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翔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現在學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性思維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小學體育課程而言,輕松活躍的體育課氛圍更容易為學生構建一個學習的氛圍,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腦力鍛煉,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體育教學中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有著正確的引導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仍存在體育權重低,形式主義嚴重等問題,使得體育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此,體育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需要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學生正處在由形象化轉為抽象化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漸漸地得到發展,并開始逐步成型。這時對小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獨立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體育課是貫穿在學生整個教育階段中的,體育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品行意識的磨煉起到的很大的作用。體育課是學生相對比較放松的一門課,學生在體育課上可以充分的釋放自己,展現自我。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是求同的思維。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發思維,讓學生在鍛煉的同時也能夠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那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有更加充足的精力來迎接接下來的學習。
1 小學體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發展現狀
1.1 體育課權重較低
在現在的小學教學課程規劃中,體育課每周所占的時間也就只有兩個課時左右,在學生的整體課時中占比非常小。同時,隨著學生之間競爭壓力的增加,許多學校更加注重提高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從而漸漸地忽略了實踐課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種狀態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言存在很大的弊端。雖然通過課程改革,這種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在小學生為進入好的初中,初中生為進入好的高中,高中生為進入好的大學等等大環境的影響下,學生還是局限在文化課的教學體系中,學生本身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休息。
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學現在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狠抓學生文化課,壓縮體育教學時長。從小學就對學生進行這種固化思維的教育,那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謂是舉步維艱。此外,當天氣惡劣時,學生無法進行戶外體育教學,這時體育課就會被其他文化課教師占用,這種行為對于本就可課時不多的體育課來說,極大地阻礙了體育課的發展,減少了加深學生對體育活動了解的時間。
1.2 形式主義嚴重
形式化教學仍是現在很多教師教學過程存在的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體育教師并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體素質安排體育教學活動,只是單純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往往就是讓學生先圍著操場跑圈,然后做做準備活動,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的體育教學方式下,很多學生在體育課上就是坐著閑聊,追逐打鬧,或者回教室待著。學生在體育課上沒有得到充足的鍛煉,能夠真正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的學生少之又少,這會打擊到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有些教師對學生體育課堂上的活動組織十分敷衍,通常是采用群體活動的形式,這讓學生很難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長項。
1.3 教師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由于小學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很多學校會把小學體育教師的招聘門檻降低,更有甚者,體育課沒有專門的體育教師,都是由其他科教師來代教的。體育教師的專業程度不夠,對學生的訓練程度把握不夠準確,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等現象十分常見。這就會導致體育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得不到正確的鍛煉。
2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探討
2.1 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但是對小學生而言,教師的影響更大。小學生看待事情都是比較直觀的,許多小學生都是遇到自己喜歡的教師就喜歡上這門課,遇到不喜歡的教師就不喜歡這門課。因此,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時,體育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發揮自己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實際,主動創新,針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
例如,在教學生學習接力跑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交接棒姿勢和交接棒技巧,教師可以先把注意事項先告知同學,然后一邊講解,一邊為學生示范正確的交接棒姿勢和過程。教師示范過后,就開始讓學生四個人一組練習交接棒姿勢和交接棒技巧。這時體育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動作。當全部學生基本掌握交接棒的技巧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接力跑游戲。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最先到達終點的組獲勝。這時教師要在一旁觀察引導,保障學生的安全。這樣學生為了贏得比賽會更加注重交接的姿勢和技巧,提高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在游戲中開發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2 直觀的引導學生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當對每一個體育動作進行正確示范,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觀察教師動作,這也是學生學習思考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教師動作,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動作分解的框架,學生通過將感知層面學習到的動作與理論中的知識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對這一動作的認知,也能開拓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解蛙跳動作時,如果只是單一的講解蛙跳的動作,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教師要對動作進行形象化的講解,比如利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上舉,上體前傾呈半蹲,與此同時,兩臂擺至體后,兩腳用力同時兩臂迅速上擺帶動身體向前上方跳起……”簡短精煉的語言進行概述,然后教師要一邊講解,一邊加以示范,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動作示范,可以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再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也會將其他動作進行串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鍛煉。
此外,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思維都是處于一種十分活躍的狀態,在平時的課業壓力之下,體育課上的放松讓學生也更加樂于學習體育知識,放松自己的大腦。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可采用講解原理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讓體育教學稱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的一個載體,為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提供保障。
比如在講解跑步動作時,教師可以引入彈簧壓縮釋放的過程來比喻起跑的過程,將雙腿比作是彈簧,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起跑的原理。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力,而且也可以帶動學生在參與其他體育活動時,將體育動作與自己所學知識聯系在一起,通過長時間的類比,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會得到發展。
2.3 采用問題引導的形式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從多個維度對問題進行探討,這就不只局限于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也促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體系分析問題。學生進行探討時,碰到超出自己知識儲備的知識時,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現有知識聯想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延伸。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證所提問題在學生接受的范圍內,和學生所學知識有聯系而又有所拓展,這樣能極大限度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總結
小學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正確的培養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發展思維和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重視小學體育教學,通過體育教學在強健學生身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制定合適的體育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為學生后繼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陸慕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