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蓮 詹才榮
體育教學在高校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通過體育訓練能夠得到寶貴的財富,但是要認識到體育訓練傷害的問題不容忽視,只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育訓練環境,才能免受傷害事故的困擾,提高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的安全程度。在傳統的高校體育訓練中,教學工作者其實已經為防止運動傷害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卻收效甚微,為了提高防傷害策略的實效性,本文對此話題進行研究。
體育是高校教學中的重點課程之一,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學生身心素質綜合發展的情況有了全新的認識,國家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之上,我國體育教育事業也達到了嶄新的高度。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高校體育訓練的強度較之于以往有所提升。通過體育訓練,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增強,培養了終身體育的習慣,但是在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中傷害事故卻時有發生,這也給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敲響了警鐘,必須找到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策略,讓學生更加安心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1 提高教師責任感,發揮保護作用
高校體育訓練的主導者是教師負有保護學生安全組織課堂教學的責任,因此對于體育訓練防傷害策略的落實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師的責任感。首先要對教師的安全防范意識進行培養,我們要認識到體育訓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這是正常的,但是教師的參與卻可以把非正常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小,起到對學生的安全保護作用。體育教師在關注學生體育技能的增長同時要加強責任心,在進行體育課程的訓練中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對教學活動做出及時的指導,一旦發生危險情況要及時制止,避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進行一些打斗、嬉鬧的動作,對違反課堂紀律的情況作出嚴厲批評,把安全事故發生的危險扼殺在搖籃中。站在學校的角度,要及時為教師做安全培訓,比如展開安全知識宣傳、進行模擬練習,一旦遇到事故的時候要增強應急反應能力。學校可以對經常出現的安全事故情況進行模仿,比如學生發生骨折、扭傷的情形要如何處理,這些是教師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其次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
2 優化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訓練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這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考究和打磨,避免不安全因素的過度存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因材施教,體育運動針對性較強,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等學生身體素質不一樣,對體育訓練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思想,否則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教學時要循序漸進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體育訓練,不能操之過急,給學生安排過度勞累的教學任務,例如長跑訓練,教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性別和體質將其分組,也可以由教師親自帶隊進行跑步訓練,對跑步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咳嗽、岔氣等情況要進行及時處理和指導。除此之外,在露天的環境下安排體育活動時要注意天氣因素,不要在惡劣天氣下特別是高溫環境下安排強度過大的體育訓練,避免中暑等安全事故。
3 慎重選擇體育項目和體育器材
高校體育教學訓練課程種類繁多,項目繁雜,教師在對教學項目和教學器材的選擇上要格外留心,體育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接受能力,在學習項目的選擇時,不能舍本逐末,要緊扣教學任務,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選擇他們喜愛的運動類型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由于不同的學校在教學場地和教學配置的建設上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可以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制定針對性的目標對現有的教學器材進行管理維修和保養,確保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不會由于器械損壞造成人身傷害,在購買器械時更要注重質量合格。除此之外,在進行難度較高的體育訓練時要做好保護措施,比如在場地上鋪設塑料擋板,預防學生受到傷害的情況出現。
4 防患于未然,加強安全防護
盡管做足了預防準備,但是還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安全事故真的出現的時候,要做出迅速反應,把學生的人身傷害降到最低。高校要大力展開高校體育訓練妨礙措施建設工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結合體育教師和學生的真實反饋情況,高校可以聘請專業的體育設施維護人員對體育器材進行檢測,對已經過期或者無法使用的器材要及時丟棄,不能再繼續使用。在大型體育運動會召開的時候,要給校醫院下發任務,安排醫護人員輪流值班,一旦出現危險情況,要進行及時救治和搶救。除此之外站在學生的角度,要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護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安全防護技能。比如高校可以組織體育訓練安全知識競賽,通過問答和搶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體育訓練安全知識的視野。各大高校也可以定期組織安全講座,號召學生學習體育訓練安全保護技能,在訓練中學會及時發現異常的身體狀況,保護自己。
綜上所述,為了防止高校體育訓練中出現傷害事故,教師要提高責任感,發揮安全保護作用,學校要優化教學方式,慎重選擇體育項目和體育器材,同時還要防患于未然,加強對學生的人身安全保護,為學生打造安全的體育訓練環境。
(作者單位:1.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2.江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