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悅
以“文明其體魄,健全其精神”為體育教育理念,對大學生瑜伽課程的健康發展效益進行歸納分析,結果發現,瑜伽課程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有積極的影響,未來,可作為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優質體育課程在高校進一步推廣。
1 前言
瑜伽是一門旨在為個人的身體、心理、情感和精神層面帶來平衡和健康的古老運動。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瑜伽可以通過下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和交感神經系統來改善身心健康,如減低唾液皮質醇、血糖、血漿腎上腺素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來改善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郁癥、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影響。
大學生正處于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嚴峻的課業壓力和獨立面對社會的困頓,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發生率較高。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體力活動水平較低,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瑜伽作為一種“身”“心”兼修的體育運動項目,對身心健康的發展極為有益,當前已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推進和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部分高校將瑜伽引入體育課堂。本研究通過對高校瑜伽課程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效益進行歸納和梳理,以期為高校瑜伽課程的優化和改革提供參考和方向。
2 瑜伽課程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瑜伽課程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體適能三個方面。
體態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教學方式的改變,弓背低頭、久坐不動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生活方式,大學生中含胸、駝背、聳肩、斜肩、頸部前傾、脊柱側彎、塌腰、腿型不正等體態問題越來越多。瑜伽的“貓牛式”“駱駝式”“牛面式”等對緩解肩背部的肌肉緊張、增加脊柱的靈活性和延展性非常有益,而“山式站立”則要求兩腳并攏,大腿肌肉內旋上提、核心收緊、沉肩、脊柱延長,有利于改善學生上述不良體態,除此之外,瑜伽體式的流動與靜態結合對塑造人體的曲線美方面也有積極影響,對減脂也有一定功效。
瑜伽對大學身體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心肺功能方面。通過瑜伽課程鍛煉,大學生的靜息心率有所下降、肺活量水平提高、臺階實驗指數提高。這主要得益于瑜伽的呼吸調節,長期的呼吸訓練,對學生的呼吸控制影響較大。
體適能方面,瑜伽的益處主要體現在平衡、力量、柔韌、協調性等方面,瑜伽是一個集呼吸、拉伸、控制、力量等為一體的運動,通過瑜伽練習,不僅能鍛煉到大肌肉群,而且能刺激深層小肌肉群,改善肌群的控制能力,加強本體感知能力。
3 瑜伽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瑜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緩解抑郁和焦慮的情緒、改善睡眠、健全人格方面。瑜伽練習是在一種安靜舒緩的環境中,心無旁騖,通過身體姿勢與心靈修養相結合的方式,達到身心兼修的效果。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率極高,當今不乏大學生抑郁跳樓的報道出現。瑜伽練習的靜思和冥想能幫助人體調整內分泌、神經系統,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起到緩解心理緊張,消除煩惱,放松身心等作用,從而使心境更為平和,大量研究表明,瑜伽練習對大學生抑郁和焦慮情緒的改善效果顯著。
已有研究表明,10%-23%的大學生存在入睡困難、早醒、失眠等睡眠問題,而睡眠質量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負向情緒、社會適應等方面有消極影響。通過日志、睡眠監測的方法發現瑜伽練習后,大學生的睡眠狀況改善,主要表現在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兩個方面。
有研究認為,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現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轉變,部分學生出現了人性壓抑、人格扭曲等人格問題。瑜伽通過體式與冥想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價值觀和意志品質的有著較好的引導作用。瑜伽強調控制自己,關注呼吸,集中注意力于自身的成長和變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4 瑜伽課程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同學關系、室友關系、戀愛關系等是大學生必須獨立處理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大學生未來融入社會所需的必備能力,而人際交往能力的缺失也成為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自我認知是個體在社會活動中對自我思想、語言和行動的認知,直接影響人際關系的處理。瑜伽注重內在精神的提升及思想的踐行,強調在瑜伽練習中不斷的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的付出回饋自己、回饋周圍的環境,最終以和諧的態度處理與他人的關系。除此之外,瑜伽的練習注重細節,需要練習者從身體和心靈上去感受、控制身體,對培養個體的獨立性、堅韌性和自制力的品格極為有益,而這些品格對學生未來職場的適應及工作難題的處理意義深遠。
5 結論
瑜伽作為“身”“心”兼修的運動項目,對大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效益顯著,可作為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優質體育課程在高校進一步推廣。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