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成
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體能訓練是六年級體育課堂中的重點構成部分,在六年級體育教學期間開展體能訓練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體能訓練活動主要涵蓋著長跑,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俯臥撐等一系列比較簡單的體育運動,這部分體育活動的實時性較強,且安全系數較高,在體能訓練上的效果十分明顯。體能訓練不但提升小學生的耐力,也可以促進肌肉生長和骨骼發育,還能強化學生們自身的身體素質。本文主要對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當中的體能訓練中的有效對策進行探究。
1 小學體育課堂當中體能訓練的現狀
1.1 部分體育老師專業能力不夠
當前小學教育課仍不夠完善,部分體育老師欠缺一定的教學經驗,在教育方向上會存在很大的偏差,致使訓練的強度不足或是過高。另外,部分的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能訓練教學時對其含義掌控不到位,也會直接影響引導學生們進行正確的體能訓練,降低了學生在進行體能訓練期間的積極性,最終影響到訓練的進度,進而就不能實現訓練的目標。
1.2 部分體育老師忽視了自身的職責
通常體育老師比文化課老師相對較為輕松,主要由于體育課比較少,學校對小學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部分體育老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比較松散,對教學內容的規范性較弱,課堂氣氛比較松散,并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1.3 小學生自身問題
小學六年級學生們正處在愛玩階段,尤其很喜歡在體育課中放松游玩,無拘無束的玩,對正式的體能訓課程興趣提不起來,并且體育老師經常欠缺較為精準的規范,致使小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仔細,接收體能訓練的能力不夠,導致學習效率較低。
2 小學體育教學期間體能訓練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善于創建教學情境
小學生年齡偏低,通常難以適應體能訓練時的艱辛過程,所以,老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對策讓學生們對體能訓練感興趣,這也也有助于體能訓練的開展。體育老師可以提前設定好教學的相關內容,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運用體育游戲。如:利用丟手絹這樣比較簡單的游戲來開展體能訓練。首先,需要體育老師應向學生們說明丟手絹這個游戲的玩法,以此吸引學生們學習體育游戲的興趣,從而給學生們介紹這個游戲具體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將安全第一重點告知給學生們。在開始進行游戲時,體育老師可先找出一位學生當自己搭檔,進而具體演示怎樣開展游戲,當絕大多數的學生們表示已經理解了游戲規則,老師就宣布正式開始游戲,可在游戲進行期間,老師是不能離場的,要在學生身邊不斷監督著和保護著,預防發生突發事件。以此方式進行體育教學,既能使小學生們欣然接受,提升體育學習的興趣,并且也保障了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2.2 制定符合學情的體能訓練方式
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決定了體育課堂的方向。所謂的教學目標,就是課時的教學目標,還能稱之為教學任務,主要指在制定的時間內實現所預期的教學效果。而教學目標也是老師和學生們從事所有教學活動的指南針,既是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又是教學成敗的基礎性標準。體育課和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一樣,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是完整課堂的開始,因此,需要體育老師提前了解學生們的年齡和性格特點以及身體素質現狀,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訓練期間發生意外狀況。與此同時,要不斷了解社會的發展形式,掌握到國家對運動員提出哪些體能要求,便于在體育課堂中做到因材施教,也為了培養出比較優秀的體育人才而努力。
2.3 體能訓練期間要側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選擇訓練場地通常是學校內部比較寬闊的平地,要遠離假山,池塘、秋千、單雙杠等存在安全隱患的場地,由于小學生危險意識較弱,并不能估量到事情的嚴重,因此體育老師大多時候會選擇像是仰臥起坐或者俯臥撐活動范圍比較小的體能訓練內容。體育教師是體育課中唯一起到監督責任的人,對學生們的安全富有主要責任,學生們的身心健康也是體育課堂中的關鍵。
2.4 增強學生們參與體能訓練的熱情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偏小,行為思想生不成熟,他們更傾向于娛樂性強的體育游戲活動,因此,老師需要及時去了解本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注重的活動內容。特別是當今時代的電子競技游戲發展,這能讓小學生們產生極大的興趣,加上當前生活條件不斷在提升,每位小學生在家中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有著較強的好勝心,不愿服輸,因此,體育老師就要掌握住學生們這個心理特征,制定出體育比賽,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如,綁腳前進比賽,兩人一組,也可自由進行組合。通常小學生對自己好朋友的戰勝心會更強,因此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會更高。另外,比賽規模大小不做限制,可在一個班級內開展,這點更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以此提升學生們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而實現體能訓練的教學目的。
3 結論
總之,小學六年級的體能訓練是體育課中的重點教學內容,體能訓練不但提升小學生的耐力,還能增強學生們身體的柔韌性,又能促進肌肉生長和骨骼發育,因此,老師在進行體能教學期間,要以小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結合學生們年齡特點、性格特點,運用符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學習體能訓練的興趣,進而提升小學六年級體育課堂中體能訓練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