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峰
1 小學藍驅訓練教學的開展價值
1.1 提高身體素質
孩子在籃球比賽中需要足夠的耐力支撐,通過耐力練習刺激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心肺功能等器官良好發育。籃球比賽中的運球、傳球、投籃、身體對抗、快速奔跑、起跳、腳步移動等所有動作均需力量作為基礎。孩子們在正確的指導下,進行有規律的力量訓練,可以改善骨骼肌肉系統、提高新陳代謝率、刺激肌肉細胞生長,起到改善情緒、釋放壓力、健身減肥、提高運動能力、避免在運動中受傷等作用。靈敏性是指身體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加速度、爆發力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少年兒童訓練靈敏性的最佳時期是6-12歲,通過籃球訓練可以促進孩子神經系統、反應能力、節奏感、空間定向能力的發展。
1.2 強化心理健康
籃球運動實際上是成人籃球運動的縮小版,賽場上的打法也是千變萬化,能夠促進少年兒童的大腦發育和智力開發。孩子們通過籃球的訓練和比賽,能夠充分感受比賽場上贏球時的喜悅和輸球時的沮喪。在家長和教練正確引導下,孩子們體驗這種悲喜交加的情緒轉換,可學會控制和管理情緒,學會面對失敗接受困難和克服挫折,提高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
1.3 促進團結與拼搏
籃球是集體競技項目,靠團隊合作共同拼搏來獲取勝利。進攻中的技戰術配合,如傳接球、掩護、突破、投籃、空切、穿插跑位等,每一次流暢的進攻、每一次成功投籃都是團隊協作的成果。防守中的團隊協作,如協防、補防、搶球、斷球等,每一次成功的防守換回寶貴的球權、為隊伍掙得進攻機會都是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結果。贏球時一起歡呼、分享勝利,輸球時共同承擔、一起反思。團結才能擰成一股繩,拼搏才會獲取勝利。這種體驗與感受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團結與拼搏的精神。
1.4 增強意志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付出才有收獲,訓練強度與比賽結果是成正比的。籃球運、傳、投、控等基本技術動作需要經過反復學習和千百次的訓練,才能形成肌肉記憶,在比賽場上熟悉運用。在單調、枯燥、重復、乏味的練習過程中,收獲的不僅是籃球技術,更是鍛煉孩子們的耐心與堅持,磨煉他們的意志和毅力,訓練他們的情緒與控制力,這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2小學籃球訓練教學的開展策略
2.1 創設良好氛圍
應注重創設良好的訓練氛圍來促進興趣引導法在小學生籃球訓練中的應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工作。首先,在小學生籃球訓練中采用興趣引導法時,要綜合考慮小學生喜歡的手段,提升對籃球運動技能的掌握,落實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開展籃球訓練,確保在這一過程中讓其形成良好運動習慣,這對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落實對小學生開展科學專業的籃球興趣引導操作,將會實現促使其更加高效主動地完成籃球訓練的各種內容;其次,應落實依據小學生自身特點以及興趣愛好設置各種重點,明確籃球訓練任務,通過這種手段創設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讓小學生更加主動地融入其中,同時這對促進綜合素質發展、提升主觀能動性也有著深遠影響;最后,教練員要具備正確訓練理念。要意識到小學生才是籃球訓練中的主體,應對其主體地位足夠尊重,激發小學生的籃球運動潛力,迎合實際發展需求。
2.2 引入趣味游戲
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技術戰術教學是其核心內容。通常戰術教學法都是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致使該部分教學環節較為枯燥乏味,影響學生參與學習訓練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籃球技術教學過程中添加適當的游戲活動,也可以借助競賽活動使學生對籃球技戰術內容予以更好的理解掌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2.3 開展準確評價
在采用興趣引導法的小學生籃球訓練中還應落實開展專業評價工作,小學生并不是練習的個體,而是實施訓練的主體,也就是具有主觀意識的參與人員,所以作為教練員應當善于引導小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自我評價,通過評價來對自我全面了解和認識,這對后續訓練工作的開展、提升訓練質量以及掌握各種籃球技能都是具有促進作用的。并且評價工作還會實現各小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取長補短,彌補自身存在的薄弱環節,實現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以及綜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在開展籃球訓練環節時,小學生是具備主觀意識的行為實施個體,所以教練員也應實現以提升小學生的實際應用各項運動能力的訓練為目的,讓小學生更加全面清晰地掌握薄弱環節,實現后期訓練更加高效,并在體會到籃球訓練趣味性的同時,具備訓練自信心,全面地發揮出興趣引導法的利用優勢,實現小學生籃球訓練的整體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籃球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優化訓練教學策略,促進體育教學順利改革,讓體育教學中的新課改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七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