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縣
功能性體能訓練是遵循人體結構,以運動鏈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運動方式。傳統訓練方式注重通過高運動強度提升學生的抗阻力,但是功能性體能訓練更注重提升學生身體的靈敏度、柔韌性等綜合素質,高校體育課程中應注重二者的結合,提升大學生身體綜合素質,擺脫亞健康狀態。
1 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含義
功能性體能訓練指的是通過對人體動作的表現,觀察出運動時的薄弱部位,并對此提出有效的力量訓練辦法,以增強人體綜合素質,克服了單一訓練環節單調性和局部性的缺點。體能指的是人體的運動力量、身體柔韌性、身體協調性等各個方面的基本運動能力。人類有各自的先天性體能,是通過遺傳得到的,但是在后天鍛煉的基礎之上,該體能程度可以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功能性體能是體能的特殊形式,需要得到充分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會有特定的外在表現,例如運動綜合素質等。
2 高等體育教學的特點
2.1 高等體育教學突出實際操作性
高校生畢業踏入社會都需要同時面對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且勞動環境無法自主選擇。為此,應該利用體育課堂提前訓練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例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特定動作,可以降低未來不能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而造成的損失。總之,高等體育教學有著較強的實際操作性,能夠通過課堂上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鍛煉其未來的工作韌性和工作態度。
2.2 高等體育教學具有具體性和多樣性
隨著課程與教學的不斷發展創新,高校的體育課類型也層出不窮。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不同要求的身體素質不同,因此高校在開設體育課時,可以根據專業需求進行優先考慮,為提供更多具有針對性的具體的選擇。例如,數學專業的女生可選擇的體育課包含較少的運動量,而體育專業女生可選擇的體育課包含較大的運動量,二者差別較大。另外,形式單一的體育課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高校近年來也增加了各個專業的體育課類型,例如常見的籃球課、健美操課、交誼舞課、田徑課等等,能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鍛煉身體,與高校開設體育課的初衷一致。
2.3 高等體育教學以預防性為特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優秀的學生應該首先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是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核心部分。應當使學生熟練掌握相應的鍛煉和健身方法,掌握關于自我預防、自我康復和自我鍛煉的知識,向其傳輸以健康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避免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因為缺乏正確的鍛煉方法而導致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
2.4 高等體育教學內容應和學生專業相符合
做到根據每位學生的職業特點為其量身定制一套體育課程,但是因為實施過程的復雜性,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相對來說還較為落后,未能做到和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學生的身體活動部位主要是根據其工作類型決定,例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很少運動腿部肌肉等。所以在為大學生制定相關的體育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其專業類別,按需鍛煉。
3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原因
首先,開展功能性訓練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這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前提,同樣也是高校一直追求的目標。
其次,功能性訓練要求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訓練,其中包括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即該訓練需要達成全身運動的目標。但傳統訓練僅通過瞬間加大運動量或者鍛煉強度對學生進行抗阻訓練。其鍛煉的仍以四肢的伸展為主體,未分調動神經系統,是一種局部的鍛煉方式。且該種鍛煉方式并未能夠有效的提升其自身的身體靈敏度和身體協調性,身體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4 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作用分析
4.1 功能性訓練的益處
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利用不平衡墊對大學生進行一些體能訓練,能夠增加腳踝處肌肉的拉伸力量,從而提升了身體的平穩性,避免了腳踝損傷情況的發生。另外,經過功能性體能訓練,大學生的身體恢復速度也會明顯增強。研究表明,此時受傷時破損神經元的修復速度加快。同時,高校將功能性體能訓練融入到多樣化的體育游戲當中,在游戲中提升了學生的柔韌度、靈敏性、忍耐度等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
4.2 功能性體能訓練改善了亞健康狀態
引入功能性體育訓練的最終目標是增強體質,使其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據相關調查顯示,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有效提升體魄,增強意志品質。并且通過一體化體能訓練,該群體明顯地改善了亞健康狀態。基于此,功能性體能訓練在課堂上的效果十分顯著。
