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水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一種用途廣泛且不可替代的資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水資源現狀,其后詳細探討了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要求,并就如何實現水資源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提出了幾點建議,最后結合實際介紹作者所在地湘陰縣在水資源保護及可持續利用上的一些成功案例,以期可供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環境保護;可持續利用;建議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必要的生產資料,在社會發展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戰略地位。我國雖然水資源總量并不少,據統計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但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且人均水資源總量僅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名中為121位,人均水資源量的匱乏現狀已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由此,水資源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圍繞此展開分析。
2 我國水資源現狀分析
水資源既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又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它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支持條件之一。中國疆域廣闊,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人均占有量較少,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型”國家。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生產和生活用水量顯著增加,水資源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大規模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導致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逐步顯現。面對這種現狀,2011年中央提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推進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加強水資源管理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根據《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降水量和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平均值明顯偏多,大中型水庫和湖泊蓄水總體穩定,而全國用水總量比2019年有所減少,用水效率進一步提升,用水結構不斷優化,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本文主要圍繞水資源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展開詳細分析。
3 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要求
3.1水資源保護要求
目前,各地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保護工作,結合水環境承載能力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水系統的良性循環和流域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解決水環境不利后效問題。
水資源保護涉及水生態環境修復、地下水與地表水合理利用等內容,總體表現為水質、水量兩個方面。其中,對于水量的保護,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改善以及環境保護的需求,通過實行科學計量收費體系、統籌分配用水量、適度開發利用、合理規劃等手段防治水源枯竭或過度開采;對于水質的保護,要貫徹落實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最大程度的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管理與監督工作。
3.2水資源開發利用要求
水資源合理的開發利用,本身也是一種保護措施,對此需采取不同形式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并對開發方式進行對比,選取更為便利、成本更低的方式;同時強化對污水的治理,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水資源價值最大化。如: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可通過聯合修建大型水庫、調水等水利工程,對整體水資源利用進行長期優化、合理配置,有效提升城市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4 水資源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的幾點建議
4.1貫穿“綠色、環保、可持續”理念,加強水資源環境保護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需將“綠色、環保、可持續”等理念貫穿其中,認真做好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
(1)強化居民節水和水資源保護意識,促進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積極主動參與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工作,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做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減少生態破壞對水資源和水環境造成的影響。如:做好綠化施工工作,減少農業生產和發展中化肥農藥的使用,以降低對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的影響。
(3)將現代化技術手段(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應用到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當中,實時監測水質變化情況和地下水動態,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
(4)認真做好污水處理工作,需要針對城市污水排放制定明確的規定和標準,保證污水在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有意識地回收利用城市污水,采用適合的技術對其進行過濾、消毒、處理,進行二次利用(圖1);修建污水處理廠,鼓勵污水處理企業的發展,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水平。
4.2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
為有效解決和應對城鎮化發展中水資源緊缺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斷提高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
(1)工業用水方面:積極推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支持、鼓勵生態產業發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在工業發展中,還需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的效率,減少工業廢水量,在滿足工業產業發展用水需求的同時,減少污水、廢水對水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2)節水灌溉方面: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發展和利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做好灌溉防滲工作、利用滴灌和自發灌溉技術等。
