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利
摘要:對于很多的初中生來說,物理這門學科的難度較高,因為物理學科是一門理論知識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盡管物理是初二才開設的課程,但是物理學科的重要性并不會因此而減少,也因為物理學科如此的重要,在教育不斷進行改革的背景下,對物理學科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素質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入,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讓教學和生活更加貼近,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在初中教學過程當中,生活化的教學更是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物理這門課程,在教學物理的時候,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初中物理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導入設計生活化,引發探究興趣
物理學科有著抽象復雜的明顯特征,這對于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初中生來說無疑是學習當中的一大障礙,也讓他們在物理學習當中常常碰壁。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則能夠改變這樣的不良局面,讓抽象問題更加直觀,讓復雜煩瑣的內容更加簡單深刻,為學生有效理解與運用物理知識打下基礎。導入是物理教學當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在導入設計當中引入生活化現象,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也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打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大氣壓之前,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實驗運用的材料也都是生活當中非常普遍的材料,分別是空礦泉水瓶和溫水。把一杯溫水倒入到空水瓶當中,一段時間之后教師把溫水倒掉,然后快速擰上瓶蓋,此時讓學生觀察瓶子的變化,會發現瓶子變癟了。這樣的生活實驗操作簡單,但是實驗現象卻是很多學生沒有想到的,所以在導入環節就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也能夠降低接下來的教學難度。
二、添加生活化內容,增強學生的生活探究意識
教學從來都是具有雙向性的,如果仍停留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就成為課堂教學中唯一的演講者,學生也只會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毫無吸引力,甚至還會感到厭煩,在物理教學氛圍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活動,并在其中融合常見的生活化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此外,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要想物理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社會發展實際出發,讓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例如,在“光沿直線傳播”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一組日食或者月食的視頻,讓學生自行思考“為什么月亮只露出半邊臉?”“為什么光沒有布滿整個月球?”部分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結論,“因為光被擋住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概念。通過這樣一種生活化素材導入、師生互動的方式,為課程導入奠定基礎,提升了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整體教學效率得以顯著提升。
三、實驗教學實現生活化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理論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重要的部分就是實驗,物理學科中的每一個概念都是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只學習理論知識不容易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帶著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并且在上課的過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慣性,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一起做實驗,就拿最簡單的鋼筆帽做實驗,把鋼筆帽放在紙上,紙放在桌子上,然后迅速地抽出紙,鋼筆帽卻好好地立在桌子上,用這一現象告訴學生什么是慣性。為了探究質量與慣性的關系,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在公交車里,車子突然剎車,這個時候到底是質量大的更站不穩,還是質量小的站不穩。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物理概念,教師講完課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下進行實驗,看一看實驗之后的結果和講的結論是否一樣,就像筆帽那個實驗可以讓學生用杯子和雞蛋進行實驗,杯子上面放一張紙,紙上面放一個雞蛋,當迅速拉動紙,雞蛋的結果是怎么樣的。只聽教師講課是不行的,教師不管怎么講,學生想不通的地方依舊會想不通,只有他們真正動手實驗,才能夠把自己想不通的點理解得更透徹,而且對講的知識點可以記得更牢固,并且這樣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四、作業安排生活化,促使遷移應用
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途徑,通過對作業進行科學設計和巧妙安排,能夠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水平,也可以幫助學生彌補課上學習的不足,為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合理化利用提供幫助。在物理作業的設計方面,為了享用生活化教學要求,確保作業設計生活化,是教師需要積極探究的方法,要求教師在作業布置方面挖掘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素材,設計具備與實踐操作性以及很高實用價值的作業,讓學生體會生活處處有物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教師正確面對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導入生活素材,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踐夯實理論,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且教師要適應課程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和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放開手腳,多引入生活實例開展情景模擬教學,將枯燥化為有趣,將苦學變為樂學,全面提升物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小紅.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J].求知導刊,2019(41):19-20.
[2]黃志堅.淺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10):156.
[3]馬國武.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探析[J].名師在線,2019(29):30-31.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虢王鎮中學 7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