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羽 劉巖
在《健康中國2030》綱要提出的大背景下,體育界與醫學界兩界的交流日益密切,體醫融合是兩界利用各自優勢共同促進人類健康這一新型健康理念的權威解讀。大眾健美操作為體育團體項目之一,可以充分滿足患者對健康與時尚的追求,提升各項身體機能,豐富患者的閑暇生活,具有較高的推廣意義。因此,提高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的影響力,使其成為廣大患者的高頻鍛煉方式,這不僅有利于全民健身這一概念的推廣,更有利于響應體育強國這一政策的號召。
1 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的可行性,及展開包括開具運動處方、開展運動干預、提供運動健身技能動作指導和傳播健康知識等相關性活動,強調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體育鍛煉的地位,提出相關發展對策,分析推廣路徑,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明確其發展方向,最終使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更好更快地發展。
2 大眾健美操鍛煉與體醫融合的聯系
2.1 大眾健美操的定義及特點
由于健美操具有多種分類形式,本文主要談論的是健身性健美操,健身性健美操又稱為大眾健美操,大眾健美操是在強勁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具有一定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的有氧操化組合。大眾健美操具有以下幾種特點:從健身價值來看,大眾健美操受眾群體廣泛,無年齡層次區分,并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特點,將動作難易程度劃分,能夠與人的運動姿勢相互協調。從功能價值來看,大眾健美操無身體對抗、安全性較高,并且動作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較低,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運動方案。從娛樂價值來看,健美操動作簡單且富有美感,可以使參與者跟隨音樂隨心而動,加大了其參與性及帶動性。
2.2 體醫融合的定義及特點
體醫融合將醫學作為理論基礎,為醫生提供治療的思路和路徑,以體育作為實踐基礎,進而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利用體育運動方法進行運動能力評估并加以專業的運動指導。首先,其具有針對性。體醫融合是以健康為目的科學鍛煉,并且在醫療的保障下指導人民進行。其次,具有實用性。可以減輕醫療負擔,緩解慢性病年輕化現象。從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持續性入手,讓許多運動問題從醫學界得以保障。最后,具有科學性。體醫通過技術、資源、話語權三個方面相互啟發引導,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獲得效益最大化。
2.3 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推廣的可行性
2.3.1 從健身角度分析
通過大眾健美操動作讓肌肉反復進行牽張收縮,使其肌纖維變粗,達到加強其局部肌肉力量的目的,也可避免因長期久坐行為而造成下肢脂肪堆積。因此在大眾健美操中,有效的肌肉活動可以消耗能量,特別是大眾健美操是多以髖部、腹部運動為主,這有利于腸胃蠕動,增強代謝能力,間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2.3.2 從教育學角度分析
大眾健美操鍛煉通過小團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中的學生交流,互幫互助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質量,并達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及社會性培養的作用。
2.3.3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
從經濟上分析,大眾健美操是體育健身市場的主力軍,而體育產業的發展將會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大眾健美操通過健美操健身房俱樂部等周邊產業的宣傳與推廣,有利于雙方互利共贏。
從人口上分析,我國是人口老齡化國家之一,在60歲以上的人口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中“彌補運動不足”和“提高修養”的比較多。大眾性健美操對人體全面鍛煉和提高修養的功能正適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鍛煉動機,同時這種集體學習的方式,使人與人之間更易溝通,更好地建立友誼,對構建良好關系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
3 大眾健美操鍛煉在體醫融合中的推廣路徑
3.1 創新宣傳渠道構建推廣平臺
我們將預防慢性病的有氧訓練內容與健美操技術動作結合,利用網絡平臺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讓患者更全方位地接受到最前沿的大眾健美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建立起網絡直播、短視頻APP、公眾號推送等形式資源共享平臺,使醫院與體育院校兩者之間進行更有效信息交流與共享,科學理念的發揚與傳播,融洽氛圍的營造與維護,讓人們通過自主鍛煉,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3.2 培養相關復合型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根源地,我們應通過運動醫學、運動康復等交叉學科來了解相關人才的學習狀況,從而落實培養的側重點。體育院校應明確人才發展定位,定期開展理論知識交流會,安排講座與實習、落實調研情況,從而提升復合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3.3 營造大眾健美操鍛煉文化氛圍
大眾健美操內涵存在于一種文化形式之中,在促進人的社會化,成為高素質、高涵養、高人格的全面性人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好的文化氛圍可以潛移默化人的體育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對人身心健康的塑造和培養以及對生命的認知。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文基于健康中國及久坐行為指南的視角,提出了推廣路徑包括創新宣傳渠道,構建推廣平臺;培養相關復合型人才;營造大眾健美操鍛煉文化氛圍這三方面,旨在通過分析特點、可行性及推廣路徑,滿足體醫融合中對體育鍛煉的要求,從而推動大眾健美操鍛煉和體醫融合共同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保駕護航。
4.2 建議
由于國內有關大眾健美操鍛煉的研究特點是理論研究、綜述研究及科普性成果較多,而實證較少。這就要求我們體育人研究大眾健美操鍛煉推廣對策,提高大眾健美操鍛煉的普及度和群體適應性;開展大眾健美操俱樂部、培訓體系的建設;研發適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大眾健美操鍛煉器材;全民健康中體育運動項目的研究與普及。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