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建
摘 要:法學青年教師是法學實踐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是法學教師隊伍的生力軍與后備軍。法學青年教師應具備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法學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應注重職業素質,加強崗位培訓,實施掛職鍛煉,以信息化的實戰交流平臺,轉變青年教師的工作方式。
關鍵詞:高校;法學專業;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法學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往往更側重于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然而,隨著高校的應用型轉變及法學教育職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實踐教學逐漸成為與理論教學并重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法學實踐能力,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法律實踐中,需要加強法學教師的實踐能力,尤其是提升法學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一、法學專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經調查發現,無論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內一流法學專業高校、地方重點建設高校還是一般普通高校,在確定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方面大體相同,要求畢業生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系統掌握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從事法律專門工作的實踐能力。與之相適應,作為傳道授業的法學專業教師應當具有相匹配的教學能力。所謂教學能力是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順利從事教學活動所表現的一種心理特征。一般包括教學認知能力、教學組織與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教學認知能力是指教師對所教學科的定理發展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對所教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學策略的理解程度。其反映著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教學認知能力直接影響教師對所教學科內容的選擇和分析,知識的有效組織和呈現方式,是提高教學工作效能的前提。而教學組織操作能力則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教學成效,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系統管理和操作能力。
包括言語表達能力和非言語表達能力。這是課堂教學中最直觀、最基本的教學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是指教師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且有組織地對教學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現象進行研究,以探索和認識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時所必備的心理特征。當然,對于法學專業教師而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法學理論知識和法律實踐能力是教學能力的基礎。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截止至 2019 年,全國已有 53 所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培養了近萬名法學博士,已經基本能夠滿足高校對高層次法學教師的需求。一般而言,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代表其具有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滿足法學專業本科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儲備。然而,教學乃是一門實踐學,有其獨特的原理、原則和方法、手段,未經培訓和歷練,無法達成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教育部、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均規定了新入職教師要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合格才能取得高校教師資格。有些地方的崗前培訓仍是老三門課:“教育知識與能力”“高等教育法規概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些地方的培訓內容更加突出教學技能,如廣東省教育廳發布《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指導意見》指出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素養與理念”“教學理論與技能”“信息技術與運用”,參訓教師還須參加不少于一個學期的教研實習,以提升教學科研的實踐能力。
法科生沒有經過系統的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和訓練,不僅缺乏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不能完全掌握教學規律和規范。經過短暫的崗前培訓,不足以滿足現代教學需要。實踐證明,不僅新教師普遍缺乏教學能力,部分老教師同樣也缺乏良好的教學能力,有的老教師甚至還缺乏法律實踐能力。教學能力、法律實踐能力短缺,制約了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需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缺乏有效實踐鍛煉的客觀原因,也有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主觀原因,需要從學校制度機制層面和教師個人主觀層面加以解決。
二、高校法學專業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
(一)提高法學青年教師的入職門檻
如今,多數高校在進行新教師的招聘和考核中,仍多看重于學歷學位或科研能力,對總體的職業素養并沒有實質性的要求。這樣就會使這些高學歷的畢業生只是從校園走向了另一個校園,有知識的儲備,卻只是紙上談兵,缺乏真正處理法律實踐問題的經驗。提高對新進法學青年教師的入職門檻,增加對法律實務經驗的要求,這樣就會促使想要加入教師隊伍的畢業生自主地去參與法學實踐,從而提高自身的法學實踐能力。
(二)調動法學青年教師提升的積極性
1.改革職稱評定制度
青年教師比較注重職稱的評定。現行的教師職稱晉升標準基本都是以科研為主,教學為輔。教師都注重于發表文章、出版教材、課題申請等,而無暇顧及其他。為達到評職的標準,青年教師往往將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忽視了實踐教學。為了調動法學青年教師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可以改革學校的職稱評定制度,將實踐教學的考核結果納入評職標準中。并將科研與實踐結合起來,增設與實踐教學相關的科研項目,既促進了實踐教學的發展,又完成了科研方面的工作,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法學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2.完善相應獎勵制度
青年教師有積極進取的熱情,想在工作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完善對法學青年教師實踐教學成果的獎勵制度,是對青年教師很好的促進機制。通過教學競賽、學生反饋等方式,對實踐教學能力特別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能促進青年教師將實踐教學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總之,為實現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高校要在體制、機制上保障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新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育人道德水平,增長知識,把握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克服幾個常見問題,內外結合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鈺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09(8).
塔里木大學 8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