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元
摘 要:從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出發,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和微專題的教學策略,并且不斷探索兩者結合的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綜合素養。以下將從學習任務群和微專題的定義和優點出發闡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閱讀、寫作三大部分應當如何開展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微專題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任務群;微專題
傳統的語文課堂過于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導致學生單純認為語文是一門記憶型的學科,嚴重忽視了課堂的本質和教學的內涵。高中語文教師首次創新性將學習任務群和微專題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卓有成效。
一、學習任務群與微專題教學的定義與優點
(一)學習任務群的定義與優點
學習任務群的定義需要從“新課標”給出的定義出發深入理解。學者們給出一個“教學任務群”的差異化概念供差異化參考。學習任務群從本質上與教學任務群沒有太多差別。從教學活動本身來看存在兩種不同的形態,一種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另一種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教學任務群則是前者;學習任務群主要指的是后者,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引導或促進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積極地學習和思考。其主要特點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核心地位。從字面上來說,學習任務群由學習、任務和群三部分組成,任務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每一項學習任務,群指的是將這些任務整合在一個專題之中,但是主要實施和開展對象是學生。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指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專題的學習策略。
學習任務群的優勢之一是它與傳統的教學有很大的區別,打破了以往“你講我聽”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可以充分投入學習和思考。其次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深入探索語文知識,從學生的興趣和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模式,在滿足學生探索欲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最后學生要思考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這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微專題教學的定義與優點
微專題教學指的是教師從學生的某一個具體的易錯點和知識點以及能力點出發,對其中涉及到的相關的概念和知識以及原理進行選擇,進而精心選擇一些例題,巧妙糅合而成一到兩個課時可以完成的小型專題教學活動。前提是以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以及對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和細致的了解。基礎是教師對所教材的理解和貫徹的程度。任務是教師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并將其落實成一到兩個課時的具體的教學舉措。這也需要教授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來滿足這種教學方式。
微專題教學的優勢之一,也是最為核心的優勢是精準教學。教師需要精準定位到學生的易錯點以及大綱要求的知識點以及新課標要求的能力點,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在極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微專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整合和內化知識點。因此教師需要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煉凝華成為一些經典的例題和習題,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則被要求思考其中的點。最后幫助學生突破傳統的學習方式,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學習。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微專題教學策略實施
(一)以學習任務群為導向的背景下古詩詞微專題教學策略
實踐發現,很多中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導致學生沒有豐富的知識底蘊和詩詞涵養。這是由于古詩詞本身較為晦澀難懂,再加上傳統教學方式的固化,導致學生一直興趣缺缺。從學習任務群的角度出發,教師應當在發現本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難點出發設計學習任務,給與學生兩篇及以上的詩詞展開分析和突破。在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的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經過日常的觀察和學生做很多有關詩詞的題目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學生很難領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經過進一步的探索,教師發現學生主要原因是古詩詞中的意象沒有深入的理解。意象指的是詩詞中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特殊的情感活動二創造出來的藝術的形象。因此教師可以抓住“意象”展開教學。比方說在教學歐陽修的《踏莎行》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習任務:第一學生要將本首詞讀熟;第二根據課后以及相關資料簡單翻譯本文;第三找出詞中的意象,并且思考每一個意象的情感以及在詩詞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前將這些任務就布置給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簡單整理和思考之后完成任務,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和擴展。第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抑揚頓挫情感到位,可以看出學生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非常認真。接下來教師叫另一位學生簡單翻譯。學生說:“館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但是小溪橋旁邊的柳樹新生的柳條輕輕垂下……”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翻譯,但是有一個小問題,就是“離愁漸遠漸無窮”沒有翻譯正確,缺少了走的越遠,教師還可以隨機提問其他學生“候館”、“草熏”、“迢迢”等個別詞語的意思。教師緊接著讓學生說出本詞中的意象,學生說有候館、溪橋、梅殘、柳細、行人等。但是學生在分析意象的感情和含義的時候說的不是很準確。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說,候館和溪橋的作用是一樣的。學生說點名了地點,但是還不夠深入,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說結合全文可以看到其實作者是在征途之中,這兩個意象也說明了這一點。從梅殘和柳細中可以看到什么?學生說是時間,教師說在深入想一想什么時間?就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每一個意象。在結束完本詞的教學之后,教師繼續給出另一首詩——《錦瑟》,相應的提出一些學習任務,主要針對意象展開任務探討。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給出三到四首古詩讓學生分析意象。這樣的方法可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二)以學習任務群為導向的背景下閱讀微專題教學策略