(3)中水處理方面: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需鼓勵和發展中水處理,對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和城市降水的優質排水進行凈化、過濾和處理,保證其達到水質標準,并用到綠化、城市建設、衛生用水等方面(圖2),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4)地下水開發方面: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規避過度開采、超量開采等。在開發利用地下水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勘察工作,全面、準確掌握當地的水文地質情況,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規劃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杜絕過量開采、濫用水源的現象;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減少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污染,降低各類垃圾對地下水的污染。
4.3加強節水工程建設
積極推進節水工程建設,為城鎮化發展提供所需水源,緩解水資源緊缺問題。
(1)建造水庫。通過建造水庫,在豐水期儲存多余水量,緩解枯水期流量不足的問題,以提高水資源供水能力;水庫可以發展養魚、發展水產,既解決了城鎮居民用水問題,也帶動了城鎮居民經濟的發展。
(2)修建儲水池。通過修建儲水池,截流雨水,用于農業灌溉、澆灌綠化帶等方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3)地下蓄水。在豐水期進行人工補給地下水,保證地下水的存儲量的同時進行水量調節。
4.4完善和優化水資源制度
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節水制度,保證水資源保護相關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執行和落實,加大對水資源、水環境保護的力度,提高水污染處理的效果。
(1)構建監察體系。對城市水資源的利用實施統一管理,構建完善的水資源督查體系,監督管控各種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污染的問題,如停工整頓污水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給予嚴厲處罰;獎勵節水產業等。
(2)優化和改革水價。在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實行階梯式水價和季節性水價,將居民的用水量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每一個等級制定相應的水價,居民用水越多則水價收取的標準越高,促使居民節約用水。
(3)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地區飲水工程建設,不斷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如每家每戶安裝水表等,在保證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的同時,強化農村居民的節水意識。
5 湖南省湘陰縣開展水資源環境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實例
作者所在地湖南省湘陰縣,也正在為水資源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從多方面作出努力。2019年10月,湘陰縣人民政府將《湘陰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到縣直各單位,該方案制定了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計劃任務表,力求在各級單位的宣傳帶領下,使公眾樹立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意識和依法管水、用水的觀念,使公眾普遍接受、理解和積極參入節水型社會建設。2020年5月20日,湘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印發<湘陰縣洞庭湖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湘陰政辦發〔2020〕26號),《方案》從供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方面對2020-2025年湘陰的水環境治理工作進行了一個全面系統的規劃。下文抽選三個方面成功案例進行簡述:
5.1水源工程建設方面
目前,由于人口增加,用地下水作為生產生活用水水源已不現實,縣域內的湘江水廠已啟動建設,新建水廠飲用水源為地表水,該水廠建成運行后,既有效解決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又極大地保護了湘陰的地下水資源。
5.2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方面
湘陰縣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今年又在橫嶺湖青山島興建了一座垃圾中轉站,有效解決了全島1800多人的生產生活垃圾臨時貯存、轉運的難題,確保垃圾滲漏液處理穩定達標。
5.3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
縣域范圍內的橫嶺湖自然保護區位于洞庭湖最南端,區域內河網密布,大小湖泊濕地星羅棋布,納湘、資、沅、澧四水并連東洞庭湖,巨大的湖容,對四水流量起著調蓄作用,在保障橫嶺湖周邊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橫嶺湖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從未停止,如:矮圍整治、綠盾行動、楊樹清退等專項保護行動的實施使得區域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大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6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正處于水資源匱乏、緊缺的狀態,水資源的保護關系到國家安全與發展,民眾生產與生活,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加強對水資源環境的保護。保護好水環境、利用好水資源,需要全國各級各部門從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入手,不斷提高水資源的監測、保護和利用水平;同時也需要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高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意識,在生活中節約用水,協助做好污水處理與水資源保護工作,以更好的促進水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芳,王舜奕,PROMINSKI Martin.城鎮化與地方性中的水資源:可持續視角的水環境保護利用與水空間規劃設計[J].地理研究,2018,37(12):2576-2584.
[2]翟紅娟,王培.岷江流域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J].環境保護,2018,46(09):22-26.
[3]秦長海,甘泓,汪林,王琳.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閾值研究[J].水科學進展,2013,24(02):220-227.
[4]王立根.基于城市污水處理在環境保護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5):253-254.
[5]吳愛民,荊繼紅,宋博.略論中國水安全問題與地下水的保障作用[J].地質學報,2016,90(10):2939-2947.
[6]吳舜澤,王東,姚瑞華.統籌推進長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J].環境保護,2016,44(15):16-20.
[7]《湘陰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
[8]湘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湘陰縣洞庭湖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湘陰政辦發〔2020〕26號)文件。
作者簡介:楊治國(1978-),男,湖南岳陽人,工程師,大專,工作方向: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分析。