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達
摘 要:物理作為高中教學的重難點學科,其晦澀難懂的知識讓學生學習的時候很難掌握物理學習的核心,使學生無法從根本上理解物理的概念性知識。很多物理知識會打破學生的思維慣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到無所適從。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狀,物理教師可以依托于網絡技術之下,不斷地豐富物理教學資源,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網絡資源的共享,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構建一個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智慧網絡課堂,增強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智慧網絡課堂;高中物理;教學策略;信息技術;自主探究
現如今,我國教育部門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進行著不斷地優化與變革,由此對物理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總體來說,就是需要基于物理教學之下,不斷地培養復合型人才,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作為物理教師,必須要根據物理學科的實際特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科學精神。同時,促使學生能夠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引導下,掌握基礎知識,并不斷鍛煉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并且承擔著培養高中生物理素養的重要職責[1]。目前,物理教師長時間不更換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得高中生一直覺得其教學方式死板,同時其教學觀念也過于老舊,這讓物理課堂經常是物理教師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授課,在實驗中更是教師一人獨自做實驗,而高中生只能被動地進行聽講和觀看,完全沒有學習該有的活力,也沒有想要提問的意識和需求,這樣的物理教學效果是極差的。
與此同時,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方式已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被廣泛使用,隨著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部分學校并沒有將相關的網絡教學設備進行更新,這就讓很多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和內容沒有辦法呈現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質量比較差,不僅內容復雜,而且也沒有清晰的推理過程和邏輯,同時,還使用了非常多不實用的展示方式,不但沒有美感,更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由此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2]。
二、智慧網絡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網絡技術,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物理思維是非常抽象的,在沒有實物作為參照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是物理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情境,從而將復雜的物理問題簡單化,并且讓物理知識點以分散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更全面地把握物理課程中的知識點,深度強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讓物理教學更為順利地進行,最終提高其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冊“圓周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演示機械式鐘表時針、分針、秒針的運動情況,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指針的運動特點。通過這一演示環節,導入新課,引出圓周運動的概念。接著,為了更好地貫徹智慧網絡課堂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繼續利用網絡資源,將生活中常見的圓周運動展示在學生面前,如風車的轉動、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觀覽車、脫水桶等。那么,以往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基本上都是直線運動,并且運用單位時間內的位移來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快慢,而對于圓周運動又該如何描述其運動快慢呢?在網絡信息技術的依托下,學生能夠極富熱情地進行學習和分析,最終完成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學習,并能夠了解和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3]。
(二)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協作學習
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讓學生之間使用交流討論的方式學習知識而不是個體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班級的全部學生參與到交流討論活動中[4]。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為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并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絡教學資源,其中,教師可以引入相關視頻、制作課件,也可以制作微課視頻,促使學生進行共享和學習,由此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共享相關網絡教學資源,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享自己找到的相關學習資料,促使小組成員共同分析和研究,最終形成一個嚴謹的知識結果。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重力與彈力”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和思考,力是什么?力作用在物體上,會產生什么效果?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單位是什么?力的大小能測量嗎?如何用圖示表示一個力?通過學生的認真回答,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補充,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原有的物理知識[5]。然后,針對于重力部分的知識,繼續促使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并引導學生圍繞著重心問題進行相應的交流和分析。針對于彈力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視頻演示,視頻中有橡皮筋、彈簧以及橡皮泥等物品,通過演示,向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其分析和研究,從而得出相應結論,有些物體,當引起形變的外力撤去后,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接著,教師帶領著學生進行關于彈力的產生條件、彈力方向以及彈力大小的探究,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
(三)利用網絡技術,開展自主探究
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程度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可以有效通過問題的引導,來促使學生進行相應學習。而在問題的設計中,物理教師需要重視提問的藝術,增強提問的技巧。并且,能夠促使問題環環緊扣,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將問題解決。同時,通過提出的不同層次和難度的問題,可以讓物理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動態化和趣味化,更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在問題研究中自主攻克知識難點。與此同時,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之下,學生可以借助相關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欠缺知識點進行統計,由此找出學生的共同薄弱點,并進行針對性地教學。而且,通過智慧教育,教師可以將學生在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進行統計,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認真、仔細地探究,能夠挖掘出深層次的物理知識,并有效認識和理解相關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自信心和探究未知的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同時激發出學生無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6]。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冊“曲線運動”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播放相關視頻,其中包括導彈所做的運動;汽車轉彎時所做的運動;人造衛星繞地球時所做的運動。此時,學生可以歸納總結出,這些物體的運動軌跡都是曲線。那么,怎樣才能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呢?此時,教師可以繼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網絡教學資源。其中,撐開的帶著水的傘繞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由此可以推出: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在本節課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練習題,在學生做完以后,教師可以進行錯題統計,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直接統計出學生的易錯點,由此可以得知學生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認知不清,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點,進行針對性地講解,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該部分知識[7]。
(四)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實驗教學
新時代的物理教師要以培育高中生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進行演示實驗。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其知識要更加富有深度和內涵,面對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高中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而想要循序漸進地促使高中生形成物理思維,就需要演示實驗的幫助和引導,同時通過演示實驗,物理教師和高中生之間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極大地增強物理課堂的實效性,促進高中生形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究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的依托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并貫穿在整個實驗過程之中,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作為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物理知識,設計和制定有趣的物理實驗,促使學生參與其中,并通過網絡視頻演示,逐步加深學生對具體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好地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二冊“重力勢能”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引導學生觀看相關微課視頻,微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播放“高空拋物”,引出重力勢能的概念,然后講解重力做功的特點,講解相關公式Ep=mgh和重力勢能的相對性以及系統性等。回到課堂學習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并且讓學生通過自已設計的開放性實驗加深對重力勢能概念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通過實驗,能夠回答出相關問題,如“重力勢能是什么?”、“重力勢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等。這樣的教學過程,完全符合智慧網絡課堂的標準,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8]。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對于高中生的思維發展和學習發展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物理教師,需要認知和明確網絡信息技術的實際教育優勢,并將其與物理教學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優化物理教學方案,并與其他物理教師進行認真、細致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促使自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增加。與此同時,物理教師需要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以及構建智慧網絡課堂的層面上進行不斷探究,從而培育出擁有更高物理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朱建萍.智慧網絡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1):182-183.
[2]王娜.大數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教學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5):95-96.
[3]胡茂金.教育生態視域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19(34):103.
[4]陳靜.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整合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2):169.
[5]曹祝基.無處不在的學習——論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06):58-59.
[6]藺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應用微課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3):120.
[7]李高偉、王磊、徐傳軍.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影響[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98.
[8]梁海彬.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新型教與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9(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