5 對功能性體能訓練實施的建議
5.1 重視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科學性
科學的訓練對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來說極為重要。所以應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安排,同時將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延伸拓展作為重點,不斷增加鍛煉動作的難度和復雜度。應該避免短時間內快速增加鍛煉強度,以免超出學生的最大承受能力。該方式不但未能有效增強體質,反而會造成身體嚴重損傷。因此,科學的體能訓練方式是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首要前提。
5.2 提前進行基礎功能性體能性訓練
功能性體能訓練十分注重全面性訓練,并非針對身體的某一部分進行訓練,因此稱之為一體化體能訓練。很多大學生還沒有達到身體機能發展的平衡時期,其身體柔韌度和靈敏性在一定范圍內都具備可塑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充分重視該特點,對其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功能性體能訓練,例如側跨步、盤退下、后弓步專題走、抱膝弓步走等等,提升身體靈敏度和柔韌性。
5.3 實現傳統體能訓練和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有機結合
功能性體能訓練擁有諸多優勢,但是該訓練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例如運動強度不夠大、運動量不夠等,但傳統訓練方式恰好可以彌補該不足之處。當然,傳統訓練方式也有缺陷,例如只注重身體抗阻性,而忽視了對神經系統的鍛煉等。因此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實現體能訓練和功能性訓練的深度融合,使其各自發揮優缺點,在學生身上達到一種平衡,以實現更好鍛煉的目標。
6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教育中的針對性應用措施
6.1 針對設計類、繪圖類專業的訓練方式
這類學生進入職場后對于手指的靈活性、觸覺靈敏度和四肢的準確性具備較高的要求,在設置針對性訓練方法時,應充分注重特性培養。可以通過排球、籃球、傳球、仰臥起坐等多種訓練方式對相應特性完成針對性訓練。
6.2 針對建筑類專業的訓練方式
建筑類學生需要進行一些高空作業,對身體平衡性的要求比較高。此外,還應具備前庭穩定性、靜力性耐力型、上下肢身體力量較強的身體素質。可以開展平衡木練習、梯子攀爬練習、爬繩游戲等項目達成對該類學生訓練的目的。
6.3 針對機械類專業的訓練方式
機械類專業學生需要擁有良好的耐力型,同時該專業工作內容對身體平衡性、上肢動作協調性、下肢靜力性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需要設置相應運動方式使學生得到有效鍛煉。例如,啞鈴操、體操、實心球投擲、左右腳交叉跳、三連蹲等動作。
6.4 針對物流運輸類專業的訓練方式
物流運輸類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以完成裝配工作。可以通過短跑、傳球、投籃、鉛球投擲等運動方式來高質量的完成功能性體能訓練。
6.5 針對園藝類專業的訓練方式
園藝類學生需要高強度的手部動作來完成對園林設計構造和對園中植物的裁剪工作,所以應著重訓練其軀干肌肉的靜力性,在及其緊張的情況下完成對動作速度的培養,同時應注重培養其耐力型、協調性和反應速度等。乒乓球、手球、籃球、排球等球類運動完全滿足該專業需求,能夠高質量完成功能性體能訓練。
7 推行功能性體能訓練需要遵循的原則
7.1 必須保證高度可行性
雖然一體化訓練方式優勢方面突出,但如果訓練不能切實有效開展,會失去體育教學的意義。因此在設置體育教學內容時,應優考察學生的身體素質安排適當的訓練,充分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校的體育設施水平,是功能性體能活動有效開展,保證訓練活動的高度可行性。
7.2 必須保證高度合理性
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還具備一定的韌性,因此科學合理的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充分挖掘其發展潛力。在進行課程內容設置時,必須從人體基本結構和運動功能出發,在大學生心理、身體接受的前提之下,對訓練量、訓練強度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在運動中受傷。另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使用分層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傳授。這有利于體育教學內容、教學任務達成協調統一,保證每位學生獲得更合理的鍛煉方式,也會增強其身體素質。
7.3 必須符合新課程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是所有課程的指導思想,素質教育理念是所有課程開展的前提。對于大學生來說,功能性體能訓練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的教育。
7.4 堅持適度原則
適當強度的鍛煉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對于功能性體能訓練來說亦是如此。但是也應注意適度原則,避免過度訓練,以免影響身體的持續發展。另外,訓練完成之后應注意及時補充營養,否則可能會造成肌肉拉傷。最后,鍛煉完成之后注意乳酸的代謝,及時進行肌肉放松和拉伸運動,防止肌肉損傷。
8 結語
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切實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同時可以提升其身體力量、運動速度、身體柔韌性和靈敏度。另外,大學生身體機制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科學合理的功能性體能訓練不僅能使其獲得健康舒適的生活,保持良好形象。擁有健康體魄后更好完成工作以及面對工作帶來的壓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非常必要。
(作者單位: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