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紅

【摘要】目的: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風險管理措施探究。方法:收治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患者100例,分為對照組50例以及觀察組50例,分析在兩組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實施常規管理、風險管理。結果: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在管理后明顯降低(P<0.05)。結論:精神科護理過程中應用常規方式以及風險管理方式,發現風險管理效果更強,可極大減少風險發生,值得推薦。
【關鍵詞】精神科;安全隱患;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19
精神科疾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住院精神科患者受到住院環境、藥物副作用等影響,導致傷人、破壞公物等事件發生概率較大,使護理工作不確定性增加,增加安全隱患[1]。針對精神科患者實施護理首先需明確目前已產生的安全隱患與護理風險。安全隱患主要是指在護理期間存在不確定且有害因素,會直接導致患者傷殘甚至死亡。護理風險不確定性高、風險復雜,存在于護理工作各個環節[2]。因此,應重視對精神科患者住院動態,總結安全隱患,并實施有效處理。本文章對精神科護理中存在安全隱患實施風險管理,效果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收治患者以抽簽形式分組,兩組在年齡以及性別配比有同質性(P>0.05)。對照組患者年齡男30例、女20例,29歲~68歲,平均(44.56±2.41)歲;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8~69歲,平均(43.26±3.77)歲;納入標準:簽訂同意書;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及認可。排除標準:依從性差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管理:主要是加強臨床觀察,將以往產生的風險事件列出,并總結經驗制定對應處理措施。
觀察組-風險管理
1.2.1安全隱患
風險管理需具備專業護理隊伍,且其專業能力以及臨床經驗需豐富,但是醫院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參差不齊,部分人員專業能力不過關,臨床經驗缺乏,還存在責任心不足等限制。很多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年資低,針對安全隱患無預見性。部分人員對醫院制度以及規定不熟悉或是存在僥幸心理,導致安全隱患經常出現。
精神科患者可能存在自智力障礙,經常不配合護理工作,例如拒絕吃藥、打針等,護理人員強制措施期間可能存在軀體疾病意外加重或是損傷等隱患,增加護理風險。醫院基礎設施以及構造與患者基本特征存在出入,例如廁所設置等。
1.2.2風險管理措施
a增加投入
增加醫院內部精神科基礎設施投入,為患者創造整潔以及舒適住院環境。目前,隨著醫改政策頒布以及應用,國家已經對基層醫院以及專科醫院增加投資力度。精神科醫院應積極爭取建設項目。在建設醫院期間需考慮到精神科患者特殊性,保證布局策劃合理。應創設重癥監護室以及搶救室,為搶救患者提供基礎設施以及設備。也可以根據醫院本身住院條件以及資金等改善住院條件,對患者活動多的門、窗、鎖、圍墻等定期檢查,將安全隱患排除。
b加強危險物品管理
外出活動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需對其隨身物品檢查,杜絕危險物品進入病房威脅他人安全。每天護理期間,需檢查床單、毛巾以及衣褲完好與否,若是發現危險物品及時沒收。還需做好風險評估,將護理中存在風險記錄,并制定應對措施。創建風險管理制度,并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c培訓
風險管理工作進行需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綜合實力,針對專業技能欠缺護理人員需加強培訓,并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內容包括安全防范重要性、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制度內容、精神科患者臨床癥狀以及基本特征、防范意識提升的價值、風險管理的作用、風險應急措施等,提升其綜合素質。護理人員還需具備較強責任心,關注患者動態變化,若異常及時處理,豐富臨床護理經驗,提升整體風險管理效率。
d加強檢查與監控
每周2次安全檢查 ,每月召開安全工作會議 ,通報檢查情況及進一步防范措施 。在病房安裝錄像監控設備 ,使患者活動在護士的視線范圍內。對新入院、轉入 、危重患者及特殊心理患者加強巡視 ,實施重點檢查和監控。
1.3 觀察指標
兩組管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
風險事件有自傷自殺、跌倒墜床、投訴、外走等。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行t檢驗、 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管理后,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P<0.05),見表1。
3 ?討論
精神科是醫院關鍵科室 精神科患者其本身可能會存在意識障礙等問題,可能會出現自傷以及他傷等安全隱患[3]。本研究對患者實施風險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風險事件出現較少,主要是由于風險管理將存在安全隱患分析并總結,制定針對性風險管理措施。并在措施落實中,重視精神科患者表情以及臨床癥狀等,促進護理效率提升[4]。護理質量屬于風險管理關鍵,應在風險管理中體現,這就需保證風險管理制度完善,還應具備合格護理人員,并定期考核護理人員,增強其護理技能,減少風險事件發生[5]。
綜上所述,精神科患者護理期間,通過風險管理可預防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降低風險發生率,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郝利英.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風險管理措施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18(13):249-257.
[2]王祖菊.精神科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19,11(5):100-101.
[3]李鳳香,陳曉燕,曾偉嫻,等.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流程再造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8,8(7):52-54.
[4]黎艷鮮.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風險防范措施[J].護理學,2018,4(4):P.76-79.
[5]向蓮玉.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流程再造中的應用價值[J].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8,9(11):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