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紅
【摘 要】對于初中生而言,語文的實踐應用主要體現在讀與寫兩個方面。而伴隨著全新統編教材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和落實,身為初中語文教師,該如何利用全新的教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其語言表達技巧,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統編教材;作文教學;分層教學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對寫作部分的要求在于“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夠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寫作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初中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其所包含的寫作訓練模塊包括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重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和想象——而要想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達成對學生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科應用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發掘統編教材的價值:
一、遵循課標要求的教材應用
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要求,所謂“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分別是從寫作內容以及語言表達(語言表達技巧是初中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訓練內容,本文中暫且不予論述)兩個角度所提出的,而要想將這八個字落實到實處,就要分別從內容結構和文辭修飾兩個角度,對學生基礎寫作技能進行訓練。
二、有目的、有計劃的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不同的閱讀積累、生活感悟,往往促使其語言表達和實際作文能力有所差異,因此針對這種差異化展開“定制式”的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統編教材在寫作模塊的設計上并沒有采取分層命題、布置教學任務的呈現方式,但是我們卻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恰如其分的規劃。比如針對寫作基礎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可以直接放手讓其自學,亦可鼓勵其從優秀的模范作文當中選取寫作亮點,為其他同學參考;而對于寫作存在心理障礙,或者不擅長于言表的學生,我們可以讓他們先從閱讀練起,從教材所提供的各類范文當中尋找素材、亮點,和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比如學生可以吸收教材當中的四則寓言以及其背后蘊含的道理,作為議論文表達的重要論據;比如上冊關于貓、狼、鳥等的課文當中,學習和掌握“大家”的描寫方法和措辭技巧,讓學生從他們的文字當中找感覺、找方法,逐漸克服寫作的心理障礙。
三、聚焦中學生的作文需求
按年齡說,中學生正處在成長的磨合期,其人生閱歷、思想情感必然有不成熟的地方,而這些現象反饋在他們的作文當中,時常會折射出文字比較隨性、缺乏邏輯、敘事脈絡不夠清晰、中途置換主題這樣的狀況,而初中生加強作文訓練、提高語言表達和敘事能力的關鍵,就在于對這些問題的破解,即我們要充分認知到初中生真正的作文需求體現在哪里——即如何講出事情,如何將事情講清楚,如何將事情說漂亮。比如“寫人要抓住特點”這則作文教學內容,我會為學生限定作文場景,比如“星期六的早上在公交車上為一位老奶奶讓座”,并分三個片段讓學生進行練習:
片段一:以基本要素的形式講出這件事情。
片段二:加入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將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講清楚。
片段三:加入描寫部分,包括讓座時“我”的心理活動、老奶奶的神情外貌、周圍乘客的反應等。
事實上片段三是最契合教材所布置的教學內容要求的,但是由于很多學生的寫作基礎并不足以支持其直接過渡到這一部分,所以我為學生安排了過渡式的片段練習,如此更能滿足其學習和練習的需要。
四、分類指導
很多優秀的傳世文學作品,其誕生之初并非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模樣,而是經過作者不停的琢磨、修改,才蛻變成閃閃發光的文學巨著。賈島昔日的“推敲”之舉,恰恰從側面印證了文字修改、磨合的重要性。所以說寫作結果的好壞,與后續的修改有著非常直接的關聯性,但我建議這個修改的過程并非由我們單獨掌控,而是要加入學生自己“推敲”的過程,同時結合我們的意見進行匯總。初中一年級為例,其對于寫作部分的重點限定在學會記事、抓住重點、思路要清晰等方面,而圍繞這些內容所展開的培養方式,無外乎是對學生文字內容的駕馭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完成一個記敘片段時,會習慣于翻閱教材、翻閱課外書,將其中的優秀辭藻、華麗的段落添加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增補和修飾之用,這雖不失為一種評價方式,但是卻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文章,且一味模仿容易讓學生失去自己的行文特色。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二次點評時,要對學生的自我修改方面也進行適度的點評,讓學生有所汲取。
總而言之,隨著當前我國統編教材的日漸推廣與使用,部分地區將面臨全新教材所帶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塊的改革。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新教材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更加層次化、步驟化和遞進化,只要我們充分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當中的大量內容與信息,其將會為廣大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和作文感知,會讓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于從真實的世界中吸收和捕捉靈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唐建新.寫作教學的艱難探索——關于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寫作部分的編寫[J].語文教學通訊,2017(08):65-68.
[2]王佑軍.抓住核心素養,用好部遍教材——以七年級上冊為例[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