著動作的熟練以及身體的協調配合慢慢體會常規動作的身體發力,擊球質量將會順其自然的自如掌握。
無論是直拍還是橫拍只是握拍方式的不同,擊球的道理是一致的,身體放松、體會擊球感覺是正手攻球的關鍵所在,也是所有技術的關鍵所在,最終是可以活學活用,在實戰中得以展現并得分的。
3 乒乓球正手攻球在日常教學中的訓練方法
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通常采用講解示范的方式先將技術動作的要領及訓練方法傳授予學生,再采用徒手揮拍、多球訓練、對打練習的方式進行練習。徒手揮拍的練習可以運用在課堂的第一個內容中,再穿插在各個訓練內容中。主要使學生體會動作要求的細節部分。對打練習是在學生稍有基礎后采用的練習方法,可以通過數量要求提高穩定性、時間要求提高速度、線路要求提高控制力,也可三管齊下,最終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重點講一下多球訓練法。多球訓練主要針對零基礎、球感差、動作不固定的學生。初期,會將球拋于學生手下,距離學生較近,可以隨時改正不足,如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可以拿著學生的手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擊球感覺,并邊講解邊擊打,更切身的體會擊球與動作要領。中期,教師會用球拍送球于學生手下進行稍有對抗感的訓練,將拋球的擊球感覺帶入到送球的練習中去。后期,通過加大送球的速度與力度提前適應對打的練習模式,為對打奠定良好的基礎。
4 結論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重點主要分為兩點,第一,掌握引拍位置、揮拍結束位置,并將此固定。第二,體會擊球時“推”和“帶”的擊球感覺,并保持身體放松,隨著揮拍而動。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基本的動作要領傳授于學生,在練習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及練習方法,是每位同學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練習方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熱愛乒乓球的興趣,從而提高乒乓球水平。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