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跆拳道的發源地雖然不是我國,但是在我國也流傳了許多年。而且跆拳道是一門非常崇尚禮儀的運動,而跆拳道禮與我國所恪守的禮儀精神不約而同。在跆拳道比賽中可以看出,雙方選手從開始到最后都會向對手鞠躬示意,由此可以看出跆拳道選手的內心,都會秉承著向對方表示敬意和學習的心態。而且在跆拳道中一直秉承著“以禮始,以禮終”的禮儀精神,這種心態及禮儀精神在體育競技中同樣適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完全可以融入跆拳道禮,從而對學生的心態以及品格進行更好的鍛煉和培養。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通常對禮儀概念還較為淺薄,但這個年齡的優勢在于可塑造型強。因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在體育課堂中滲透進跆拳道禮,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禮儀的概念,讓學生擁有基本的“跆拳道禮儀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發育。
1 跆拳道禮的表現方式以及精神所在
跆拳道選手會穿戴好服裝再進入到比賽場館,首先會向國旗以及教練行禮,以此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也是對教練表示尊敬,并向對手鞠躬敬禮以此表達對對手的尊重。在比賽結束后,也會鞠躬示意,以表示對對手的敬佩。在日常的跆拳道訓練中,也會將鞠躬禮貫穿其中。由此可見,學習跆拳道的基礎就是要學習跆拳道禮。也可以看出跆拳道是將禮儀作為基礎的學習標準,在通過跆拳道學習達到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要將禮儀精神貫徹到整體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跆拳道教學課堂中可以發現,在滲入禮儀教學下,跆拳道課堂組織紀律性極強,在規范學生行為舉止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尊師團結、修身尊法、嚴于律己文明禮貌的精神理念。
由此可以看出,跆拳道禮其實與我國的武術精神,以及體育精神大致相似。這種禮儀精神可以培養人們尊師敬友、勇敢頑強、不畏艱苦的精神,因此非常值得引用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去。
2 跆拳道禮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滲透作用
2.1 讓學生明白禮儀的重要性
無論是跆拳道禮還是我國儒家學說的“知書達禮”,基本含義上都是殊途同歸,重點都是一個“禮”。而且在歷史文明的不斷變更中,可以看出“禮儀”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要素。而且禮儀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人與人交往之間必備的因素,同時也是各項工作發展進步的關鍵。由此可見,文明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禮儀。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就要讓學生明白禮儀文明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禮儀知識以及概念,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社交和生活學習。
2.2 培養學生體育精神
跆拳道的初衷就是為了強身健體,這與體育競技的目的是相同的。而且跆拳道一直推崇的“以禮始,以禮終”的體育精神,在奧林匹克精神推崇的友誼、團結、理解和公平競爭中同樣適用。跆拳道禮儀的目的,就是對了表達對對手的尊敬以示團結友愛,這與體育精神不謀而合。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將跆拳道禮儀融入進課堂中。讓體育課堂也變成“以禮始,以禮終”,進而加深學生對禮儀的認知,讓學生通過跆拳道禮認識到奧林匹克精神,以此來幫助學生培養出優秀的體育精神,達到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
2.3 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體育具有較強的互動性,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體育課堂中融入禮儀的教學概念,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鑒于體育精神與跆拳道禮精神有著不謀而合的概念,所以在體育課堂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跆拳道的授課方式,并加以改善,以此來貫徹禮儀的重要性,并以跆拳道禮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合理的制約,從而讓學生在規定中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例如可以規定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必須時刻保持好隊列,有問題請教老師前要喊“報告”,如果擅自離隊要請示老師,如違反規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身體承受能力,給予一定體能的懲罰,以儆效尤。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心智還未成熟,但是可塑造型強。因此在部分硬性的制約條件因素影響下,可以幫助學生改正不好的習慣,從而建立起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2.4 培養學生尊師敬友的精神
跆拳道禮儀對于學生的尊師敬友精神十分看重,而且尊師敬友的良好品格,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學習與溝通交往,也是促進校園乃至社會和諧發展的優秀要素。因此我們要吸取這種良好的武德精神,并運用到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去。例如在體育課堂田徑教學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以跆拳道禮的授課方式為基礎,讓學生在田徑競技項目練習開始前,要相互問好,準備就位好時要向教師致意。在比賽結束后,要對優勝的選手進行敬禮致意,從而表示敬佩,并以此來達到培養學生尊師敬友的目的。而且,跆拳道本身就是一項“內外兼修”的武術運動。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進行跆拳道比賽的觀摩,從而加深學生對跆拳道禮的概念。
3 結語
總而言之,跆拳道禮是一種良好的禮儀以及道德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較好的禮儀概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尊師敬友的精神,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師要在體育教育中合理的融入跆拳道禮的精神,從而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兼顧德育能力的培養,以此來實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青園小學萬芙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