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誼
摘要: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目前高中加大了對藝術和興趣類科目的教學力度,在教學中也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提升,力求達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的新目標。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成為了主要的任務,這一目標的設定需要伴隨音樂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成果。本文將介紹一些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鑒賞能力培養
引言:
音樂鑒賞能力是對歌曲和樂曲的理解、欣賞、感悟、評價能力,這是一種學習音樂的軟實力,該素養的形成對學生的藝術學習和發展而言意義重大。以往的高中音樂教學被知識和分數所影響,教學活動受到了束縛,那么如今以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為目標的音樂教學必將打破常規,取得更理想的成果。下面是我在實踐和研究中總結出的一些方法。
1.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創設情境教學法目前在每個學科的課堂中都很常見,它的作用是讓學生入情入境,身心合一,充分融入濃郁的學習氛圍之中,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感官上的豐富體驗。對于音樂鑒賞來說,情境猶如“催化劑”一般激發著學生的熱情和情感,將他們對音樂的狂熱充分調動起來,并真真實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每一段樂曲中都飽含作者濃濃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并非如同畫作、雕塑作品一樣直觀的呈現出來,而是隱匿于每一個音符和旋律當中,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即便是高中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難度[1]。為了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借助一些畫面將學生帶入到樂曲營造的情境中,展開無限的聯想,感受音樂在畫面表現上的功能,學會基本的音樂鑒賞方法。
例如,以《牧歌》這首歌的教學活動為例,在課堂上,為了使學生體會到歌曲中所傳達的意境,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展示草原風光的視頻,一時間,生機勃勃、壯闊無比、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圖生動、形象地展示在了學生面前,在民歌朗誦的配樂下,學生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中。學生都饒有興致地觀看著,感受著藍天、白云、綠草、羊群與春光明媚的自然風景融為一體的美好畫面,我也趁機為學生播放了《牧歌》的獨唱讓學生欣賞,從中感受歌曲開闊的意境和明朗的風格,想象大自然的美好風光[2]。如此,通過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直觀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音樂作品變得直觀、生動,學生從中能夠結合自身的想象品味音樂作品,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鑒賞優秀作品,培養學生審美觀念
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當中對“音樂鑒賞就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培養途徑,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在情感的豐富中、情操的陶冶中、文化素養的提高中、身心健康的增進中以及個性完善的形成中都有著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強調。因而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教師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一個人鑒賞能力的提升是內在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教學絕非一日之功。我們不能當學生能夠對某個音樂作品做出準確的評價,能夠理解樂曲蘊含的情感后,就認為已經達成了目標,因為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不同的,以高中生積累的鑒賞經驗,還遠遠不足以達到某種境界。教師應該多為他們甄選好的作品,豐富學生的鑒賞經驗,這樣才能一點一滴將他們的審美觀念建立起來。鑒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欣賞優秀文化作品入手,通過反復聆聽、背唱、感知這些作品的旋律、節奏、表現力等,從而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類故事性較強的音樂作品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它的創作背景及詳細的故事內容,使學生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作品想要傳達的情感,進而結合旋律、節奏、曲調等讓學生進行賞析,從而在相應情感體驗的促進下,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對《二泉映月》這類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作品來說,作品本身的曲調就具有鮮明的特色,旋律也十分優美,學生一聽便能被吸引住,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首名曲的內涵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欣賞音樂作品,對《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類描寫自然風光的音樂作品來說,教師應以相關的自然風光為背景向學生講解作品,并結合圓舞曲的特點向學生介紹作品的節奏、旋律等[3]。如此,通過引導學生鑒賞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發揮藝術連接作用,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藝術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有音樂、舞蹈、雕塑、美術等,它們都是對美的事物的表達,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為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藝術之間的連接作用,加強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聯系,使抽象的音樂藝術以其他的藝術形式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認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以《非洲贊歌》為例,它是即興演唱的非洲民間歌曲,具有傳統非洲音樂的特點,即節奏鮮明、強烈,音樂與舞蹈緊密結合。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根據這首曲目編排相應的非洲舞蹈,讓學生在歌舞中感受非洲音樂帶來的熱鬧氛圍,在培養學生肢體動作與音樂節奏協調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此,便將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根據藝術的共通性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4]。
4.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化。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通過多種渠道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增強聽眾的情感共鳴,提高聽眾的審美情操,在音樂作品中感受情感的流露與滲透,真正實現情感與音樂作品的完美融合于滲透,將音樂推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路,充分發揮出音樂的價值,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米蘭.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8(36):58.
[2]王彩花.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9):151-152.
[3]于飛.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6):166.
[4]黃婕.高中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J].大眾文藝,2015(02):42-43.
(重慶市彭水第一中學校 40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