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冠京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教育的重難點。教師結合班級學生作文寫作現狀,積極突破傳統教育方式限制。不斷創新實踐新型作文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作文教育指導。使學生創作出優質佳作,熱愛寫作,進而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研究
作文寫作能反映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情況,對教師教育而言,作文教學是沒有固定、單一方法的,其需要教師在長期教育摸索實踐中總結出適應學生作文學習的方式,才能達到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傳統作文教育下,學生作文創作思想容易受限制,所寫作內容中規中矩,卻不出彩。也有很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心中有想法卻不知如何組織語言良好輸出。教師從問題出發,反思作文教學現狀,探索作文教育有效路徑,進而提升學生作文創作能力,為學生后續寫作與發展做好鋪墊。
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育方式局限,學生作文興趣缺乏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傳統,如在作文教學中,常針對相應作文主題展開硬性化教學,告之學生如何進行寫作,或者要求學生記性優秀作文背誦等,學生作文學習相對被動。同時,教師忽視對學生作文創作興趣培養,使得學生很難在作文學習上有明顯突破及長足進步。教師應結合作文教學內容,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創新實踐作文教學方式[1]。給予學生全新的作文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強烈作文學習興趣的激發下開動腦筋,調動語文語言知識儲備等,實現更理想的作文創作。
(二)作文教學缺乏拓展,學生寫作思維培養不足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圍繞教材指引的作文寫作方向及目標進行適宜的拓展教學,使學生作文創作視野不局限于教材,而能以教師的科學引導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但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作文教學缺乏有效拓展。這會使得學生寫作思維嚴重受限,學生對于寫作的大部分認知僅局限于教材,當面對不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或針對事物以寫作表明觀點等,學生由于寫作思維的受限無法展開調動思維能力投入作文寫作。作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創作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在寫作中彰顯個人創作風格及魅力,同時使學生作文創作能夠真正言之有物。但教師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作文寫作過于中規中矩,全班作文創作大同小異,毫無出彩點。
二、小學作文教學方法探究
(一)發揮語文教材優勢,展開豐富的作文寫作活動
教師為達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作文創作能力。首先,應從語文教材內容出發,挖掘寫作要素,展開豐富的作文寫作活動。吸引學生作文寫作興趣,使學生在活動積極參與中強化作文寫作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以語文六年級教材中“學寫倡議書”為例,教師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從關注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等主題展開有意義的倡議書寫作,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著眼于生活實際,進行有意義的寫作活動訓練。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展開倡議寫作構思[2]。以文中以宇航員“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太容易破碎了!”進行反思,文章中為學生進行環境主題倡議書寫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地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本可以再生長,由于人類隨意破壞,毀壞自然資源,造成生態災難;移居其它星球在目前來看并不現實等,以此作為倡議書堅實的理論依據,能引人深省。教師根據國家為環保做出的重要舉措——垃圾分類充實倡議書內容,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倡議書中,指導人們了解垃圾分類常識,并在其中列舉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投放等。通過教育與引導學生寫倡議書,強化學生環保責任觀念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態環境的重要責任與使命,以有效作文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二)從學生寫作思維培養角度出發,適度拓展寫作內容及類型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從語文教材內容出發展開豐富的寫作活動外,還應從學生寫作思維培養角度出發,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輔助等手段適度拓展學生寫作內容及類型,激發學生寫作思維。使學生在有效的寫作思維培養下,面對不同類型的寫作內容能游刃有余應對,熱愛作文創作,指導學生寫出更多優質好文。以《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文為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不同地區人們慶祝傳統節日的場景,引導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聯系生活實際,強化學生傳統文化認知、理解與學習,在此基礎之上以傳統文化為主題展開作文拓展寫作訓練。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向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尊重、熱愛傳統文化意識,并在不斷的學習中有能力將祖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揚,寫作便是有效途徑之一。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呈現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內容,學生觀看后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腦海中浮現出與家人一起度過傳統節日的場景。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拓展寫作,如以傳統節日中難忘的回憶進行寫作,表達對節日寄托的深厚、特殊情感;結合家鄉傳統節日文化特色展開寫作,加深對家鄉文化的了解,立足生活實際,以語文知識所學通過作文創作的形式將其表述,提升作文創作的意義,讓讀到自己作文內容的人也能了解自己的家鄉傳統文化、民風民俗等,從而心生自豪,提升寫作能力,表達更真摯、美好的情感。
(三)以讀促寫,培養學生積極閱讀并指導作文創作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達到作文教學的更有效性,教師還應從語文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出發,拓展閱讀學習內容,教育指導學生以讀促寫,通過豐富的閱讀積累,強化學生作文寫作,同時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進而提升綜合寫作技能。以《少年閏土》為例,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各個形象鮮明,以人物描寫反應社會現實。教師以本文為啟示,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學習魯迅相關寫人作品,如魯迅筆下的“長媽媽”、“祥林嫂”、“阿Q”等,以典型人物及事件閱讀學習引發學生寫作反思。學生可以從現實生活或從閱讀中了解的不同人物展開寫作,寄托創作情感等。教師教授學生人物寫作的方法,包括人物外貌、動作、語言以及事件等,豐富學生寫作方法,提升相應寫作技巧,達到寫作教學的更有效性。
結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方法限制,結合學生作文學習情況不斷創新實踐新型作文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作文寫作興趣,提升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實現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唐華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 014(002):93.
[2]成映紅.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 天津教育, 2020(5):161-162.
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思陽鎮第二小學 廣西 防城港 53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