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潔
引體向上是衡量高中男生上肢力量和素質的重要指標,重點考察肌肉的韌性和強度。相較于速度和靈敏度等身體素質來講,肌肉力量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特點。而引體向上能力的發展,也與背闊肌,肱二頭肌,斜方肌等上肢肌肉群存在密切的關系。這也就意味著,引體向上的練習對于高中男生來講,往往具有更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計出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把握好男生在高中時的黃金發育階段,提高他們的上肢力量,構建更加生動的現代化課堂。
1 克服畏難情緒,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師需要認真解讀國家在宏觀上發布的體育鍛煉標準,要引導學生實現從0到1的跨越,提高學生的基礎體育成績。就引體向上的練習來講,一些學生會選擇做俯臥撐這種辦法,來提高自己的上肢力量,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學生的俯臥撐水平可以得到進步,但引體向上的效果卻不盡人意,這就說明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陷入了誤區。雖然俯臥撐和引體向上練習的都是上肢力量,但兩種項目針對的肌肉群是存在區別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引體向上的練習對象,例如手指力量,背闊肌,斜方肌等等。
同時,教師應當堅持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高中男生作為初次接觸引體向上的群體,整體水平是稍有欠缺的,學生也沒有真正激發出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制定階段性的單元計劃,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引導學生練習手指力量,然后練習肌肉群的爆發力,讓學生完成整套的動作,把以上這些動作貫穿于課堂建設的全過程。在課前準備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出素質練習的內容,要認真分析學生在能力發展上的差異和區別,激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突破難關。
2 把握教材本質,定位課堂目標和方向
教師必須要明確引體向上的訓練要點和考查重點,要讓學生能夠在杠上懸掛住自己的體重,在這里,部分學生的確能夠依靠自己的背部肌肉和手臂肌肉來完成引體向上,但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顯露出手指力量不足,握杠不緊等鮮明問題,這些現象都會導致學生力道的偏差,也會影響她們練習的質量。對此,教師應當把手指力量當作教學的起始內容,對于那些身形過于肥胖的學生來講,要及時提醒他們減重,只有這樣才更有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學年計劃,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幫助學生一步步完成訓練的目標。在制定學年計劃的時候,教師要把上肢力量的練習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在這里,引體向上的技術并不復雜,主要強調的是上肢肌肉群協調配合的能力,所以教師也應當把上肢力量的訓練當做重點,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制定單元計劃的時候,應當把重點放在手指力量,上肢爆發力,上肢耐力素質等領域,讓學生分階段完成動作的練習,教師也需要組織多種類型的強化訓練,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耐心。在制定課時計劃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背闊肌的練習分為三個層次,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反思自己在練習中存在的不足,按部就班的完成目標。
3 發揮主體地位,養成獨立探究的良好習慣
教師在課堂上發揮的作用是引導性和輔助性的,學生才是引體向上練習的核心主體,所以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課后練習,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具體來講,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練習的目標,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和價值。在課堂實踐的時候,學生會受到班級人數,場地,器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他們練習的次數是有所欠缺的,密度和負荷也沒有達到具體的要求,不能真正增強引體向上的練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的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練習技巧,為學生安排課后練習任務,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練習目標,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加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勇于挑戰自己,突破難關。
同時,教師也可以把班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充分交流,探討練習的心得,實現集思廣益和查漏補缺。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引體向上的動作和技術都不復雜,旦練習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枯燥性,特別是就肌肉練習來講,學生很容易產生身體精神疲勞。對此,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課堂上采用固定的幾人輪流形式進行練習,設計出幫助式的訓練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學生的身體擺動能夠做10個以上,教師可以先讓他完成6個或者是8個,然后讓這名學生的同伴在腿部進行助力,繼續完成4個或者是6個標準的身體擺動,或者是完成后背處杠的練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調節自己的氣息,放松肌肉,減輕身體上的疲勞,也能夠讓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挑戰,更高層次的訓練。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引體向上的練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才更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在未來,教師也應當加強對學生練習的過程性評價,降低對終極考核的依賴,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激發出學生的練習熱情。
(作者單位:紹興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