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濛
“幸福”是我成為老師以來最大的收獲!
和孩子們一起,我很幸福!29個孩子,29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每天都給我感動,每每吃完飯準備倒殘渣時,孩子們總會走過來對我說:“徐老師,您再坐會兒,您那么辛苦,我幫您倒吧!”偶爾孩子的一張紙條,“徐老師,我會繼續保持的”,讓我的內心感到十分溫暖。
可是天使般的孩子也會有令你煩心的時候。從接手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學期了,我已經有好幾次差點要被孩子們氣哭,但我依舊堅信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有路在前方,不管多少荊棘、多少坎坷,向前走總是沒錯的。本次我想就“愛心感化”談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看完遲毓凱老師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之后,特別是讀到他說“教育是一門科學,而愛心只是一種道德的訴求”時,我才發現自己忽視了著作中的前提條件—愛心的適用條件和愛心運用的方法。對于一個班級的常規管理、一個班級必須養成的習慣來說,班主任必須也只能扮黑臉,要使他們明白誰違反班規誰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班主任工作凡事都是在尋求一個度,馬卡連柯說過:“打罵和過分的嚴厲只能讓兒童說謊,變成怯弱的人,同時養成兒童的殘忍性。在保護好他們的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在這個點上,應該嚴厲到底。”
在有些點上,班主任更多的是要做選擇,是以剛克剛,是以柔克剛,還是以情動人。
以下要講述的是我和“小黃人”的故事。
一個周四晚上,恰好那天我在別班有晚課,但是還是非常不放心我的孩子們,所以我去教室了,發現當其他小朋友認真讀書時“小黃人”卻在玩。這個點原本應讀書,于是我怒火沖天,批評了他,然而“小黃人”生氣了,表現出各種逆反心理,不聽指令。我們的規則是“必須完成任務后才能玩白板”,這剝奪了他玩的權利,刺激了他,導致其逆反心更重。我想單獨找他,他更是不愿意,于是,我只能說:“你再這樣,我只能讓爸爸沒收你的權利。”這句話讓他動容,他開始聽進去,我借機旁敲側擊,跟他說了很多,軟硬兼施,危機告一段落。
雖然,看起來事情圓滿解決了,但是確實透露了一些問題:他會挑戰老師的極限,他害怕爸爸,更害怕自己的權利因為表現不好而被沒收。
這件事情后,我每天都重點關注他,并讓他覺得我能幫助他,不是所有事情只有爸爸媽媽才能幫助他,讓他對我有所依賴。“小黃人”情緒暴躁,遇到事情,容易激動,雖然我每次都讓他冷靜,但是他真的很難做到。
又是一個周四,中午散步回來,“小黃人”二話不說就去游戲工坊拿棋,一旁的小朋友提醒他馬上要上課了,不可以玩,可是他不聽,舉起棋盤向好心提醒他的小朋友砸去。那時,作為班主任的我真的嚇壞了,我立馬抱住被砸的小朋友,還好棋盤是塑料的,那個小朋友并無大礙。“小黃人”的行為真的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我瞪著他,他似乎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僵在那兒一動不動。我深知這件事必須嚴肅認真處理,決定與他進行一次深入交流。首先,我對他表示理解,我告訴他,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老師像他這么大的時候,也很愛玩,甚至有時候的舉動比他更嚴重(這樣的交流可以讓他從心底接受我,認為我跟他是同類人,從而從心底認可我);其次,我會告訴他,玩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比如課間,比如作業完成了并且老師允許玩的前提下;接著,我就他打別人的行為進行嚴厲批評,讓他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程度,他當時如果拿的是鐵制棋盤,后果不堪設想。去年受傷過一次的他似乎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最后也自愿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向這位受傷小朋友道歉。可喜的是,通過這件事他似乎對我有了依賴,他知道在學校里我能幫助他。事后,我與他爸爸溝通,對方表示會協助配合老師。
本學期班級小講壇,我錄下了每個小演講者的視頻,特別留意了“小黃人”的視頻,并且事后和他一起回顧了他的演講過程。他自信、陽光、積極向上,雖然略顯緊張與害羞,但是明顯感覺到他的進步。贊揚后,我發現他儼然變成了歡快的小兔子。
然而,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考慮到學生在成長道路上出現的反復。每當“小黃人”情緒又不受控制時,我會走到他身邊,他就知道要保持冷靜了。同時,我也會把握時機,給他一些激勵的話:“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再堅持一下,你會更棒!”每一次,他都在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他在進步,他愿意進步,并在克服困難挑戰自己。
人作為一種感情豐富的特殊動物,很容易日久生情。我和孩子也是這樣,隨著朝夕相處,我越來越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愛,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依賴,他們可以幫助我將原本被他們弄傾覆的心態與理想重新筑起,使我的教師夢繼續起航。
(作者單位系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