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銘
現(xiàn)如今國家對學生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要求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訓練情況,采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訓練興趣,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不斷增強自身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本文主要對激勵方法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淺析。
在新課改教學的背景下,促使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激勵的方法指引學生,幫助學生以良好的態(tài)度投入到田徑訓練中來,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
1 我國高中田徑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1.1 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教師在高中田徑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給學生講解跑步的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然后通過訓練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上課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學生的訓練興趣低下,部分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難以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訓練任務,影響了課堂訓練質量。
1.2 學生對田徑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
我國的升學考試中,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進行排名,再加上高中生的升學壓力比較大,這樣的學習現(xiàn)狀導致學生將大量的學習時間運用到文化課中,對田徑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面對田徑訓練時,部分學生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其中進行訓練,從而降低了田徑訓練的效率。
1.3 師生缺乏有效的溝通
教師在高中田徑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田徑訓練情況和測試成績,在課堂上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再加上高中學生的探究意識較差,他們在田徑學習的過程中,習慣在教師講解完相應的知識點之后,通過訓練的方式不斷進行鞏固學習,缺乏與教師進行探討的意識,從而使得師生在田徑課堂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訓練需求。
2 激勵方法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應用的意義
2.1 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前提,當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采用激勵的教學方式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理參加到田徑訓練中來,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提高學生的田徑訓練質量。
2.2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為了確保激勵方法的公正性,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會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學生的互評結果,建立完善的建立機制,全面分析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情況,通過小組比賽以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2.3 增加師生的課堂互動頻率
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使激勵方法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師生的課堂互動頻率,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訓練需求,結合學生的教學反饋,不斷改善田徑教學的上課模式,提升田徑課堂的教學水平。
3 激勵方法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通過分層訓練的方式,提升言語激勵的使用程度
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不同,導致他們對體育田徑的訓練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激勵方法時,可以通過分層訓練的方式,提升言語激勵的使用程度,利用言語激勵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訓練興趣,促使他們在參與田徑訓練的過程中,感受田徑課堂的魅力。例如,在講到百米跑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以往的體育測試成績,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學生分成身體素質優(yōu)秀和身體素質一般兩種類型,并將這兩種類型的學生,分別組織到不同的集體中,根據(jù)他們的現(xiàn)實情況,制定分成訓練內容。對于身體素質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可以縮短田徑短跑的時間,引導學生在短跑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速度,在學生訓練結束時,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學生在短跑中的姿勢在班級上進行贊賞性分享,這樣不僅達到了言語贊賞的教學目標,還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中,激發(fā)自身的體育潛能。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延長田徑短跑的時間,并將學生在短跑中的表現(xiàn)記錄下來,根據(jù)學生以往的上課情況,進行對比表揚,幫助學生在教師的表揚中,對自身的身體素質形成理性的認識,使得學生在后期的田徑訓練中,能夠以良好的態(tài)度參與其中。
3.2 借助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增強情感激勵的滲透程度
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激勵方法時,除了需要利用語言激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之外,還應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訓練情況,增強情感的應用程度,這樣才能更為有效地打動學生。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在田徑課堂上,以教師的角色進行講課,促使他們在講課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在教師的幫助中不斷進行糾正。例如,在講到田徑長跑時,學生需要掌握跑步姿勢和跑步策略,以往教師通常會在田徑長跑之前,面向班級全體學生講解相應的長跑技巧,然后制定長跑時間,讓學生進行田徑訓練,這樣的上課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影響了學生的訓練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將田徑課堂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讓學生進行講課,由于每個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挑選搭檔進行分組,并給他們留上一部分課堂討論時間,要求學生在探討中制定講課內容。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走到不同小組中進行詢問,增加師生的課堂互動次數(shù),使得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明確講課方向。在第二部分中,教師可以讓不同小組輪流進行講解演示,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在講課的過程中,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還能讓其他同學在聆聽中,對比分析自身的不足,從而在后面講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因為高中生對田徑的了解程度不高,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姿勢演示不規(guī)范或者闡述不完善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位置進行提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情感激勵的應用程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陷,為后面的田徑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3.3 采用趣味競賽的教學方式,提高競賽激勵的應用價值
以往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也會使用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但是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基本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方式,容易導致過于重視自身的測試成績,忽視了訓練反思,從而對自身的田徑訓練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當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激勵方法的教學方式時,可以借助趣味競賽的模式,提高競賽激勵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講到4×100接力賽時,教師根據(jù)學生以往的上課情況,分析學生的短跑爆發(fā)力,并將爆發(fā)力優(yōu)秀和爆發(fā)力一般的學生,均勻組織到不同的陣營中,給每個陣營分發(fā)一些繩子,讓學生用繩子將自身的小腿與旁邊同學的小腿進行捆綁,如果學生在接力賽跑步的過程中,出現(xiàn)摔倒的情況,則需要返回原地重新進行接力跑,最終以用時最短的陣營獲勝。這樣學生為了取得勝利,就會在趣味競賽開始之前,安排陣營成員的跑步次序,商量對策,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跑步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提高競賽激勵的應用價值。在趣味競賽結束時,教師一方面應對排名第一的陣營進行激勵,滿足他們的好勝心;另一方面應對進步速度較快的學生進行鼓勵,使得學生能夠以良好的態(tài)度投入到后期的訓練中來。但是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教師在趣味競賽中激勵學生時,除了激勵獲勝的陣營以及進步速度較快的學生之外,還應注意在競賽中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適當提出他們在競賽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認清自身的訓練現(xiàn)狀,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端正學生的訓練態(tài)度。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激勵方法時,應對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現(xiàn)狀進行全面分析,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情況,通過分層訓練、師生角色互換以及趣味競賽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訓練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師生互動頻率,增強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