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琴
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造成人體器官的破壞或生理紊亂叫做運動損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在課堂中出現過運動損傷,所以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活動中就要格外注意能夠引起學生體育損傷的事項。其中有幾點是引起損傷的主要原因:準備活動不夠充分,身體的肌肉沒有足夠的伸展開,沒有形成足夠的靈活度強行鍛煉導致肌肉損傷;沒有進行專項素質練習,導致學生對動作掌握度不夠,從而造成損傷;對學生安全意識培訓程度不夠;教師沒有排除場地帶來的隱患等等原因。所以,在進行體育訓練中,教師應當如何預防體育運動帶給學生的損傷,我總結出如下的幾點建議。
1 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身保護意識
體育教師首先要對體育訓練有正確的認識,從教學思想上要注重通過各種措施和指導預防體育傷害性事故的發生。所以,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將體育活動的安全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男女學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且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區別指導,針對每一個練習項目,和學生充分講解導致運動損傷的每一種因素。小學生的經驗少,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重點強調體育運動的自我保護意識,為學生灌輸安全意識。
2 強調準備活動的重要性
準備活動分為一般程度的準備工作和深入程度的準備工作,在體育運動之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切實有效的預防體育損傷。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對準備活動引起重視,并要對學生進行針對體育活動前的準備活動對于減輕體育損傷的重點專項講解,制定出一套科學的時效性強的準備活動教學方法,與體育訓練的內容緊密結合,有效針對體育運動中易造成損傷的部位進行充分運動,最大限度舒展肌肉,通過教師教授的知識,讓小學生學會指導自身充分進行準備活動,減少運動帶來的傷害。
3 加強專項運動理論指導以及易損傷部位的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專項運動的理論指導,講解中必須要清晰明了對小學生講述知識要點,讓小學生便于記憶并加以運用。此外,對于極易損傷身體部位的體育訓練動作要領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強化自我保護的能力。對容易造成損傷的身體部位,如膝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腰椎、腳踝、脊柱等,要強化訓練,并針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強化防止損傷運動的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體育運動的基礎理論和科學進行運動的方法。強化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按照運動要領形成科學的運動方式,強化學習技術動作的基本內容,降低運動中身體損傷的發生。
4 排除場地帶來的隱患
學校應當大力支持體育運動的發展,防止因為器材或場地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產生不安全的問題,所以學校應當對學校體育運動的場地和器材加強完善與管理,請專門的人負責場地的清潔和設施的維護,對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定期的進行安全檢查,對學生在運動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場地及器材及時的進行維修或更換,最大程度的防止體育運動過程中小學生發生運動損傷。
5 合理安排運動,防止運動負荷帶來身體損傷
在體育運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合理的安排體育運動,注重身體器官的負擔量,防止過度的體育訓練引起身體局部器官負擔量過大而形成損傷。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活潑好動,即使身體出現疲憊的狀態下,依然愿意持續參加體育運動,對體育運動的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度。教師在此情況下,要對小學生體育運動適當的予以控制和調整,讓小學生懂得體育運動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不可一蹴而就,運動的程度要一點點的增強,切不可一次性過度疲勞。
6 傳授學生自救知識減少損傷
在課堂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自救知識以減輕體育運動為身體帶來的傷害。比如,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出現了局部扭傷的情況時,可以先用冷毛巾敷在扭傷部位大約半小時左右,然后再去醫務室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處理。在夏季進行體育運動結束后,不能立即飲用冷飲,對于心臟會造成很大的刺激,從而引起身體不良的反應。所以,在體育運動中,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多注意每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減少體育運動過程中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將體育運動對學生可能帶來的身體傷害降到最低,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參加體育運動,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學習目的。
7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設計的體育課堂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在強化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要充滿高度的責任心將體育運動的安全知識融入體育教學中。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預防措施對于防止運動帶來損傷的重要性,做好總結調研工作,掌握好運動損傷發生的規律,做好預防措施,在每一次體育運動中認真組織,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中學生可能受到的損傷,從而保證體育課堂中的運動課程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棠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