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我院2020年2—10月期間內診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50例)實施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參照組(50例)實施傳統醫生主導-護士從屬的護理模式。對比兩組心功能、并發癥發生率和住院次數。結果:試驗組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參照組;試驗組住院頻率低于參照組;且在并發癥上,試驗組發生率(6.00%)低于參照組(16.00%),差異較大(P<0.05)。結論: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減少并發癥,促進病人康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72
急性心力衰竭作為心力衰竭中最危險的類型,具有發病急、發展速度快、病情嚴重、預后差的特點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心源性休克死亡,危及病人生命安全[1]。隨著中醫的發展,中醫治療和護理的優勢逐漸被臨床所關注,本文在西醫臨床護理路徑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優勢,對該疾病病人采用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均來自2020年2—10月,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參照組男女人數分別有28例、2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8~70歲,均齡(59.15±8.65)歲。試驗組男女人數分別有26例、2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6~71歲,均齡(58.87±8.19)歲。100例病人經告知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基線數據對比無顯著差別(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實施傳統醫生主導-護士從屬的護理模式,遵循醫囑給予病人常規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監測生命體征等護理措施。
試驗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1)入院當日:病人入院后,在最短時間內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發展程度及基本資料,輔助病人進行相關檢查,監測病人生命體征,給予病人對癥治療;為病人及其家屬講解該疾病的發病機制、預防措施等,在講解過程中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提高病人治療自信心和依從性。(2)住院期間:給予病人情志調理,對病人講解中西結合治療臨床護理路徑的好處和目的,提高病人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引導病人傾訴內心真實感受,讓其將心理不良情緒宣泄出來,做好心理疏導與安撫工作,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給予病人膳食調理,囑咐病人少食多餐,多使用蔬菜、山藥、魚類等食物,黃芪、薏苡仁可用開水沖服,限制病人鈉鹽和水分的攝入量。待病人可以下床后,指導病人進行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每日可訓練10~20分鐘。遵循醫囑給予病人對癥治療,可給予病人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同時給予病人益氣強心的中藥治療,告知病人用藥相關注意事項等,密切監測病人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病人呼吸頻率和咳嗽情況等,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3)出院指導:輔助病人辦理出院手續,告知病人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告知病人藥物服用方法等,囑咐家屬監督病人遵循醫囑定期服藥,保持清淡飲食等??梢越⒓毙孕牧λソ卟∪宋⑿湃旱龋谌簝榷〞r上傳疾病相關知識,提醒病人定時復查等。
1.3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護理后心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徑(LVEDD),同時記錄兩組病人1個月內住院頻率。(2)統計兩組心律失常、心絞痛、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2.0軟件分析,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和住院頻率
試驗組LVEF和CO均高于參照組,試驗組LVEDD低于參照組;且試驗組住院頻率低于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較大(P<0.05)。如表1。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由心臟收縮功能受損或舒張受限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其中急性心力衰竭危險性最高,極易導致病人死亡。臨床護理工作在該疾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國目前仍采用傳統的醫生主導-護士從屬護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臨床護理路徑將病人的具體病情和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相結合,制定完善的護理程序,為患者提供流程化、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病人臨床癥狀,促進病人健康恢復,進而提高病人及其家屬的滿意度[2]。
中醫注重整體、辯證,在該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能明顯改善病人心功能,且能調節神經內分泌體系,避免心肌重構,防止心肌細胞死亡,保護心肌。本文將西醫原因的急性心力衰竭臨床護理路徑結合中醫護理應用于該疾病病人治療中,結果顯示:試驗組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參照組,住院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差異較大(P<0.05)。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能為病人提供規范化、程序化及標準化的護理措施,更有利于病人健康恢復,改善預后,降低病人發病頻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療過程中,可促進病人心功能改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加快病人身體恢復,可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汪晶.不同擴血管藥物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3):61-62.
[2]魏芳.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