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對運動人才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實現運動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培養教練人才,改正傳統教學中所存在的缺陷,提高新時代體育教育的發展。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及調查分析法,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分析。許多的體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教學質量方面卻出現了不同層次的問題,文本以少年體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困境和戰略創新為基本點,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1 前言
目前中國體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代代體育健兒奮勇拼搏而來,是一代代體育工作者一日復一日不怕辛苦訓練而來,也是我國倡導“三個協調”的正確決策呈現出來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此背景下,加強邊遠山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有利于探索體育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有利于為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松溪地處福建省北部山區,全縣人口16萬,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65.11億元,是福建省十二個經濟欠發達山區之一。松溪少年兒童業余體校成立于1976年,現有編制三人,班隊有籃球,足球,武術散打,跆拳道,武術套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網球,田徑,射擊,柔道,摔跤,拳擊等項目,從少體校成立至今為我省輸送了近二十名專業運動員,其中葉浠君,伊曉維,林奎,江凡,葉珍羽,蔡希雅,黃光森等運動員,在全國青少年錦標賽,青運會,省運會,洲際賽,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屢獲佳績,符合邊遠山區典型樣本的基本條件。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在圖書館和資料室網上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及相關體育政策法規。
2.2 訪談法
通過對縣少體校武術教練員馬麟和籃球教練員廖晨星等進行訪談,在訪談中探討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問題,怎樣引進優秀教練員,以及在實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運用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進行運動員訓練等問題進行交流。
2.3 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松溪縣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備戰市運會”的調查研究進行具體的實踐研究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目前少體校發展現狀與困境
3.1.1 專業教練員稀缺
2012年三定方案后,少體校正式教練員編制只有三個,面對每四年一屆的市運動會,按要求每個縣至少要參加9個項目以上,所以至少要組織九支隊伍備戰,而少體校只有三個教練,根本無法帶這么多項目,可是就是這三個教練還要被文體旅局抽調到局機關從事機關體育股事務情工作,根本無法帶隊,目前真正帶隊訓練的教練只有一人。
3.1.2 缺少訓練場地
松溪縣少體校原有七個室內場館,從2020年7月開始7個室內場館被縣城投公司,以國有資產的名義,集體打包租給了兩家體育產業公司從事體育產業活動,進而使武術套路,武術散打、跆拳道沒有訓練場館,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游泳等項目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1.3 訓練及比賽經費困難
檢驗競訓好壞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競賽成績,一個是向上級輸送人才,而比賽就牽涉到經費,由于訓練經費缺口較大,所以不得以采取社會辦班,少體校購買服務的辦法,讓運動隊得以維持,而購買服務的經費也只是象征情的少量補助,經費困難,所以比賽時,只能讓少數可能取得成績的優秀運動員去比,盡量精簡。
3.1.4 教練員素質參差不齊有待提高
聘請的教練大部分為老教練,思想守舊,專業知識更新不足,教練員的組合不科學。按照現代體育項目教練員團隊的構成來看,必須有主教練,助習教練,體能教練,營養訓練師或營養搭配師,視頻剪輯師(含攝影人員)隊醫、數據團隊等人組成。所有的運動隊教練組都無法達到要求,可見訓練水平仍處于一個低端、口傳心授、最原始的狀態,長此以往要想出好成績,出好苗子,可能性不大。另外由于老教練多,主動學習不夠,知識更新節奏慢,又不愿意參加新課程培訓。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沒有新意,還是老一套,吸引不了隊員訓練熱情,調動不了隊員訓練的積極性。
3.1.5 宣傳力度不足
