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課程思政”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必須徹底打破思政理論學科與其他思政學科之間的空間壁壘,充分根植于各思政學科的不同特點,找到各專業政治綜合能力教育與其他思政學科的根本契合點。然而,中職思政體育在開展政治教育和教學方面有其突出的優勢,“完整的人格在體育中是第一位的”,體育不僅是一種健身的教育方式,而且不斷促進現代人政治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它是培養人的意志品質、弘揚人文精神的重要教育渠道。
當前,中職體育課程建設面臨三個突出的問題。職校生源差,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不高;過度盲目追求各種技術動作和達標的比賽成績,把傳統體育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個人運動技能訓練;忽視了現代體育真正的精神內涵,體育課程和學生思政素養提升結合不夠。如何通過體育改革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如何通過體育改革融入思政素養,促進學生的做人做事?這些是職校改革的當務之急。
1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習熱情
從理論上講,體育融入人文思想,從事政治理論教育活動,是不斷弘揚中國體育精神的內在基本要求。從體育實踐活動的意義上來說,體育是不斷深化我國體育教學改革、挖掘我國體育教學課程中人文精神內涵的重要教育手段。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和不斷推進,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難以適應新的現實教育需求。雖然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不同于義務教育,但在具體的教學管理過程中,仍有許多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嚴格遵循。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強調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努力在教學中以每個學生為學習中心。不斷探索和改變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更有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訓練的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在學生體育活動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教師必須善于與時俱進,結合現代網絡信息技術。
2 豐富學習內容,激發參與熱情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教授學生情景文化活動;教師善于合理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文化活動,教授電子游戲等文化活動;教師善于合理組織學生的課外活動,延伸學生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促進學生課外的二次思想教育和文化吸收。只有不斷創新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體育法規基礎知識、運動訓練心理學知識和體育基本人文素質在整個學生集體頭腦中得到充分吸收和全面消化,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實力和身體素質。
3 挖掘思政內涵,提升學生品行
體育教學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思政素養。堅定的內心意志力是學生成功的重要標志。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應特別重視組織和開展對學生的耐力運動訓練,培養和增強全體學生不屈不撓的能力、精神意識和堅定的意志力。競技體育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學生在生活中確立了目標,同時在激烈競爭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充分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超越自己的能力極限。通過多年的運動訓練,磨練出自己強大的精神素質。因此,在中職體育的課堂上,可以綜合開展長跑等一些綜合訓練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身體耐力。
例如,長跑作為學生的體育休閑活動,對身體素質非常有益,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身體耐力和較強的意志力。長距離、長時間的跑步運動,會給人的健康帶來一定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從而導致人的呼吸急促,腳慢慢變重的情況。很多學生選擇半途而廢,是因為不愿意努力,不能順利達到好的結局。但是,如果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訓練中,尊重其他訓練者的目標和鍛煉規則,就一定能夠在健身的同時磨煉出自己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頑強的意志力。磨練不怕苦不怕累的學生的優秀品質。這些素質也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和職場必不可少的。
4 優化教學方法,重視思政教育
體育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教學是體育科目和政治科目的事,是學校思想政治教師和體育教師的主要職責。體育教師需要做好理論知識基礎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因此,無論是教育管理者還是體育教師和政治教師,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思想政治觀念,樹立自學成才、全程育人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體育課程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主渠道的導向作用,以更加科學、有效、吸引人的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課程中,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修德立言立足,培養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和良好的生活態度。
在思政視域下,職校體育唯有優化教學方法,做中學,學中做,以就業為導向,將傳統的體育教學進行優化改革,方法進行創新設計,內容進行專業化滲入才能適應新時代職校體育的要求。
5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于中職體育教學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式,以生為本,在德育為先的前提下順應時代潮流,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充分融入課程思政的思想,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學生。
(作者單位: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