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建設,必然存在著學校件教育的一定需求。教師要了解這類平臺具有的教育功能,并利用其網絡屬性和對外功能,做好對學生學業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放慢的教學工作,讓學校教育獲得一定的技術動力。而學校教育所實行的網絡教育實踐路徑,要圍繞教師對平臺功能的使用和對學生思想的教育,落實糾正學生錯誤行為、保護學生網絡隱私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學校教育;網絡教育平臺;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學校教育是中國培養大量科技人員的最根本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無法取代的教育價值。教師要結合網絡教育平臺具備的技術優勢,打造利于學校教師的平臺實踐路徑,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并糾正他們在思想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自身出現的錯誤行為,保護好學生使用網絡教育平臺的學習過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學生教學工作,避免學生出現違背法制道德的行為。
一、“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建設需求
(一)推動學校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
傳統學校教育具有強大的基礎設施環境,能夠讓學生享受到優質的學習體驗。但這種教育弱化了課程本身的教育功能,更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怎樣的好處,存在一定的功利主義和消費主義思想,不利于學生形成服務社會工作的良好道德品質。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建設“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可以將教師教學過程重視對課本內容的講解,不對教學環境進行硬件配置上的過關要求,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向更高水平上發展。
(二)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學校教育對學生學業基礎水平的要求較高,需要從語言、體能等多個方面,實施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這使教師存在教室教學環境中的緊張情緒,在進入工作狀態后相對專注,不能夠圍繞個別學生的錯誤學習行為,進行學校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能夠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可以讓教師以線上教學資源的形式,開展對學科文化知識的重要講解,實行面向所有學生的科學教育方法。
二、“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實踐路徑
(一)重視網絡教育平臺的功能展示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德育教育作為執行所有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而一旦教育失去了幫助他人獲得價值的屬性,只在乎受教育者的學習權利,就會出現極為失敗的學生教育成果。在社會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件,某地區初中女學生在殺害其母后,謊稱女子丟失尋找未果,最終受害者丈夫在家中冰柜里找到了她的遺體。學校教育要對學生的家庭教育進行填補,防止他們出現任何的違反犯罪思想,通過網絡教育幫助學生認清社會的殘酷現實,避免學生沉溺在課本知識中,形成沒有道德底線的不良社會人格。教師在利用“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為學生展示有關所學知識的客觀事實,培養他們分辨事物正確性的個人能力,減少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出現注重享樂的消費主義思想,讓學生能夠學會尊重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為他們展示豐富多樣的網絡教育平臺頁面功能。這種類型的網絡平臺,通常具有學生登錄入口,能夠讓學生在線觀看到許多教學資源。教師要在展示平臺功能的過程中,教會他們如何使用平臺資源完成學習任務,使網絡教育平臺發揮教育學生的良好教育教學水平。同時教師可以適當隱藏一定的平臺功能,對學生的不合理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
(二)強調網絡教育平臺的教學特色
學校教育在建設“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的過程中,要了解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在平臺互動頁面中啟動學生意見資訊活動,并在教室教學環境中進行思想政治相關事件的討論,增強網絡教育平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特色,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所提供的學習建議。教師要合理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行為錯誤,在平臺功能中增加學生叫醒服務,使學生能夠在使用網絡教育平臺的學習階段,避免因個人原因出現的不作為,減少部分學生出現的走神、睡覺等不良現象,在不侵犯學生隱私的大前提下,了解他們是否存在不認真學習的思想動向。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道理,感覺到無法接受甚至是反感,不理解教師和父母的嚴格教育要求,容易出現刻意違反學校教育規定的學習行為。教師應及時制止學生出現的不良思想意識,用描述社會話題的談話形式,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思想問題和錯誤行為,執行對學生平臺社交狀態的隱藏,避免部分學生出現被社會人員惡意騷擾的學習狀態,也讓他們過度暴露自己隱私的舉動,使網絡教育平臺能夠應用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具有一定的教學特色和實踐效果。教師要與學生溝通他們自己賬號的異常行為,對學生遭受到的網絡詐騙進行舉報,用實際行為開展覆蓋所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結語:
教師要對“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的建設,存在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思想道路,并做好平臺的科學實踐分析,將可行路徑實現在面向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征集學生意見、整合教學資源,打造適合學生學習的平臺網絡教育環境,并將其結合學校教育的良好教室環境和基本配套設施,進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實踐,讓學校教育呈現出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學生輔導優勢。
參考文獻:
[1]王晶華,韓曉雨,陳肖東.“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9,000(006):P.54-55.
[2]張穎.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政治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長江叢刊,2020, No.498(33):149-150.
[3]李羽佳.“課程思政”網絡教育平臺建設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000(012):47-49.
作者簡介:劉靖(1987.6-),女,漢族,湖南常德人,學歷:博士在讀,職稱:講師,從事教育管理,教育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湖南常德 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