70年代,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廣泛,少體校是香餑餑,家長以能夠送小孩進少體校訓練為榮,特別是比賽場上,那是全家總動員,為孩子加油,取得佳績,光宗耀祖,又是分配工作,單位搶著要體育人才,尤其是群眾基礎比較好的項目,如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等項目的優秀的運動員,基本都是科局領導出面招攬,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對基礎少體校人才的選拔形成巨大的沖擊,優秀的運動人才向上級輸送是極少數的,現在是每當教練發現一名好苗子,那也是全家總動員,動員身邊的所有關系,動員家長同意讓苗子運動員來訓練和同意向上輸送,這與當前少體校的宣傳力度不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還有就是人們對體育拔尖人才的認識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和當下對體育拔尖人才的使用不當也有緊密關聯。
3.1.6 項目過多,質量一般,精品少,造成資源分配困難
目前縣少體校班隊16個,期中能夠在市以上錦標賽作為拳頭項目只有三、四個,還是以個人項目為主,大集體項目幾乎沒有拿冠軍的可能,小集體有一些,在目前經費少,場地缺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有爭取最大的最好的成績,是需體育管理者思考并加以解決的。
3.2 少年體校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究
3.2.1 在縣少體校這個層面上進行頂層設計,建立近、中遠、期少體校競技體育發展目標
(1)近期目標,以2022年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為契機,努力實現五塊金牌為最低保證線。重點抓好武術套路,武術散打解決無館訓練問題,與松溪縣人民小學合辦武術套路項目,利用人民小學的場地,為武術套路項目暫時解決沒有室內場館的困難。
(2)中期目標,以2025年全運會為目標,力爭有松溪培養出來的運動員參加比賽,并取得佳績,積極引導教練抓好苗子的輸送工作,在游泳,武術套路、柔道、跳水、蹦床、攀巖等項目上向省競技中心輸送運動員,同時加強對已輸送到省競技中心運動員的跟蹤管理,解決好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協助中心教練,做好運動員的思想工作,為運動員出成績創造更優越的條件。
(3)遠期目標,以2028年夏季奧運會為目標,力爭有松溪縣培養的運動員參加2028夏季奧運會。
3.2.2 運動人才的管理
強化運動人才選才關口的管理,由于經費不到位及嚴重缺口,等待和觀望是不可能解決,所以少體校只能立足在當下的條件上采取“鄉下木偶,鄉下抽”的方式來解決,就是以社會辦班的形式把項目隊伍拉起來,要求教練員依照本項目的特點,加強人才管理,對優秀的苗子爭取向上輸送,不要抓在手上不放,少體校督促教練員做好優秀苗子的建檔立卡工作,每半年巡查一次,檢查重點隊員的訓練質量,促進人才的成長。
3.2.3 教練員隊伍的管理
與教練員簽訂成績目標協議書,加強教練員隊伍的管理。
對兩年未能實現目標成績的教練給予解聘。少體校與所聘教練簽訂成績目標協議,出機制加強所聘教練員的隊伍管理,每年召開一次教練員座談會,即是總結一年的競訓情況,也是給教練員們一個平臺,互相交流,曬業績,說困難,鼓干勁,為來年的業訓工作加油鼓勁,讓教練員們有一個歸屬感,危機感。
3.2.4 加大宣傳力度
少體校要會同體育主管局、教育局、融媒體中心的橫向聯系,對參加各級賽事的運動員加強正面報道,可以邀請媒體的記者,隨隊全方位進行報道,對取得參加全國錦標賽的松溪輸送運動員加大媒體曝光度,形成電視,紙質媒體和新媒體全方位覆蓋。提高公眾對競技體育的認知,感受競技體育的魅力。把優秀的運動員,推薦給松溪縣青少單位去表彰,讓家長有“得此之子,還復何求”之感,進而把少體校的隊伍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3.2.5 推進優勢項目,提升業訓隊伍的競技業績
確定在近期目標中,成為全市運動會金牌獲得者為重點培養人員,積極向上輸送,加大資金支持,人員配置,場地器材的投入度,讓優勢項目,優秀運動員,成為少體校的“名片”或者“符號”,進而帶動整個業訓隊伍的全面提升,為業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 研究結論
4.1 少年兒童業余體校對運動人才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提供橋梁。
4.2 重點抓好體育后備人才,運動員業余訓練的科學管理。
4.3 教練員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4.4 如何抓好專業教練員隊伍的建設、后備人才的培養,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機制、保障機制,都是體育人必須面對并深層思考的問題。
4.5 實施獎勵政策以及大力度宣傳給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信心。
4.6 業余體校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存在著不足的因素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5 研究建議
5.1 邊遠山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面臨的諸多困境,不但要單純從現有的機制層面進行探索,更需要從鄉村振興的角度談論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以便在更高層面上取得共識。
5.2 邊遠山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其實不僅僅是專業體育人才的培養,更是推動鄉村體育教育全面發展,有利于精準扶貧。
5.3 可以創新鄉村體育人才機制、推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從文化的角度,能夠參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助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作者單位:松溪縣少年兒童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