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花
摘要:隨著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學生培養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基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統編教材的使用,在教學方面的創新要做到與時俱進,對于死板的教學模式要及時創新,提高有效教學的運用效率。用發展的、動態變化的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基礎課程與入門課程,對于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培養是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勢不可擋。本文對靈活運用統編教材,培養學生基礎素養的運用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靈活運用;統編教材;培養;小學生;基礎素養
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基于統編教材,教師開展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變與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當下的教學模式,對統編教材教學模式的研究有限,學生的素質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基于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將其與基礎素養進行結合,期望有效地彌補統編教材教學中教學研究的缺陷,并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1]。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教育教學活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將培養的目標著力于學生基礎素養的培養。
一、加強學習科學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
當今我國在信息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基本處于領先的地位,我國各行各業對于學習科學技術的運用已經較為成熟了,將信息科學技術運用于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技術的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將信息科學技術與語文課堂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將基礎素養直接體現出來。把信息科學技術運用于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它的教學輔助作用,在促進教學進度的基礎上,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學生對新鮮的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進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十三課《父親、樹林和鳥》的教學中,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與此有關的影片、音頻、短視頻、或者圖片,使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如同身臨其境般的真實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輕松愉悅的課堂有助于學生對于課文知識進行更好的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在最大程度上可以達到共情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提高課文的掌握效率,在經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后,學生對感恩也有了認識,這對于學生基礎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加強學生對于生字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產品被廣泛地運用于生活中,使得學生手寫文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種類繁多的輸入法逐漸地代替了手寫。雖然學生在電子產品中文字輸入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學生在書寫方面的能力卻越來越差,處于逐漸退化的狀態[2]。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相應的做出一些創新與改變,結合生字的特點和特征,在教學中利用分散記憶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記憶,同時還可以適當的增加學生進行練習的時間,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生字進行有效記憶的能力。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猜謎語、圖片教學法等等進行高效的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基礎素養。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不懂就問》一課的課堂教學時,學生通過對象形文字的學習,逐漸地感受到漢字所要表達的意境,激發學生對于漢字學習的興趣。對于生字教學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圖片,對漢字演化的過程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教師可以結合漢字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猜字的游戲,或者舉辦“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生字的學習,進而擺脫傳統的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讓生字學習的課堂變得活躍、輕松,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適當結合實踐教學
語文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作為語言課程的基礎學科,教材內容的學習是很重要,但是學生實際運用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只將目光落在教材內容上。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切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基礎素養。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利用環境因素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通過對自然中花草樹木等的實際觀察,切實地感受大自然所孕育的生命,深切的感受在春天里萬物復蘇的氛圍,在經過實際的感受與體驗之后,對于作者要表達的含義也就能夠比較容易的理解與記憶了。
四、增加學生閱讀的積累量
閱讀是小學生擴展思維與擴展眼界的最好方法,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環節,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對于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更好地熟悉與理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主題進行閱讀拓展,也可以緊緊圍繞已有的閱讀素材進行基礎的閱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掌握,引導學生對其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第六課《泊船瓜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詩詞展開學習時,要進行逐字逐句的學習,對于文中的每個字都要進行仔細的品讀,所以對于文中的每個字的細節都可以進行品味[3]。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可以以此作為基礎,進行拓展教學,與這首詩在情感上具有類似的詩還有《春望》、《靜夜思》等。拓展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泊船瓜洲》這首詩的主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改推動的發展要求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被越來越重視,在教學中,教師越來越多的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與支持,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進行探索與研究。在語文教學中,要逐漸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對課文能夠進行閱讀,并分析和理解課文的含義,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谛W生特有的設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進行有效教學,進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不能進行遏制,鼓勵學生積極成為一名知識的探索者。
六、實現課本教學靈活化
基于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進行有效教學的第一步。統編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對于主體的一致性和內容的靈活性把握的比較好,因此,在進行相關主題的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的認識,結合課后的練習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點語句和段落進行解析與品讀,進而在教學中實現課本教學的靈活化。統編教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探究鍛煉也是較為重視的,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通過不同的思考思路、不同的思考角度以完成對課文的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在進行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珍珠鳥》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在文章的結尾處,可以對文章的主旨進行總結與提煉。對于這篇文章,作者并沒有直言對珍珠鳥的愛意,但是在對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都可以發現作者對珍珠鳥的疼愛與憐惜之情。對于學生來說,這種細膩的表達手法與直抒胸臆相比更加值得學習與借鑒。在自主探究環節,通過引導學生找出蘊含表達對珍珠鳥情感的語句,進而找到作者進行寫作的順序與思路,在對語句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進行了深刻的體會,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結束語
融入基礎素養的課堂才是具備了人文素養的好課堂,在教學中同時教會學生做人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基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的基礎素養進行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對學生基礎素養的培養意義重大。
備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活”用統編教材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科基礎素養的教學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689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念.探究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0):10-11.
[2]夏秀蕊.基于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0):124-125.
[3]張煒.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新價值與新應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