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對象
以女子優秀運動員卞卡為調查對象,對運動員卞卡備戰2019年世界第七屆軍人運動會的賽前訓練研究。
2 研究方法
2.1觀察法
在運動員卞卡備戰2019年世界第七屆軍人運動會的賽前訓練,對運動員卞卡賽練期間的訓練內容、方法與手段、負荷安排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2.2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LE2010版本,將收集到關于優秀女子鉛球運動員卞卡訓練內容安排、不同周期的訓練負荷強度和訓練量等數據進行錄入。
2.3個案研究法
本文以卞卡備戰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賽前訓練為研究對象,對卞卡個人賽前訓練期間的訓練計劃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
3 賽前訓練的階段劃分和內容安排
3.1 賽前訓練的階段劃分
運動員卞卡的賽前訓練周期是以2019年第七屆軍人運動會獲得目標成績為主要任務目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訓練(1周),第二階段為強化訓練(3周),第三階段為調整訓練(1周)。
3.2 賽前訓練階段內容安排
每一堂訓練課都會由準備部分、基本部分、整理部分構成。準備部分一般為30分鐘的熱身準備活動,如慢跑、繩梯、跑道練習、技術模仿等;基本部分是一次訓練的主要部分,根據訓練計劃安排實施,技術訓練或力量訓練,一般為2個小時;最后還有30分鐘的整理部分,如主動拉伸、被動拉伸、隊醫輔助按摩等手段。訓練完直接冰敷,補充營養補給。
4 運動員卞卡力量素質訓練安排
在鉛球運動員卞卡的力量素質訓練中主要從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訓練的方法與手段、負荷大小進行研究。根據身體部位把最大力量訓練分為上肢、下肢和全身性訓練。
5 運動員卞卡賽前訓練階段鉛球技術訓練分析
運動員卞卡投擲技術采用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在專項技術訓練中,彈力帶模仿技術練習、壺鈴模仿技術練習、不同重量鉛球的專項技術投擲相結合,其中以不同重量鉛球專項技術的投擲練習為主。鉛球有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6千克五種不同重量,在訓練中交替使用,主要以3.5千克、4千克、5千克的鉛球為主。
5.1 運動員卞卡技術特征分析
優秀運動員有自己的技術風格和特征,相對穩定。當然也存在著不足,在訓練中也在不斷完善技術動作。2019年4月12日大獎賽第二站在湖北黃石的比賽,整體時間偏長(1.209秒)較2018年成都犀浦(12.02秒)有所增加,但是最后用力的所占百分比比去年減少;滑步階段左腿向后擺動和右腿收拉的速度較原來下降,原來(左4.86米/秒 、右4.18米/秒)降低到了(左4.28米/秒、右4.00米/秒)這是影響比賽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滑步的距離和原來相差不大,但兩腳之間的著地距離有所好轉,由1.09增長到1.72米,說明2019年冬訓期強調的左腳前插問題有所改進,但是右腳蹬地還不夠充分導致左腳支撐時間過短。滑步結束時上身起伏過大的問題仍然存在。從身體主要環節的加速情況看,過渡階段右肩有一個明顯的加速特征,左肩與去年(3.95和3.83 米/秒)相比又有所增加。說明左肩打開的時機過早,不利于上下肢扭緊姿勢的形成,說明有提前轉動現象,下肢右髖的加速效果有所改進。
5.2 運動員卞卡專項技術負荷分析
在技術負荷主要從投擲的負荷量(次數)和投擲的強度(投擲成績:米)兩個指標來進行分析。根據賽前訓練的每一周的投球總次數進行統計,第二周至第四周每周投球次數居前三位,均在350次以上。與冬訓期中后期訓練量最大的時期相比。冬訓期與賽前訓練相比更偏重原地和支撐投,主要為了儲備專項技術、磨合專項技術。反之,賽前訓練更偏重完整技術的訓練。因每周安排的專項技術訓練的課次有所不同,因此在總數上存在一定的差別。
6 結論
(1)鉛球運動員卞卡的賽前訓練分為準備階段、強化階段和調整階段,在每周的訓練課中以專項技術和力量訓練的綜合課為主進行。
(2)鉛球運動員卞卡的賽前訓練進行專項力量訓練多采用杠鈴負重的方式,并以低次數多組數來保持負荷強度,為保持最大力量的同時保證專項技術的訓練。在訓練中會穿插小力量訓練多采用且偏重自重爆發力方式進行訓練。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田徑運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