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閱讀微課題。教師從整個高中課本出發,整理學生閱讀理解中的難點和對應的課文,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真正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由于高中閱讀體裁繁多,筆者從教學實踐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以下將具體闡述小說閱讀教學方法。
從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情況出發,教師發現學生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苦難。因為創設小說閱讀微專題,從教材中精心選擇了《祝福》、《林黛玉進賈府》等若干優秀小說。本專題教師給出的學習任務是尋找《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以及《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的外貌描寫、衣著描寫、神態描寫。這個學習任務首先需要學生對兩篇課本進行詳細的閱讀,逐字逐句找出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并且標注出來。其次學生要能夠對這些內容有著清晰的判斷。教師要根據時間以及課程的安排決定將這個學習任務布置在課前還是課中。學生可以《祝福》這篇課文中尋找一些對于祥林嫂外形及肖像描寫來更生動地認識祥林嫂這個角色,例如:瘦削不堪,眼角帶著淚痕,眼中沒了光神氣很舒暢……。教師將學生找出來的內容進行了一個整理,從中重點找出了眼睛的描寫。針對“如此多的形象描寫”展開提問:這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寫出的?學生回答說這是祥林嫂被趕出來以后淪落成為了一個乞丐,活著太過痛苦,但是死了害怕閻羅王處罰,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都受到了摧殘。針對“順著眼”提問:這是在什么情況描寫的,體現了祥林嫂什么樣的性格?學生說這是祥林嫂初次到魯鎮打工的時候描寫的,體現了祥林嫂吃苦耐勞的特點,順著眼表示她心中并沒有什么不滿。針對“眼角上帶些淚痕……”,學生說這是在祥林嫂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四五,阿毛被吃掉之后的描寫,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內心是又痛苦又很難表達的體現。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分析每一處的情況和性格。最后教師提問學生經過這么多分析,魯迅先生成功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學生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在封建時期慘遭各類階級壓迫的農村婦女形象。在分析《林黛玉進賈府》中的人物形象的時候教師采取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對人物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以學習任務群為導向的背景下寫作微專題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寫作考察的是學生對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自身的知識積淀,重點考察學生語言輸出能力。高中語文寫作題材非常豐富,而且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寫作微專題教學策略。利用幾個課時的時間為學生展開詳細的講解。
首先教師要明確高中語文作文的類型分類。其次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的任務是給出一些具體的素材。最后每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給大家講解。教師則需要給學生在每一堂課結束的時候布置寫作任務。教師批改之后需要在再次上課的時候給學生重點講解其中發現的問題。筆者這里按照作文素材展開相應的分類:第一是名人名言素材;第二是名人軼事的素材;第三是新穎概念;第四是規律現象。其中規律現象中分為文學類素養、佛學、歷史學、生物學。每一個小組需要在課前找出一些素養。一個小組分到的素材類型是名人名言素材,其中常見的主題有堅強、寬容、樂觀、認真、幸福等十幾個。堅強的素材有:你必須堅強,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你勇敢。堅強而勇敢,仁慈而善良《灰姑娘》,所有人的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苦不苦,想象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真誠和虛偽的素材有: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蚜蟲吃青草,銹吃鐵,虛偽吃靈魂(契訶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孤獨是最真誠的等待,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托馬斯·卡萊爾)……其他小組也分別找到了很多的素材。小組學生都認真上臺說出了自己的素材內容,并且寫在黑板上。教師讓學生在課后寫作文,可以用到這些學生提到的素材。這樣的教學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一方面是給學生寫作的方向。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微專題教學策略關鍵在于任務與專題教學的結合,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同時教師要認真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核心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其自覺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方東流、段增勇、王雁玲等.學習任務群下群文閱讀教學規程——且以設計“戰國四君子評說”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463(13):53-62.
[2]徐鵬.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課程的新形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理探尋[J].中學語文教學,2018(6):4-7.
[3]丁稱興.小小“微專題”蘊藏“大能量”——淺談高中數學二輪復習中“微專題”的使用[J].中小學數學:高中版,2014.
[4]張振海.生命教育,叩問幾許?——以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感悟文本中的生命”微專題教學設計為例[J].讀寫月報,2020(24).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自籌課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微專題教學策略研究”(編號:B—b/2020/02/19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