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秋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養成正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實踐技能。對此,本文也將以高中生的成長和發展為切入點,立足于高三階段的物理課堂設計,從微專題教學出發,分析學生在微專題引導下展開深度學習的方法,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高三物理;微專題教學;深度學習;方法分析
引言: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能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物理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復習沖刺的最后時期,所以也需要更為精準的把握知識點,懂得理論的舉一反三和遷移運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部分教師和學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費在必修復習上,選修物理一度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對此,文章也將把電場中的圖像問題當作微課教學的切入點。
一、鼓勵學生深度參與課堂
從各類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可以看出,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是尤為緊密的,而新知識要想真正吸引注意力,就必須要以舊知識為基礎,實現再一次的跨越與升級,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習者感到更加激烈的認知沖突,充分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學生在接觸選修教材之前,已經對電場中的圖像問題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經驗和技巧,因此,教師在此時引入微專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分析問題的關鍵點,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在這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要在課堂上為他們保留足夠的時間和余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出經典的案例,就電場中的圖像問題來講,常見的題型就是以粒子運動為核心的v-t圖像,這是學生最早接觸也是最早掌握的圖像,大多都以一條直線和一個坐標軸為中心,學生也可以直接從坐標圖上觀察到,切線的斜率就表示著加速度。此時,如果教師把v-t圖像與電場結合,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你們可以根據圖像來描述電勢能變化的情況嗎?你們如何得出電勢高低的結論?如何判斷電流的大小和方向?這種拓展型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再次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而不是一味的炒冷飯式的復習知識,可以讓學生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教師應當在學生觀察并思考完畢之后,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實現思維火花的強烈碰撞,這樣學生也會不自覺的反思自己在知識結構框架中存在的問題,完善自己的體系和能力。
二、引導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
微專題本身就是從小的知識點切入的,所以在形式和內容上也更加多樣,能夠有效反映出知識點運用的范圍和界限,具有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微專題設計的時候也應當找一些變式類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知識點的應用方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展開層層推理,提高學生的思維活性,讓他們樹立科學的態度。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出電場的e-x,?-x圖像,先引導他們思考一些最為基本的問題:等量異號電荷周圍電場線要如何分布?兩電荷連線上場強e隨x如何變化?兩電荷連線的中垂線上場強e隨x如何變化?當學生回答完畢之后,再據此設計出相應的變式問題:等量同號電荷周圍電場線如何分布?其連線的中垂線上場強e隨x如何變化?中垂線上電勢隨x如何變化?如果是等量同號電荷連線,那么電勢隨x又當如何變化?教師可以通過調節問題的條件,讓學生按照不同的知識梯度去思考答案,展開更為積極的探究,這樣既可以為后續的復雜事件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觀察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啟發學生從變化中觀察到不變的本質規律,從不變的定理中探究變化的形式,實現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思考作出總結,要把握好電場周圍電場線特征,懂得從方向,特殊位置等角度出發[1]。
三、豐富學生課堂感悟
高三學生承擔的課業壓力是尤為沉重的,所以他們需要充分利用各種碎片化的時間來整合知識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也讓學生的復習顯露出了碎片化的弊端,他們只是把視野集中在孤立問題的分析上,沒有挖掘出問題的內在聯系,所以學生的課堂感悟也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根據復習的內容,設計出不同的微專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主線串聯起零散的理論,構建知識縱橫相接的框架。當展示完經典問題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實現理論的觸類旁通,讓他們的復習變得更加靈活且有效,激發出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比較意識[2]。
四、重視教學反思和總結
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教師仍舊傳授給他們學習方法,那么取得的效果也并不完全理想,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復習到甚至麻木的心情,要想辦法激發出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里,微專題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勢,能夠讓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生動且活躍,復習中途可以讓學生從枯燥的物理復習中脫離出來。在這里,教師應當讓學生體會知識應用的過程,感受到參與的快樂和價值,讓學生能夠從不斷的實踐中總結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同時,教師應當針對自己的微專題設計進行反思和總結,要及時收集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提出的疑惑和不解優化教學方案,提高為專題的針對性和側重性,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出他們的潛能和價值。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微專題教學在高三物理復習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應有之策,也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參與度的提升,思維的延伸與拓展,個體感悟的表達,反思與總結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微專題教學的實踐方法,充分結合了高三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高礦. 以”靜電場中的圖像問題”為例談對話教學[J]. 教師博覽, 2020(24).
[2] 任虎虎. 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三復習課教學策略——以微專題”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教學為例[J]. 物理教學, 2020(2).
吉林農安哈拉海高中 吉林 長春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