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慧峰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學地位逐漸提升,為達到機體素質提升等目標,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法與理念的優化。要求教師充分意識到形體訓練對健美操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積極促進作用,在課程設置與教材規劃及教學方法等方面調整,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提升專業的知識技能水平,盡快達到健美與健身及健心的健美操運動目標。
1 健美操與形體訓練間的聯系
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通過科學的形體訓練,利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機體功能的提升,促使健美操的動作更加規范,促使健美操的訓練過程更加系統,更利于達到塑形等運動目的。健美操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廣泛,而形體訓練只是健美操的一種動作,兩者的概念不能混淆。健美操整合了舞蹈與娛樂及音樂等范疇,學生在音樂旋律中跳躍與轉體等動作,屬于可強身健體的有氧運動。但不同層次的健美操運動,對練習者的心肺耐力與肌肉力量及肢體柔韌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尤其是在形體訓練中,對學生的各身體部位都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利于糾正學生的不良狀態,達到塑造標準的形體動作與構建優美的身姿及規范練習動作等訓練效果。形體訓練中的項目,始終貫穿于健美操技能訓練的全程,利用運動套路與運動器械等要素,幫助學生盡快達到動作標準的訓練效果。
2 形體訓練對健美操教學效果的影響
2.1 塑造健美的體形
受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與教師的職業素養水平等因素影響,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強,不利于體育塑造學生形體美等作用價值的發揮。隨著學習難度與壓力的增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逐漸壓縮,在體育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形體訓練與運動指導,將不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與健美形體的塑造。高校健美操普遍存在教學形式化與內容滯后性等問題,相對于形體的塑造,更注重動作技能的傳授與指導,不利于健美操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在高校的健美操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的形體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動作與姿態形體,尤其注重學生的腰部與頸部等位置的形體塑造。通過對學生不規范形體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柔韌度與肌肉力量等身體素質,利于發揮健美操提升氣質美與形體美及強身健體等方面的作用價值。尤其是對女學生來說,雖然熱愛健美操運動項目,但身體在運動中的耐受度不強,直接影響健美操教學的普及推廣。因此在形體訓練中貫徹循序漸進等原則與以人為本等教學理念,更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形體訓練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除此之外,應當豐富形體訓練的方式與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針對性的鍛煉學生的形體平衡性與形體美,以盡快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健美操的形體美感,推動健美操教學的改革。
2.2 提升氣質與審美意識
在健美操教學中,通過訓練學生的動作協調性與節奏感等能力,能夠帶動學生整體氣質的提升與精神狀態的改善,從而達到形體與精神面貌統一的訓練效果。通過形體訓練矯正學生的走姿與站姿等姿態,更利于形成標準化的身心形態。形體訓練是系統性過程,層次性的形體訓練過程,更利于學生認知水平與審美意識的提升。在經驗與審美意識等能力的發展帶動下,更利于強化學生形態的內在美與外在美,間接帶動學生的生活習慣的規范與堅強意志的塑造,實現形體訓練效果事半功倍。在健美操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審美等能力,可間接帶動學生審美品位與鑒賞能力的強化,促使學生更注重形體美外在形式的塑造與體現,更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由此可見,形體訓練可塑造學生健美的體型,更利于提升學生審美意識與氣質等綜合能力,實現美育與體育等教育的有機整合。在形體訓練中應當靈活運用快慢適中與剛柔相濟等原則,促使學生的形體藝術美得到充分體驗。在健美操藝術創造的過程中,通過形體藝術的表現,更利于學生審美鑒賞等能力的發展,從而自主構建人文主義素養,以盡快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2.3 提升藝術修養
隨著健美操內容體系的不斷拓展,尤其是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融入,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果。隨著素質教育與全民健身等理念的融入,高校健美操的教學,從以往的知識技能傳授,逐漸向藝術塑造與培養學生藝術修養與陶冶情操等方向發展。在健美操的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還需借助舞蹈與音樂等輔助手段,通過學生感情認知的升華,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健美操的組成要素豐富,包括音樂與舞蹈等,也是形體訓練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流行音樂的引入,能夠帶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利用音樂的律動,帶動學生節奏感與協調性的提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健美操的藝術魅力。綜合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與舞蹈表現技巧,利于帶動學生健美操技能水平的提升。音樂營造的意境,能夠讓學生對形態美的感性認知逐步向理性認知的過渡,更利于達到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等教學目標。
2.4 提高身體素質
健美操中的形體訓練,離不開動作技巧與器械道具的運用,更利于達到塑造形體曲線與強身健體等教學目的。如在把桿的基礎練習中引入定位姿態調控的訓練方式,可控制學生的身體姿態與造型進行控制,強化肌肉的調控能力,提升身姿的優美度。肌肉訓練是形體訓練的核心,但健美操中的力量訓練難度較大,尤其是在腰部的肌肉力量訓練中,可采取平板支撐等運動方式達到減脂與塑性等目的。
3 形體訓練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對策
3.1 完善課程體系
形體訓練是高校藝術類體育項目的重要基礎,通常以形態訓練與姿態訓練為主,但訓練中的動作不同,學生在反復訓練中掌握基本姿態,更利于達到建立優美的姿態與健美的體形等目的。而強化身體的協調能力與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及重心掌控能力,是建立動作形態美的重要前提。但形體訓練是系統性工程,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形體訓練的學期,逐步完善形體訓練的教學內容體系,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2 優化教學內容
在健美操的形體訓練教學中,由于形體美的塑造需要系統訓練,因此在理論教學中,應當強調訓練效果取決于個人的努力,依賴課堂內容,更應當合理安排活動內容與時間。強調積極參與形體訓練的重要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終身體育等意識的形成。遵循教育性與趣味性及實用性等原則,從構建形體美與促進身心協調發展等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在提高形體表現力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動作練習前幫助學生理解動作,在練習中注重眼神與頭部位置的配合。在審美意識的強化教學中,首先應當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用教師優雅的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其次強調內在美,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充分自我的內心世界,使其形體表達更加優雅和諧。
3.3 加強場館設施建設
加強健美操場館等設施的設置,利于夯實體育教學活動展開的條件基礎,促使教學活動順利展開。高校管理人員應當加強現狀分析與資源整合,本著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原則,多借鑒優秀的設施建設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調整,以滿足教學活動展開的要求。在地板等材質的選擇上,應當以安全的形體訓練要求為主,如選擇木質地板或地毯等。在場館內設置錄像等輔助教學設備,如利用多媒體播放規范形體訓練的動作要求;利用錄像設備回放學生的動作,給予針對性的點評與指導;利用白板教學設備,多角度分析與標注學生練習動作的變化,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標準化的動作。設置墊子與健身球等器械,滿足學生素質發展的各種學習需求。
4 總結
在高校健美操中增設形體訓練,利于培養學生優美的姿態與挺拔的體態及文雅大方的儀。教師應當加強對形體訓練的重視,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技能,加強教學內容與課程及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切實發揮健美操形體訓練培養學生高雅情操與品味的作用價值,從而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公共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