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嬌獻
摘要: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結合,極具現實意義。一方面提升教學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幫助學生拓寬學習路徑。基于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教學實踐中的預習環節入手,進行課堂教學、教學后的輔導鞏固,以此達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拓展學生語文知識視域。同時,展示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結合策略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高年級;結合策略
前言:
信息技術作為教育領域新寵,以其快捷有效的輔助工具模式,受到廣大教師的喜愛,并積極應用與教學中,起到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的作用。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針對語文教學特點,應注重通過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以此達成高效率的教學課堂。同時,通過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展示、課后鞏固等教學模式,達成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結合成效。
一、課前預習結合信息技術,促使預習有效
語文作為語言與文字教學的基礎學科,課前預習在整個教學環節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并通過預習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助力,以此減少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盲目性。同時,教師在進行預習教學活動的指導教學時,可結合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通過短視頻的模式,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自主預習,以此提高學生課前預習有效性。針對預習的內容,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制作,并在制作過程中融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問題,使學生預習時一目了然。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針對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自主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溝通探討,有效地理解預習問題。
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預習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習目標“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孩子,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的少,憎恨封建社會。深受人民愛戴的人”通過預習,可以列舉出課文中魯迅先生這些品質的具體實力,進而學習人物品質的寫作的方式方法。針對這樣教學目標,達成“學習會給課文加小標題”的教學重難點。針對這樣預習內容,教師可通過制作預習小課件使學生通過小課件視頻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的生平,了解到至今為止都收到人們喜愛的原因。通過預習小視頻,學生還了解到作者周曄的生平以及這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寫作時間及背景。同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結合下的預習教學環節,了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內容,提升自主進行語文預習能力進而在聽課過程中有目標進行,提升聽課效率。
二,課中授課結合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結合策略,可以有效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語文知識視域。同時,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展開教學,進行優質教學課件的研發,豐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資源,有效達成知識擴充的教學目標。并通過實踐過程的具體實踐,以教學內容為導向,梳理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并通過這些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教學資源的應用,成為助力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有力教學手段。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注重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優質的微課、多媒體等教學課件內容,優化課堂教學,充盈教學內容,為教學與學生做出更好的服務,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如,在《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教學時,教師就可通過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結合,達成讓學生跟隨外國名著的腳步,了解世界名著的主要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整個故事梗概,以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出來:“從前,有一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到過世界的很多地方,碰到過很多危險,但他毫不畏懼,為什么呢?”學生跟著教師的這樣引導,進行多媒體視頻的觀看,通過視頻中魯濱遜“野人”般形象的出現,了解到魯濱遜自己在海島生活的艱辛,同時,通過節選內容,對重點內容進行展示“我現在處在一個令人憂傷、沒有語言交流的生活場景中”寫出魯濱遜孤獨一人,通過“但我必須接受這種生活,并且一天一天過下去”感受魯濱遜的堅強與勇敢。學生通過教學中教師的展示以及步步引導,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進而提升這節關于外國文學的教學效率,助力學生對外國文學過時的關注,拓展知識視域。
三、課后復習結合信息技術,鞏固教學成果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復習,以此通過結合信息技術,達成鞏固教學成果的作用。基于課后復習對學生教學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性,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把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微課小視頻,使學生可以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理解的部分進行回顧,進而進行復習鞏固,查缺補漏。學生通過這樣的復習,扎實教學內容,并提升學生自主復習能力以及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通過教學課堂微課視頻的錄制,熟練進行應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手段,豐富自身的教學實踐技能,有效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達成。因此,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微課視頻進行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觀看,進行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以此助力學生復習效果的達成。
如,在進行《京劇趣談》教學時,教師就可通過制作微課小視頻,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微課復習,進而通過反復的觀看,進一步深層次對京劇中豐富的臉譜、馬鞭的道具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通過教師教學過程中播放的京劇選段,再次深深體會欣賞京劇作為“國粹”的魅力,養成獨立之主進行復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而達成復習鞏固教學的有效性達成。促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結合的復習鞏固,拓寬對我國京劇等藝術表現形式的認識,有效鞏固教學成果。
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結合策略的有效,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結合信息技術,促使預習有效,并課中授課結合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進而通過課后復習結合信息技術,鞏固教學成果。基于此,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通過兩者結合的教學實踐,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拓展學生語文知識視域,達成信息技術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結合成效。
參考文獻:
[1]宋有錄.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2):147,153.
[2]李發正.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嘗試與體會[J].學周刊,2020,(13):113-114.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潭埠鎮茵果小學 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